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交联型乳化剂、粒径可调控乳胶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149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交联型乳化剂、粒径可调控乳胶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含羧基功能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硬单体、软单体、引发剂等为原料,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法聚合获得双交联型大分子乳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双交联型大分子乳化剂的亲水结构来调控乳胶粒子的粒径;双交联型乳化剂具有双交联反应官能团,即不饱多双键官能团与双丙酮官能团,每个双交联型大分子乳化剂的末端含1到2个不饱多双键官能团,能直接参与树脂聚合反应,实现了乳化剂零迁移表面现象;双丙酮官能团可直接参与外部发生酮肼交联,能将乳胶粒子之间进行充分交联,提高聚合物的交联度,降低吸水率和提高硬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来调控乳胶粒子的粒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交联型乳化剂、粒径可调控乳胶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双交联型乳化剂、粒径可调控乳胶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乳液聚合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主要方式之一,每年全球通过乳液聚合方法生产的聚合物数以万吨计。乳化剂作为不可或缺的组分之一对产品的性能影响甚大,成膜后,传统无反应乳化剂易出现迁移膜层表面,严重影响涂膜的硬度、耐水性、耐玷污、附着力等性能。近年来,新型乳化剂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可聚合型乳化剂,功能型乳化剂也被相继报道。公告号为CN103890014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性乳化剂,能够提高聚合物分散系的稳定性并由此改善获得的聚合物薄膜的性能,但是,还有小分子反应型乳化剂会出现部分游离状态存在。公告号为CN104368271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聚合活性更高的N-丙烯酰氨基酸型可聚合乳化剂,并指出了诸多专利文献已经报道的可聚合乳化剂研究方向。然而,可聚合乳化剂的发展仍然停留在对小分子乳化剂进行化学改性的基础上,所得改性乳化剂仍是中低分子量的物质,并不能构成乳液成膜的主要成分。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交联型乳化剂,其特征在于,为采用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含羧基功能单体1~10份、双丙酮丙烯酰胺1~10份、硬单体1~80份、软单体1~80份、引发剂0.1~2份、分子量调节剂0.01~1份、溶剂30~100份和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0.1~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交联型乳化剂,其特征在于,为采用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含羧基功能单体1~10份、双丙酮丙烯酰胺1~10份、硬单体1~80份、软单体1~80份、引发剂0.1~2份、分子量调节剂0.01~1份、溶剂30~100份和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0.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交联型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羧基功能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交联型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交联型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选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交联型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是含羟基的热引发剂,为4,4'-偶氮双(4-氰基戊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交联型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量调节剂选自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4,4-二甲基-2,4-二苯基-1-丁烯、十二烷基硫醇、巯基乙醇、巯基乙酸、3-巯基丙酸异辛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翾梁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花果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