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33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包括训练部、底座及控制系统;所述训练部分为缓吹训练腔、急吹训练腔及滑道腔;所述缓吹训练腔包括吹气腔及吸气腔;所述吸气腔内部设有带孔小球及轻质小球Ⅰ;所述缓吹训练腔的腔壁上设有可调高度的光纤传感器;所述底座内设有连通吹气腔及吸气腔的气道Ⅰ,并设有止逆阀;所述急吹训练腔包括矮坡、高坡及轻质小球Ⅱ;在所述矮坡及高坡的坡底位置均设有置球平台;所述置球平台的一侧设有急吹孔;所述轻质小球Ⅱ放置在置球平台上;在所述底座的侧面连有急吹口;所述急吹口与两组急吹孔之间连接有气道Ⅱ,并设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新颖,能增强病人呼吸训练的效果,为医疗康复提供参考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
,涉及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
技术介绍
呼吸训练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及强化呼吸肌肉群,改善肺部呼吸功能。呼吸训练可分为吸气训练及吐气训练,通过病人主动收放胸腔,达到一定的训练及恢复目的。然而目前的呼吸训练器功能单一,仅能实现常规呼吸训练,并没有体现训练情况的标准,也无法记录训练数据,不可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训练及康复情况,同时也不能进行急\缓吹的训练。传统的呼吸训练器在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已无法满足现有的医疗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该训练器能够对呼吸训练进行数据记录,并具备多种训练模式,能增强病人呼吸训练的效果,为医疗康复提供参考数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包括训练部、底座及控制系统;所述训练部从前到后依次排列分为缓吹训练腔、急吹训练腔及滑道腔;所述缓吹训练腔包括至少两组吹气腔及一组吸气腔;所述吸气腔排布在吹气腔的中间;所述吸气腔的顶部设有进气口;在所述吸气腔内部上方设有带孔小球;所述带孔小球由一组软质塑料弹簧连接在吸气腔的腔壁上;所述吹气腔内设有轻质小球Ⅰ;所述缓吹训练腔的腔壁上设有可调高度的光纤传感器;所述底座内设有气道Ⅰ;所述气道Ⅰ连通每一组吹气腔及吸气腔;所述气道Ⅰ在与吹气腔及吸气腔的连接部位附近分别设有止逆阀Ⅰ及止逆阀Ⅱ;所述急吹训练腔包括矮坡、高坡及轻质小球Ⅱ;在所述矮坡及高坡的坡底位置均设有置球平台;两组所述置球平台的一侧均设有与矮坡及高坡倾斜方向相反的吹球坡,另一侧分别连接矮坡或高坡;在所述吹球坡上设有急吹孔;所述轻质小球Ⅱ放置在置球平台上;在所述底座的侧面连有急吹口;所述急吹口与两组急吹孔之间连接有气道Ⅱ;所述气道Ⅱ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滑道腔内设有倾斜滑道及引导圆角;所述倾斜滑道的顶部连接在高坡的后方;所述引导圆角设置在倾斜滑道的底部;所述矮坡与高坡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倾斜滑道的底部连通矮坡前的置球平台;所述底座上设有吹吸口、LED显示屏、按键、扬声器及吹吸器;所述吹吸器可与吹吸口螺纹匹配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内设有ARM处理器及数据储存模块;所述训练部及底座均通过常规方式连接控制系统。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光纤传感器包括直形激光发射头、弯曲激光发射头、螺纹连接柱及调节螺母;在所述缓吹训练腔的外壁上设有滑槽;所述直形激光发射头垂直伸入位于最外侧的两组吹气腔侧壁的滑槽内;所述直形激光发射头的尾部连接螺纹连接柱;所述螺纹连接柱的尾部伸出滑槽外,并与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弯曲激光发射头设置于处于内侧的吹气腔及吸气腔外壁的滑槽上,且端部向两边的吹气腔或吸气腔方向弯曲;所述弯曲激光发射头的尾部连采用与直形激光发射头同样的方式连接相应的螺纹连接柱及调节螺母;在所述滑槽的边沿设有刻度。位于两侧的所述缓吹训练腔上的滑槽设置在整个呼吸训练器的侧面,所述急吹训练腔及位于中间的缓吹训练腔上的滑槽设置在整个呼吸训练器的正面;所述直形激光发射头及弯曲激光发射头均对准相应的缓吹训练腔或急吹训练腔;所述螺纹连接柱起到连接作用,同时配合所述调节螺母螺,可将直形激光发射头及弯曲激光发射头固定在滑槽的边沿相应的刻度位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每组所述所述直形激光发射头及弯曲激光发射头的对侧均设有光电接收板。所述直形激光发射头及弯曲激光发射头发射出光信号,并由所述光电接收板接收,通过感知光信号的变化来判断所述带孔小球及轻质小球Ⅰ的位置变化情况。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气道Ⅰ分出通入每组吹气腔及吸气腔的支管Ⅰ;所述止逆阀Ⅰ铰接在连通吹气腔的支管Ⅰ上;每组所述止逆阀Ⅰ均设有一组对应的阀垫块;所述阀垫块上设有电磁铁;所述止逆阀Ⅱ设置在通入吸气腔的支管Ⅰ上;所述止逆阀Ⅱ设有对应的阀顶块;所述止逆阀Ⅰ及止逆阀Ⅱ的边沿均设有密封胶垫;所述止逆阀Ⅰ的端部为铁磁性金属;所述气道Ⅱ分出两组支管Ⅱ;每组所述支管Ⅱ分别与一组急吹孔连通;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支管Ⅱ上。所述止逆阀Ⅰ及止逆阀Ⅱ均设有小力度的回位弹簧,该回位弹簧的力度较小,仅仅能使所述止逆阀Ⅰ及止逆阀Ⅱ回位,不会给患者吹气或吸气造成阻碍;当吸气时,所述止逆阀Ⅱ被气流往下推,使相应位置的所述支管Ⅰ打开,而所述逆阀Ⅰ则被阀垫块挡住;吐气时所述止逆阀Ⅱ已经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并被所述阀顶块顶住,密封该位置的所述支管Ⅰ;此时气流将所述止逆阀Ⅰ顶开,并进入所述缓吹训练腔内;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数量的所述吹气腔,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通电,将未被选中打开的所述逆阀Ⅰ牢牢吸住,病人吹出的气流只能通过可以打开所述逆阀Ⅰ的支管Ⅰ进入相应的吹气腔内;所述电磁阀控制着支管Ⅱ的通\堵,患者向所述急吹训练腔内吹气时可以使全部气流只从一组所述急吹孔吹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至少一组清洁孔;每组所述清洁孔上均设有对应的胶塞;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两组支撑底脚。拔出所述胶塞后即可通过清洁孔对装置内部进行清洁;所述支撑底脚用于支撑整个装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吹吸器包括软管、口罩体及螺纹接头;所述口罩体及螺纹接头分别连接在软管的两端;所述螺纹接头与吹吸口及急吹口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接头与吹吸口或急吹口螺纹连接后,使用者将口罩体罩住嘴巴,即可进行吹气或吸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缓吹训练腔时,先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通过按键选用相应数量的吹气腔,并按需求调整好光纤传感器的高度;将吹吸器连接到吹吸口上,病人通过吹吸器吸气,此时气流从进气口经过吸气腔,带孔小球被向下推,软质塑料弹簧拉伸,感应带孔小球位置的光纤传感器感知带孔小球的位置变化情况,并记录在控制系统内;随后气流进入病人的体内;在吸气过程中止逆阀Ⅱ打开,止逆阀Ⅰ关闭;吹气时,气流经过吹吸器进入气道Ⅰ;随后气流将相应的止逆阀Ⅰ顶开,并进入预先选择好的吹气腔内,将轻质小球Ⅰ吹起;此时感应轻质小球Ⅰ位置的光纤传感器感知轻质小球Ⅰ的位置变化情况,并记录在控制系统内,同时扬声器响起,提示轻质小球Ⅰ已经到达训练设置的高度位置;使用急吹训练腔时,先将吹吸器与急吹口连接;与矮坡位置对应的气道Ⅱ上的电磁阀打开,与高坡位置对应的气道Ⅱ上的电磁阀关闭;病人快速吹气,气流从与矮坡位置对应的急吹口吹出,并将轻质小球Ⅱ吹过矮坡,落到高坡前的置球平台上;此时矮坡位置对应的气道Ⅱ上的电磁阀关闭,与高坡位置对应的气道Ⅱ上的电磁阀打开;病人吹出的气体从高坡前的急吹口吹出,将轻质小球Ⅱ吹过高坡;最后轻质小球Ⅱ从滑道腔内的倾斜滑道滚下,并在引导圆角及隔板的作用下滚到矮坡前的置球平台上,以能够将轻质小球Ⅱ吹过两个坡为标准,对病人进行急吹训练;通过控制系统上的LED显示屏可以查看病人每次缓吹训练时带孔小球的下降高度、轻质小球Ⅰ吹起的高度以及急吹训练时轻质小球Ⅱ能够吹过矮坡及高坡的次数,从而给医护人员提供病人康复的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吹训练腔及急吹训练腔,能够使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包括训练部(1)、底座(2)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部(1)从前到后依次排列分为缓吹训练腔(3)、急吹训练腔(4)及滑道腔(5);所述缓吹训练腔(3)包括至少两组吹气腔(6)及一组吸气腔(7);所述吸气腔(7)排布在吹气腔(6)的中间;所述吸气腔(7)的顶部设有进气口(8);在所述吸气腔(7)内部上方设有带孔小球(9);所述带孔小球(9)由一组软质塑料弹簧连接在吸气腔(7)的腔壁上;所述吹气腔(6)内设有轻质小球Ⅰ(10);所述缓吹训练腔(3)的腔壁上设有可调高度的光纤传感器(11);所述底座(2)内设有气道Ⅰ(22);所述气道Ⅰ(22)连通每一组吹气腔(6)及吸气腔(7);所述气道Ⅰ(22)在与吹气腔(6)及吸气腔(7)的连接部位附近分别设有止逆阀Ⅰ(26)及止逆阀Ⅱ(24);/n所述急吹训练腔(4)包括矮坡(13)、高坡(14)及轻质小球Ⅱ(17);在所述矮坡(13)及高坡(14)的坡底位置均设有置球平台(15);两组所述置球平台(15)的一侧均设有与矮坡(13)及高坡(14)倾斜方向相反的吹球坡(16),另一侧分别连接矮坡(13)或高坡(14);在所述吹球坡(16)上设有急吹孔(19);所述轻质小球Ⅱ(17)放置在置球平台(15)上;在所述底座(2)的侧面连有急吹口(18);所述急吹口(18)与两组急吹孔(19)之间连接有气道Ⅱ(42);所述气道Ⅱ(42)上设有电磁阀(43);/n所述滑道腔(5)内设有倾斜滑道(20)及引导圆角(46);所述倾斜滑道(20)的顶部连接在高坡(14)的后方;所述引导圆角(46)设置在倾斜滑道(20)的底部;所述矮坡(13)与高坡(14)之间设有隔板(44);所述倾斜滑道(20)的底部连通矮坡(13)前的置球平台(15);/n所述底座(2)上设有吹吸口(21)、LED显示屏(34)、按键(35)、扬声器及吹吸器;所述吹吸器可与吹吸口(21)螺纹匹配连接;/n所述控制系统内设有ARM处理器及数据储存模块;所述训练部(1)及底座(2)均通过常规方式连接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包括训练部(1)、底座(2)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部(1)从前到后依次排列分为缓吹训练腔(3)、急吹训练腔(4)及滑道腔(5);所述缓吹训练腔(3)包括至少两组吹气腔(6)及一组吸气腔(7);所述吸气腔(7)排布在吹气腔(6)的中间;所述吸气腔(7)的顶部设有进气口(8);在所述吸气腔(7)内部上方设有带孔小球(9);所述带孔小球(9)由一组软质塑料弹簧连接在吸气腔(7)的腔壁上;所述吹气腔(6)内设有轻质小球Ⅰ(10);所述缓吹训练腔(3)的腔壁上设有可调高度的光纤传感器(11);所述底座(2)内设有气道Ⅰ(22);所述气道Ⅰ(22)连通每一组吹气腔(6)及吸气腔(7);所述气道Ⅰ(22)在与吹气腔(6)及吸气腔(7)的连接部位附近分别设有止逆阀Ⅰ(26)及止逆阀Ⅱ(24);
所述急吹训练腔(4)包括矮坡(13)、高坡(14)及轻质小球Ⅱ(17);在所述矮坡(13)及高坡(14)的坡底位置均设有置球平台(15);两组所述置球平台(15)的一侧均设有与矮坡(13)及高坡(14)倾斜方向相反的吹球坡(16),另一侧分别连接矮坡(13)或高坡(14);在所述吹球坡(16)上设有急吹孔(19);所述轻质小球Ⅱ(17)放置在置球平台(15)上;在所述底座(2)的侧面连有急吹口(18);所述急吹口(18)与两组急吹孔(19)之间连接有气道Ⅱ(42);所述气道Ⅱ(42)上设有电磁阀(43);
所述滑道腔(5)内设有倾斜滑道(20)及引导圆角(46);所述倾斜滑道(20)的顶部连接在高坡(14)的后方;所述引导圆角(46)设置在倾斜滑道(20)的底部;所述矮坡(13)与高坡(14)之间设有隔板(44);所述倾斜滑道(20)的底部连通矮坡(13)前的置球平台(15);
所述底座(2)上设有吹吸口(21)、LED显示屏(34)、按键(35)、扬声器及吹吸器;所述吹吸器可与吹吸口(21)螺纹匹配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内设有ARM处理器及数据储存模块;所述训练部(1)及底座(2)均通过常规方式连接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记录使用数据的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传感器(11)包括直形激光发射头(37)、弯曲激光发射头(45)、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闵唐四桂杨雪萍覃瑜芳黄云英农青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