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127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组对的管附件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组件的一端;将平衡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吊车将支撑组件以及管附件本体和平衡组件整体吊起,并吊至与管段中心位置处;利用吊车进行横向移动,将待组对的管附件本体探入管段内,待探至指定位置后,将管附件本体与管段焊接完成组对工作;依次移出平衡组件和支撑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附件吊装组队方法采用吊装组对工装、吊车配合的方式,降低了管内附件组对难度和作业风险,提高了施工精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石油工程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
技术介绍
海洋石油工程结构管中的加强环、静水压溃环、翼缘板等结构,位于管段纵深处,常规做法是利用人力搬运、倒链拉拽等方式,将附件摆放至定位处。采用此种方式主要缺点如下:人力搬运、倒链拉拽的方式需要人员进入管内操作,管内空间狭小,存在安全风险;人力倒运效率低,施工精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需要提供一种采用吊装组对工装、吊车配合的方式,降低管内附件组对难度和作业风险,提高施工精度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组对的管附件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组件的一端;S2、将平衡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S3、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吊车将所述支撑组件以及所述管附件本体和所述平衡组件整体吊起,并吊至与管段中心位置处;S4、利用吊车进行横向移动,将待组对的所述管附件本体探入所述管段内,待探至指定位置后,将所述管附件本体与所述管段焊接完成组对工作;S5、依次移出所述平衡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多个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设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中穿设有吊索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吊装板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板、平衡杆和组合配块,所述平衡板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支撑组件平行设置,所述平衡杆垂直设在所述平衡板上,所述组合配块穿设于所述平衡杆上,其中所述组合配块为多个且自上而下依次卡合连接,最底侧的所述组合配块与所述平衡杆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组合配块顶面上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吊耳,所述组合配合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吊耳配合使用的吊耳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组合配块顶面边缘处设有卡接凸起,所述组合配块底面边缘处设有卡接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附件本体为加强环、静水压溃环、翼缘板等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吊索具为钢丝绳。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采用吊装组对工装、吊车配合的方式,将管附件平稳、准确的送至管段待组对的位置,降低管内附件组对难度和作业风险,有效保证了管附件的组对定位精度,且充分利用了场地资源,提高了施工精度和资源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的吊装过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组件的吊装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配块与平衡杆组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配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管附件本体;2-支撑组件;3-平衡组件;4-管段;21-支撑框架;22-吊装板;23-吊索具;31-平衡板;32-平衡杆;33-组合配块;331-吊耳;332-吊耳槽;333-卡接凸起;334-卡接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将待组对的管附件本体1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组件2的一端,其中管附件本体1为海洋石油工程结构管中的加强环、静水压溃环、翼缘板等结构;S200、将平衡组件3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组件2的另一端;S300、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吊车将支撑组件2以及管附件本体1和平衡组件3整体吊起,并吊至与管段4中心位置处;S400、利用吊车进行横向移动,将待组对的管附件本体1探入管段内,待探至指定位置后,将管附件本体1与管段4焊接完成组对工作;S500、依次移出平衡组件3和支撑组件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采用吊装组对工装、吊车配合的方式,将管附件平稳、准确的送至管段待组对的位置,其中管附件本体为加强环、静水压溃环、翼缘板等结构,降低管内附件组对难度和作业风险,有效保证了管附件的组对定位精度,且充分利用了场地资源,提高了施工精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框架21以及设在支撑框架21上的多个吊装板22,吊装板22上设有吊装孔,吊装孔中穿设有吊索具23,其中吊索具23为钢丝绳,支撑框架21为标准钢板材制作而成,制作方便,通过吊装孔和吊索具23能快速稳定的将支撑组件2吊起,同时也便于管附件本体1的转移。如图1至图3所示,吊装板22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当吊装板22的个数为两个时,以对称设在支撑框架21上;当吊装板22的个数为三个时,此三个吊装板22呈等腰三角形设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朝向管附件本体1方向设置,或朝向平衡组件3方向设置,以有效保证吊车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便捷性。如图2和图4所示,平衡组件3包括平衡板31、平衡杆32和组合配块33,平衡板31与支撑组件2可拆卸连接,并与支撑组件2平行设置,平衡杆32垂直设在平衡板31上,组合配块33穿设于平衡杆32上,其中组合配块33为多个且自上而下依次卡合连接,最底侧的组合配块33与平衡杆32固定连接,在通过组合配块33的相互卡合连接,保证管附件本体1在吊装过程的稳定性。如图4和图5所示,组合配块33顶面上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吊耳331,组合配合33底面上设有与吊耳331配合使用的吊耳槽332,便于组合配块33之间的吊运转移,同时,能有效保证各层组合配块33在管附件本体1在吊装转移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从而大大增加平衡组件3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如图5所示,组合配块33顶面边缘处设有卡接凸起333,组合配块33底面边缘处设有卡接凹槽334,能快速方便的对组合配块33进行组合安装,并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待组对的管附件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组件的一端;/nS2、将平衡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nS3、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吊车将所述支撑组件以及所述管附件本体和所述平衡组件整体吊起,并吊至与管段中心位置处;/nS4、利用吊车进行横向移动,将待组对的所述管附件本体探入所述管段内,待探至指定位置后,将所述管附件本体与所述管段焊接完成组对工作;/nS5、依次移出所述平衡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组对的管附件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组件的一端;
S2、将平衡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
S3、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吊车将所述支撑组件以及所述管附件本体和所述平衡组件整体吊起,并吊至与管段中心位置处;
S4、利用吊车进行横向移动,将待组对的所述管附件本体探入所述管段内,待探至指定位置后,将所述管附件本体与所述管段焊接完成组对工作;
S5、依次移出所述平衡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多个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设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中穿设有吊索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附件吊装组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板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李志强汪春标赵立君段良圣崔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