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467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化合物能够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效率、电压问题,同时有效提高三线态能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一种含有该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C.W.Tang等人首次以真空蒸度的方式制备出Alq3为发光材料的双层发光器件,使得有机发光器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有机电致发光(OLED)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液晶技术来说,其无需背光源照射和滤色器,像素可自身发光呈现在彩色显示板上,并且,拥有超高对比度、超广可视角度、曲面、薄型等特点。有机电致发光的原理是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有机发光元件一般包括阴阳两极及其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有机物层一般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构成,当向阳极和阴极施加电压时,从阳极侧向发光层注入空穴,阴极侧向发光层注入电子,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回到基态时发光。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用作有机物层的材料根据功能可以分为发光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可分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且作为发光材料可以使用主客体掺杂体系,电荷传输材料可分为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所用的发光体,还与所用的其他材料紧密相关,例如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阻挡材料、主体材料和基质材料,改进这些材料可导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明显的改进,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压、效率问题仍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电压问题,同时有效提高三线态能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在式(I)中,X为O或S,Z为C或Si,N1和N2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以及N3和N4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1,2,4-三氮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异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Q1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2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3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4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5基团中的至少一种;且R11、R12、R13和R14不同时为H;R11、R12、R13和R14上任选存在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吡啶基、嘧啶基、苯基、萘基、蒽基、菲基、氰基、氰基取代的苯基、未取代的Q1基团、苯基取代的Q1基团、苯基取代的三嗪基中的至少一种;在Q1基团中,Y1为N、S或O;在Q2基团中,N5、N6、N7、N8中的任意一者为N,且其余为C,Y2为S或O;或者,在Q2基团中,N5、N6、N7、N8全部为C,且Y2为由C1-6的烷基和/或C6-12的芳基取代的C;在Q3基团中,N9、N10、N11、N12、N13、N14、N15、N16全部为C;或者N9、N10、N11、N12、N13、N14、N15、N16中的至少一个为N,且其余为C;在Q4基团中,N17、N18、N19、N20、N21、N22、N23、N24、N25、N26、N27、N28全部为C;或者N17、N18、N19、N20、N21、N22、N23、N24、N25、N26、N27、N28中的至少一个为N,且其余为C;在Q5基团中,N29、N30、N31、N32、N33、N34、N35、N36中的至少一个为N,且其余为C;且R11、R12、R13和R14中任意能够成键连接的位置与式(I)中的母核通过C-C键或C-N键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C1-6的烷基”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环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环戊基、正己基、环己基等。在本专利技术中“C6-12的芳基”包括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根据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式(I)中,取代的苯基、取代的萘基、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上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未取代的Q1基团、苯基取代的Q1基团、氰基、氰基取代的苯基、苯基取代的三嗪基中的至少一种。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式(I)中,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1,2,4-三氮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异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Q1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2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在式(I)中,取代的苯基、取代的萘基、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上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未取代的Q1基团、苯基取代的Q1基团、氰基、氰基取代的苯基、苯基取代的三嗪基中的至少一种。以下提供本专利技术的几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1:在式(I)中,X为O或S,Z为C或Si,N1和N2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以及N3和N4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R11和R14各自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1,2,4-三氮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异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Q1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2基团中的至少一种,且R11和R14不同时为H;R12、R13均为H。具体实施方式2:在式(I)中,X为O或S,Z为C或Si,N1和N2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以及N3和N4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R11和R14相同,且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1 CN 20191010361301.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在式(I)中,
X为O或S,
Z为C或Si,
N1和N2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以及N3和N4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
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1,2,4-三氮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异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Q1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2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3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4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5基团中的至少一种;且R11、R12、R13和R14不同时为H;



R11、R12、R13和R14上任选存在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吡啶基、嘧啶基、苯基、萘基、蒽基、菲基、氰基、氰基取代的苯基、未取代的Q1基团、苯基取代的Q1基团、苯基取代的三嗪基中的至少一种;
在Q1基团中,Y1为N、S或O;
在Q2基团中,N5、N6、N7、N8中的任意一者为N,且其余为C,Y2为S或O;或者,在Q2基团中,N5、N6、N7、N8全部为C,且Y2为由C1-6的烷基和/或C6-12的芳基取代的C;
在Q3基团中,N9、N10、N11、N12、N13、N14、N15、N16全部为C;或者N9、N10、N11、N12、N13、N14、N15、N16中的至少一个为N,且其余为C;
在Q4基团中,N17、N18、N19、N20、N21、N22、N23、N24、N25、N26、N27、N28全部为C;或者N17、N18、N19、N20、N21、N22、N23、N24、N25、N26、N27、N28中的至少一个为N,且其余为C;
在Q5基团中,N29、N30、N31、N32、N33、N34、N35、N36中的至少一个为N,且其余为C;
且R11、R12、R13和R14中任意能够成键连接的位置与式(I)中的母核通过C-C键或C-N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在式(I)中,
取代的苯基、取代的萘基、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上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未取代的Q1基团、苯基取代的Q1基团、氰基、氰基取代的苯基、苯基取代的三嗪基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在式(I)中,
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1,2,4-三氮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异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Q1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2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在式(I)中,
X为O或S,
Z为C或Si,
N1和N2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以及N3和N4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
R11和R14各自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1,2,4-三氮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异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Q1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2基团中的至少一种,且R11和R14不同时为H;
R12、R13均为H;
优选地,在式(I)中,
X为O或S,
Z为C或Si,
N1和N2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以及N3和N4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
R11和R14相同,且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1,2,4-三氮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异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Q1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Q2基团;
R12、R13均为H;
优选地,在式(I)中,
X为O或S,
Z为C或Si,
N1和N2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以及N3和N4中的任意一个为N,且另一个为C;
R11和R14中的一者为H,另一者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瑶冯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