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342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包括环形投掷圈、固定连接于投掷圈周壁的连接板和位于连接板的上方且抵接于投掷圈周壁的抵趾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转动连接于放置槽的铰接轴和固定连接于铰接轴且活动穿设于抵趾板的插接管,所述抵趾板设有供插接杆穿设的盲孔,具有方便抵趾板的安装与拆卸,提高拆装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育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
技术介绍
田径规则规定,“铅球投掷圈应用铁、钢板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其上沿应与圈外地面平齐。圈内地面应用混凝土、沥青或用其他坚硬而不滑的材料建造,圈内地面应保持水平,低于圈上沿15—26毫米。抵趾板应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漆成白色,其形状应为弧形,以便使其内沿与铁圈内沿重合。应将抵趾板安装在两条落地区角度线之间的正中位置,并固定地面。”。在土场地通常用铁钎子扎入地面固定抵趾板。目前在塑胶混凝土场地不能用铁钎子扎入地面固定抵趾板,申请号为20052009991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铅球场金属抵趾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抵趾板由板体、置于板体内且其上开有通气孔的加强筋板、焊接在板体底面两端的其上开有与固定螺钉配合的孔的固定板组成;其中,板体的两侧面上开有数个通气孔,板体圆弧面的半径筒铅球投掷圈半径。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用螺钉固定拆卸抵趾板过程费时费力,拆装不便,降低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具有方便抵趾板的安装与拆卸,提高拆装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包括环形投掷圈、固定连接于投掷圈周壁的连接板和位于连接板的上方且抵接于投掷圈周壁的抵趾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转动连接于放置槽的铰接轴和固定连接于铰接轴且活动穿设于抵趾板的插接管,所述抵趾板设有供插接杆穿设的盲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抵趾板时,转动铰接轴使得插接管处于竖直状态,将抵趾板的盲孔对准插接管,插接管滑移穿设于盲孔,实现安装,拆除抵趾板时,向上搬动抵趾板,使得盲孔与插接管脱离,转动铰接轴使得插接管处于水平状态且内置于放置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抵趾板的安装于拆卸,有效提高了拆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趾板设有沿盲孔径向延伸且连通于盲孔的弹簧腔、沿弹簧腔的延伸方向滑移且活动穿设于所述插接管的内孔的插杆和固定连接于插杆与弹簧腔之间的第一弹簧,插接管的端部设置有迫使插杆滑移的第三倒角,所述插接管的侧壁设有与插杆配合且连通于插接管内孔的插孔,所述插杆插入插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抵趾板时,操作者对抵趾板向下施加一定的力,迫使插杆压缩第一弹簧且朝远离盲孔方向一侧滑移,当插接管上的插孔与插杆位置相对应时,第一弹簧迫使插杆插设于插孔,限制插接管与抵趾板的相对滑移,进一步限制抵趾板的自由度,实现抵趾板与连接板的完全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设有将插杆推出插接管的内孔的拆卸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拆卸组件将插杆推出插接管的内孔,向上搬动抵趾板,使得插接管与盲孔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趾板的上端面设有连通于盲孔的通孔,通孔的轴线与盲孔的轴线重合,通孔的直径小于插接管的内孔直径,所述拆卸组件包括穿过通孔且部分滑移穿设于插接管内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插接管的一端设有将插杆推出插接管的内孔的第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连接杆,使其朝靠近插接管方向滑移,迫使插杆压缩第一弹簧并与插孔分离,即可向上搬动抵趾板,操作简单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拆卸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杆远离出插接管的一端的按压端头和固定连接于按压端头与抵趾板之间的第二弹簧,按压端头的上表面为曲面,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按压端头,增加操作者与连接杆的接触面积,按压按压端头,使得连接杆朝靠近插杆方向滑移,松开按压端头,第二弹簧复位,方便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抵趾板设有容纳连接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深度与连接板的高度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腔的深度与连接板的高度相同设置,保证抵趾板的下端面抵接于地面时,连接板隐藏于容纳腔中,确保美观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固定连接于放置槽的底部内壁且沿放置槽的宽度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个铰接块,铰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铰接块,插接管位于两个铰接块之间,所述铰接块靠近转动轴的端面设置有供铰接轴穿设的转动孔和四个连通于所述转动孔且绕转动孔轴线均布的限位槽,其中两个限位槽处于竖直方向,另外两个限位槽处于水平方向,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周面凸出设置有嵌接于所述限位槽的弹性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轴设置有嵌接于限位槽的弹性限位块,需要对插接管施加一定的扭矩才能使得铰接轴转动,实现插接管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切换,安装抵趾板时,转动插接管使得插接管处于竖直状态,工作人员的手脱离插接管后,插接管仍然保持竖直状态,便于解放工作人员的双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滑移连接有将放置槽活动密封的盖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两道沿连接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盖板的两侧设有滑移连接于所述滑槽的滑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将放置槽密封的盖板,有效防止收纳起来的插接管暴露于外界环境中,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趾板的上端面两侧边缘凸出设置有提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搬动提取抵趾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安装抵趾板时,转动铰接轴使得插接管处于竖直状态,将抵趾板的盲孔对准插接管,插接管滑移穿设于盲孔,实现安装,拆除抵趾板时,向上搬动抵趾板,使得盲孔与插接管脱离,转动铰接轴使得插接管处于水平状态且内置于放置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抵趾板的安装于拆卸,有效提高了拆装效率。2、设置按压端头,增加操作者与连接杆的接触面积,按压按压端头,使得连接杆朝靠近插杆方向滑移,松开按压端头,第二弹簧复位,方便操作。3、铰接轴设置有嵌接于限位槽的弹性限位块,需要对插接管施加一定的扭矩才能使得铰接轴转动,实现插接管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切换,安装抵趾板时,转动插接管使得插接管处于竖直状态,工作人员的手脱离插接管后,插接管仍然保持竖直状态,便于解放工作人员的双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铰接块和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图4在A-A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的抵趾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投掷圈;2、连接板;21、放置槽;22、铰接块;221、转动孔;222、限位块;23、铰接轴;24、插接管;241、插孔;242、第三倒角;25、盖板;251、滑凸;26、滑槽;3、抵趾板;31、提取板;32、容纳腔;33、盲孔;34、弹簧腔;35、插杆;351、第一倒角;36、第一弹簧;37、通孔;38、连接杆;381、第二倒角;39、按压端头;30、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环形投掷圈(1)、固定连接于投掷圈(1)周壁的连接板(2)和位于连接板(2)的上方且抵接于投掷圈(1)周壁的抵趾板(3),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21)、转动连接于放置槽(21)的铰接轴(23)和固定连接于铰接轴(23)且活动穿设于抵趾板(3)的插接管(24),所述抵趾板(3)设有供插接杆穿设的盲孔(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环形投掷圈(1)、固定连接于投掷圈(1)周壁的连接板(2)和位于连接板(2)的上方且抵接于投掷圈(1)周壁的抵趾板(3),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21)、转动连接于放置槽(21)的铰接轴(23)和固定连接于铰接轴(23)且活动穿设于抵趾板(3)的插接管(24),所述抵趾板(3)设有供插接杆穿设的盲孔(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抵趾板(3)设有沿盲孔(33)径向延伸且连通于盲孔(33)的弹簧腔(34)、沿弹簧腔(34)的延伸方向滑移且活动穿设于所述插接管(24)的内孔的插杆(35)和固定连接于插杆(35)与弹簧腔(34)之间的第一弹簧(36),插接管(24)的端部设置有迫使插杆(35)滑移的第三倒角(242),所述插接管(24)的侧壁设有与插杆(35)配合且连通于插接管(24)内孔的插孔(241),所述插杆(35)插入插孔(241)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3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抵趾板(3)设有将插杆(35)推出插接管(24)的内孔的拆卸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铅球投掷运动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抵趾板(3)的上端面设有连通于盲孔(33)的通孔(37),通孔(37)的轴线与盲孔(33)的轴线重合,通孔(37)的直径小于插接管(24)的内孔直径,所述拆卸组件包括穿过通孔(37)且部分滑移穿设于插接管(24)内孔的连接杆(38),所述连接杆(38)靠近插接管(24)的一端设有将插杆(35)推出插接管(24)的内孔的第二倒角(3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海李露锋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信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