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及棉毡片材、车辆内饰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676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及棉毡片材、车辆内饰及车辆,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气味棉毡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低气味棉毡材料包括下述组分:白色棉纤维5~50份,低熔点纤维15‑35份,聚酯纤维20‑50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回收白色棉纤维,白色棉纤维具有低气味和低VOC的优点,且其经过水洗烘烤工艺,可进一步去除回收棉纤维中的油污以及醛酮类物质;采用气味较好的低熔点纤维材料和聚酯纤维与白色棉纤维复配,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牛仔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气味性,与现有的纯聚酯棉毡相比,具有更好的隔音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气味棉毡材料及棉毡片材,组成简单,具有价格成本优势,且其零件成型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及棉毡片材、车辆内饰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尤其涉及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及棉毡片材、车辆内饰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成因比较简单,主要是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汽车内饰使汽车更加的美观,同时也使汽车更加的具有实用性,车用汽车内饰材料在汽车内饰材料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包括车用地毯、顶棚毡、衣帽搁板用毯、行李箱毯等,车内空间狭小、密闭性好,车内空气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车内空气污染对驾乘人员的健康有重大影响。虽然车内空气污染程度可能会随着车体材料中有害物质的不断释放而有所减轻,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车辆从制造完成到交付给用户使用的间隔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加上车辆在库存和运输过程中,乘员舱都处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状态,这段车辆储运的过程根本不足以充分释放和清除车内污染。往往用户开始使用新车的时候,也是车内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声称能够消除车内污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但是其有效性往往难以验证。用户也不可能将车辆闲置起来,等到车内污染物消减以后才开始使用新车,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孕妇、病人和儿童等敏感个体都可能受到车内污染的影响。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直接关系身体健康的车内空气质量日益关注;二是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和感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生产企业和装饰企业在设计、生产汽车和提供汽车装饰服务时,为迎合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高车内设施的装饰水平及车厢密闭性,使车内空气污染物更容易聚积而产生污染;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含有VOC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因此国家和各车企开始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并制定相关整车和零部件材料气味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简称VOC)的把控限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随着汽车消费者对车厢内的环保性能及气味要求越来越高,也为了满足越来越严的气味VOC限制要求,需不断的开发环保材料。目前市场上用作汽车内饰的棉毡片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采用牛仔棉材料,由于使用的是回收的牛仔裤边角材料,该材料中常含有大量的染色剂,造成材料的气味有酸味,存在VOC含量高、有刺激性气味挥发等问题,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的要求,随着环保气味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材料也无法满足相关的气味要求;使用的纯聚酯的棉毡,由于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为纯化工聚酯纤维或者为瓶片的回收材料,这种材料的成本都比较高,且由于一般的聚酯纤维较粗,故纯聚酯纤维材料的隔音性比较差。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及棉毡片材、车辆内饰及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及棉毡片材、车辆内饰及车辆,用以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低气味棉毡材料包括下述组分:白色棉纤维5~50份,低熔点纤维15-35份,聚酯纤维20-50份。进一步地,所述白色棉纤维为未经染色的纤维材料,所述白色棉纤维来自回收白色棉纤维。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白色棉纤维经水洗工艺处理。进一步地,所述低熔点纤维的成分为聚酯。进一步地,所述聚酯纤维的纤维旦数为4-12D。进一步地,所述低气味棉毡材料还包括油剂,所述油剂的重量份数为0.1~1份。进一步地,所述低气味棉毡材料还包括纤维阻燃剂,所述纤维阻燃剂的重量份数为0.1~1份。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低气味棉毡片材,所述低气味棉毡片材由上述的低气味棉毡材料经开松、混棉、给棉、梳理、铺网、成型后得到。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内饰,所述车辆内饰采用上述的低气味棉毡片材制成。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内饰。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回收白色棉纤维,由于该材料具有成本低、纤维细的特点,且其经过水洗烘烤工艺,可进一步去除回收棉纤维中的油污以及醛酮类物质,具有低气味和低VOC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采用气味较好的低熔点纤维材料和聚酯纤维与白色棉纤维复配,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的牛仔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气味性,与现有的纯聚酯棉毡相比,具有更好的隔音性;3、本专利技术的低气味棉毡材料及棉毡片材、车辆内饰及车辆,材料组成简单,具有价格成本优势,其材料和零件成型工艺简单,按现有工艺即可生产,易于生产制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需说明的是,附图并未按照比例绘制,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施例的目的。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低气味棉毡片材搭载钣金的隔音性能测试曲线;其中,图中的横坐标表示频率,单位为Hz;纵坐标表示声音幅度,单位为dB。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本实施例的低气味棉毡材料,选用低熔点纤维和聚酯纤维(简称PET纤维)与白色棉纤维复配。低熔点纤维具有优秀的热粘合性能、易与其他纤维混合、耐洗性、稳定的可加工性和良好的弹力等优点;聚酯纤维具有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的特性,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本实施例的低气味环保棉毡材料,通过低熔点纤维材料、聚酯纤维材料和白色棉纤维这三种材料复配,得出一种气味、VOC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都较优的环保棉毡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本实施例的低气味棉毡材料包括下述组分:25份低熔点纤维、30份聚酯纤维和45份的白色棉纤维。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白色棉纤维为未经染色的纤维材料,白色棉纤维为回收白色棉纤维,主要来源为纺织厂的纤维边角料,由于没有经过染色,不含有染色剂,且其经过水洗烘烤工艺,可进一步去除回收棉纤维中的油污以及醛酮类物质,使得白色棉纤维具有低气味和低VOC。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低熔点纤维的成分为聚酯,按《车内非金属部位及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评价,该方法将气味等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低气味棉毡材料包括下述组分:白色棉纤维5~50份,低熔点纤维15-35份,聚酯纤维20-5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气味棉毡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低气味棉毡材料包括下述组分:白色棉纤维5~50份,低熔点纤维15-35份,聚酯纤维2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棉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棉纤维为未经染色的纤维材料,所述白色棉纤维来自回收白色棉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气味棉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白色棉纤维经水洗工艺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棉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熔点纤维的成分为聚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棉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的纤维旦数为4-12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兵冯书耀何健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