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488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具体涉及环保装置领域,第一活性碳箱设有第一再生进口和第一废气出管;第一活性碳箱下侧和上侧还设有第一废气进口和第一再生出口;冷凝装置的下侧和上端分别设有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第一再生出口与换热进口相接,且第一再生出口与换热进口之间设有阀门;换热出口与第一再生进口相接,且换热出口与第一再生进口之间设有阀门;冷凝装置的上侧和下端分别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出口与循环泵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再生产生的废气,通过回路循环至活性碳箱处理,实现了一体化和降低环境污染,且可确保活性炭装置再生时,仍能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装置领域,具体涉及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用木材、煤、果壳等含碳物质在高温缺氧条件下活化制成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氧化、催化氧化和还原等性能去除污染物。当活性炭吸附达到饱和后,需将活性碳进行再生处理,以确保活性炭能再次利用;但现有的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再生操作时,导致活性碳装置无法使用,进而大大影响生产的效率;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现需要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可确保活性炭装置再生时,仍能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再生时产生的废气,通过回路循环至活性碳箱处理,提高了装置的一体化,且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可确保活性炭装置再生时,仍能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包括第一活性碳箱和冷凝装置,所述第一活性碳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再生进口和第一废气出管;所述第一活性碳箱下侧和上侧还设有第一废气进口和第一再生出口;所述冷凝装置的下侧和上端分别设有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所述第一再生出口与所述换热进口相接,且所述第一再生出口与所述换热进口之间设有阀门;所述换热出口与所述第一再生进口相接,且所述换热出口与所述第一再生进口之间设有阀门;所述冷凝装置的上侧和下端分别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出口与循环泵相接。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活性碳箱,所述第二活性碳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再生进口和第二废气出管;所述第二活性碳箱下侧和上侧还设有第二废气进口和第二再生出口;且第一再生进口和第二再生进口通过阀门为并联设置,第一再生出口和第二再生出口通过阀门并联设置;第一废气进口和第二废气进口也通过阀门并联设置;优选的,所述阀门均采用PLC系统控制的电磁隔断阀。优选的,所述冷凝装置采用列管式冷凝装置,冷媒为淡盐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再生时产生的废气,通过回路循环至活性碳箱处理,提高了装置的一体化,且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且通过将第一活性碳箱和第二活性碳箱并联设置,通过阀门的隔断可使第一活性碳箱和第二活性碳箱独立工作,可确保活性炭装置再生时,仍能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进而提高生产的效率;且整个装置可连续稳定运行,操作简单、管理维护方便;b.整个处理装置只设一个排口,易于监管;活性炭吸附与冷凝装置联合使用,可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减少了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排放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活性碳箱;2、第二活性炭箱;3、第一再生进口;4、第一废气出管;5、第一废气进口;6、第一再生出管;7、第二再生进口;8、第二废气出管;9、第二废气进口;10、第二再生出口;11、冷凝装置;12、换热进口;13、换热出口;14、冷媒进口;15、冷媒出口;16、循环泵;17、阀门;18、金属丝网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实施例所说的阀门其结构种类相同,为了便于表述故统称阀门,如图1和图2所示,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包括第一活性碳箱1和冷凝装置11,所述第一活性碳箱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再生进口3和第一废气出管4;所述第一活性碳箱1下侧和上侧还设有第一废气进口5和第一再生出口6;所述冷凝装置11的下侧和上端分别设有换热进口12和换热出口13,所述第一再生出口6与所述换热进口12相接,且所述第一再生出口6与所述换热进口12之间设有阀门17;所述换热出口12与所述第一再生进口3相接,且所述换热出口12与所述第一再生进口3之间设有阀门17;所述冷凝装置11的上侧和下端分别设有冷媒进口14和冷媒出口15,所述冷媒出口15与循环泵16相接;本实施例所说的相接是指通过管路或法兰以及业内熟知的连接方式相接。实施例一的工作方式:本实施例采用单个活性碳箱,活性碳箱再生时,高压蒸汽通入第一废气进口3,从第一再生出口4送入,然后送入冷凝装置11的换热进口12内,冷凝装置11通过循环泵16通过冷媒进口14送入冷媒介质,从冷媒出口15排出,进而实现换热,产生的废气从换热出口13送出,并通过第一再生进口3送至第一活性碳箱1内进行处理操作;实施例二实施例所说的阀门其结构种类相同,为了便于表述故统称阀门,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第二活性碳箱2,所述第二活性碳箱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再生进口7和第二废气出管8;所述第二活性碳箱2下侧和上侧还设有第二废气进口9和第二再生出口10;且第一再生进口3和第二再生进口7通过阀门13为并联设置,第一再生出口6和第二再生出口10通过阀门并联设置;第一废气进口5和第二废气进口9也通过阀门并联设置;上述的并联设置,是指可确保管道同时或单一正常输送,其具体设置方式参考附图2,本实施例所说相接是指通过管路或法兰以及业内熟知的方式连接;所述阀门17均采用PLC系统控制的电磁隔断阀,如此更便于控制;所述冷凝装置11采用列管式冷凝装置。列管换热器换热效率高,冷媒为淡盐水。实施例二的工作方式:为了阐明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其工作方式进行阐述,具体如下:4和5上的阀门开启,6和9上的阀门关闭,有机废气从5上的阀门进入活性炭罐底部,活性炭罐1吸附处理有机废气后的尾气从4上的排口排放;此时3和8上的阀门关闭,7和10的阀门开启,从7上的阀门通入过热蒸汽或热空气,从第二活性炭罐2底部进入,对罐内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脱附处理,脱附产生的高温、高浓度有机废气,从10上的阀门排出第二活性炭罐2进入多层金属丝网过滤装置去除废气中夹带的细小颗粒物后,从底部进入冷凝装置11,在冷凝装置11中与通过冷媒进口14进入冷凝装置内部管道的冷媒——淡盐水进行间接接触,废气温度降低到10-20度,冷凝过程中由于饱和度变化有部分有机物和水分冷凝成液体,从冷凝装置11底部的冷媒出口15排出处理;冷凝后的尾气通过13上的管道和开启3上的阀门汇入第一活性炭罐1重新吸附处理不外排;此时8上的阀门也处于关闭状态。本实施例采用两个活性碳箱并联,当第一活性碳箱1需要再生操作时,关闭第二废气进口9上的阀门,将第一废气进口5和第二废气进口9隔离;并同时通过关闭第二再生出口10上的阀门,将第一再生出口6和第二再生出口10隔离;并同时关闭第一进口3上的阀门,确保换热出口13的废气能进入第二活性碳箱2内;...

【技术保护点】
1.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性碳箱和冷凝装置,所述第一活性碳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再生进口和第一废气出管;所述第一活性碳箱下侧和上侧还设有第一废气进口和第一再生出口;/n所述冷凝装置的下侧和上端分别设有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所述第一再生出口与所述换热进口相接,且所述第一再生出口与所述换热进口之间设有阀门;所述换热出口与所述第一再生进口相接,且所述换热出口与所述第一再生进口之间设有阀门;/n所述冷凝装置的上侧和下端分别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出口与循环泵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性碳箱和冷凝装置,所述第一活性碳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再生进口和第一废气出管;所述第一活性碳箱下侧和上侧还设有第一废气进口和第一再生出口;
所述冷凝装置的下侧和上端分别设有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所述第一再生出口与所述换热进口相接,且所述第一再生出口与所述换热进口之间设有阀门;所述换热出口与所述第一再生进口相接,且所述换热出口与所述第一再生进口之间设有阀门;
所述冷凝装置的上侧和下端分别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出口与循环泵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联合冷凝工艺处理有机废气的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韩志华刘臣炜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