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44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分别连接在壳体两端的管路连接件和收集筒、以及在管路连接件靠近所述收集筒侧连接于管路连接件并在壳体靠近收集筒的内侧与所述壳体邻接的压合结构;所述压合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管路连接件的弹性件和用于压紧滤材的移动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移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筒轴向移动。当收集筒装配于所述壳体装配中,所述弹性件施加弹性压力推动所述移动件将滤材压紧在所述收集筒内,省略了提前将滤材固定在收集筒内的步骤,使装配过程更快捷。当收集筒拆卸于所述壳体时,所述弹性件释放弹性压力促使所述收集筒远离所述壳体,使拆卸过程更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应用
,具体为一种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应用于供气系统,多用于气源接入供气设备前的多余物收集和检查。目前应用的气体过滤器产品大多是安装前先将滤材固定在收集筒内,然后再安装收集筒,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且耗时耗力。因此,为了过滤收集装置的安装、使用和拆卸过程更便捷、操作步骤更少,亟需采用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快捷的过滤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在阅读具体实施方式并且在查看附图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另外的特征和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该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包括:包括壳体、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两端的管路连接件和收集筒、以及在所述管路连接件靠近所述收集筒侧连接于所述管路连接件并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收集筒的内侧与所述壳体邻接的压合结构;其中所述收集筒用于放置过滤气体的滤材;所述压合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管路连接件的弹性件和用于压紧滤材的移动件;其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移动件抵接,从而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筒轴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收集筒与所述壳体处于安装到位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施加弹性压力推动所述移动件将滤材压紧在所述收集筒内,当所述收集筒拆卸时,所述弹性件释放弹性压力,促使所述收集筒远离所述壳体,使拆卸过程更便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壳体内侧抵接的部分和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的部分,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移动件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管路连接件彼此间隔部分之间的间隙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是沿壳体轴线的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管路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间隙位置的压环;其中所述压环靠近所述管路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另一端用于将滤材压紧在所述收集筒内。当所述收集筒安装于所述壳体时,所述收集筒向所述壳体方向推进,使所述压环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压力下逐渐将所述滤材压紧在收集筒内,省略了安装前将滤材固定在所述收集筒内的步骤。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环与所述壳体挂靠连接,其中所述压环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外壁设置第一凸起结构,所述壳体内壁设置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用于通过配合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限制所述压环向远离所述弹性件运动的极限位置,避免所述压环从所述间隙位置脱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弹性件松弛状态下,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管路连接件一端位于所述管路连接件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部分之内,保证所述弹性件在被压缩过程中被限制在间隔设置部分,使所述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时不发生径向形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包括沿壳体轴线的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压环和隔离环,且所述隔离环置于所述压环和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隔离环将所述压环和所述弹性件隔开,且与所述压环可转动抵接。当所述收集筒安装于所述壳体过程中,所述压环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压力下逐渐将所述滤材压紧在收集筒内,当所述压环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收集筒达到紧密接触的情况下,所述压环被所述收集筒带动沿筒周向转动,所述隔离环将所述压环与所述弹性件隔离,保证所述压环可以不受所述弹性件的阻碍随所述收集筒一同转动完成与所述壳体的安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可以是弹簧的一种。主要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力用于将滤材压紧在收集筒,省略了安装前先固定滤材的步骤。或者用于拆卸时给与收集筒反向的推力使拆卸更便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环绕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管路连接件彼此间隔的间隙位置,保证弹簧在被压缩状态下不产生径向形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筒采用圆筒结构,其内部设置多孔隔板,所述滤材放置在所述多孔隔板上,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多孔隔板靠近所述管路连接件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隔板的径向外边沿抵接地设置于所述收集筒内壁上,且所述多孔隔板的中轴线与所述收集筒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多孔隔板用于放置滤材,板面设置的孔洞可以保证气体的流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筒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的筒底部为开放式管路,保证气体的流通。所述收集桶内壁设置多孔隔板用于放置滤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筒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的筒底部为封闭式管路,且在筒底部的封闭段设有若干个通气孔用于气体的流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图1中A标识部分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2b是图1中A标识部分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诸如“下面”、“下方”、“在…下”、“低”、“上方”、“在…上”、“高”等的空间关系术语用于使描述方便,以解释一个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的定位,表示除了与图中示出的那些取向不同的取向以外,这些术语旨在涵盖器件的不同取向。另外,例如“一个元件在另一个元件上/下”可以表示两个元件直接接触,也可以表示两个元件之间还具有其他元件。此外,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也用于描述各个元件、区、部分等,并且不应被当作限制。类似的术语在描述通篇中表示类似的元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参见图1,该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包括:壳体2、分别连接在壳体2两端的管路连接件1和收集筒3、以及在管路连接件1靠近收集筒3侧连接于管路连接件1并在壳体2靠近收集筒3的内侧与壳体2邻接的压合结构。其中压合结构包括连接于管路连接件1的弹性件6和用于压紧滤材的移动件5,弹性件6远离管路连接件1的一端与移动件5远离滤材(或靠近管路连接件)的一端抵接。具体地,当收集筒3装配于壳体2时,滤材放置于收集筒3内且不做提前固定滤材的操作,推动收集筒3使收集筒3安装于壳体2的过程中,收集筒3推动移动件5将弹性件6压缩,使弹性件6反向将移动件5推向收集筒3,直接将滤材牢固的压紧在收集筒内,省略了装配前将多层滤材固定在收集筒内的步骤,使装配操作更简捷。当收集筒3拆卸于壳体2时,弹性件6释放弹性压力推动移动件5,促使收集筒3远离壳体2,使拆卸过程更便捷。继续参见图1,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收集筒3的筒内还设置了用于放置滤材的多孔隔板4,多孔隔板4的径向外边沿抵接地设置于收集筒内壁上,且多孔隔板4的中轴线可以与收集筒3的中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收集筒3采用圆筒结构,筒底部为开放式管路,其内部设置多孔隔板7用于放置滤材。多孔隔板7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可以保证气体的流通性,使气体从筒底的开发式管路排出。其中移动件5位于多孔隔板4靠近管路连接件1一侧,滤材放置于多孔隔板4靠近管路连接件1一侧。具体地,当收集筒3与壳体处2于安装到位状态时,弹性件6被收集筒3带动移动件5压缩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两端的管路连接件和收集筒、以及在所述管路连接件靠近所述收集筒侧连接于所述管路连接件并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收集筒的内侧与所述壳体邻接的压合结构;其中所述收集筒用于放置过滤气体的滤材;/n所述压合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管路连接件的弹性件和用于压紧滤材的移动件;其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移动件抵接,从而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筒轴向移动;/n当所述收集筒与所述壳体处于安装到位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施加弹性压力推动所述移动件将滤材压紧在所述收集筒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多余物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两端的管路连接件和收集筒、以及在所述管路连接件靠近所述收集筒侧连接于所述管路连接件并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收集筒的内侧与所述壳体邻接的压合结构;其中所述收集筒用于放置过滤气体的滤材;
所述压合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管路连接件的弹性件和用于压紧滤材的移动件;其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移动件抵接,从而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筒轴向移动;
当所述收集筒与所述壳体处于安装到位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施加弹性压力推动所述移动件将滤材压紧在所述收集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壳体内侧抵接的部分和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的部分,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移动件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管路连接件彼此间隔部分之间的间隙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是沿壳体轴线的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管路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间隙位置的压环;其中所述压环靠近所述管路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另一端用于将滤材压紧在所述收集筒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与所述壳体挂靠连接,其中所述压环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外壁设置第一凸起结构,所述壳体内壁设置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乔张亚民
申请(专利权)人: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