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213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结构包括穿刺针、带挡板的破皮刀、金属导丝及收纳器、普通扩张器、胸管固定装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冲洗引流管,通过设置了尖端硬化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装置等组件构成,胸腔引流管尖端为硬化带孔塑料圆锥,便于置入;全硅胶管材质构成,支撑强度大;管径大小适宜,兼顾引流和冲洗效果;固定确切,患者舒适度高;控制阀控制引流管开闭,方便更换水封瓶及引流袋;尾部接口兼容水封瓶和引流袋,并且设置有固定大小的破皮刀,避免置入过深及切口太大而引起胸腔出血,达到了结构简单,经济实惠,操作方便,效果确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为端部带侧孔式的硅胶管,其具有结构简单,引流效果好的优点,但存在缺点:胸腔闭式引流术创伤大;缺乏控制阀,检查或者更换水封瓶和引流袋时,需用钳子夹闭胸管,操作复杂;管径太粗,患者疼痛明显;尾部接口不兼用水封瓶及引流袋,而临床上用于胸腔穿刺引流的深静脉穿刺包,虽能达到引流气体、液体的目的,但也存在如下弊端:破皮刀片过大,操作过程中容易使破皮切口过大过深,引起出血;管径过细,容易被血凝块、纤维组织堵住而不通,造成胸腔积气积液;胸管固定不确切,深浅调整困难;接水封瓶需转接,操作复杂,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解决了胸腔闭式引流术创伤大;缺乏控制阀,检查或者更换水封瓶和引流袋时,需用钳子夹闭胸管,操作复杂;管径太粗,患者疼痛明显;尾部接口不兼用水封瓶及引流袋和破皮刀片过大,操作过程中容易使破皮切口过大过深,引起出血;管径过细,容易被血凝块、纤维组织堵住而不通,造成胸腔积气积液;胸管固定不确切,深浅调整困难;接水封瓶需转接,操作复杂,容易脱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带挡板的破皮刀、金属导丝及收纳器、普通扩张器、胸管固定装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冲洗引流管,所述穿刺针包括针头、注射器和导丝进出口,所述针头与注射器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注射器底部设置有导丝进出口,所述带挡板的破皮刀包括破皮刀头和塑料尾部,所述破皮刀头嵌入于塑料尾部内侧,并且破皮刀头与塑料尾部内侧相粘接,所述金属导丝及收纳器包括导丝和导丝套管,所述导丝紧密伸入于导丝套管内侧,所述普通扩张器包括扩皮器、顶端中央开口和尾部中央开口,所述扩皮器顶部设置有顶端中央开口,所述扩皮器底部设置有尾部中央开口,所述胸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孔和卡扣,所述固定板上端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与卡扣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体、第一侧方开口、第一刻度线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引流管体上端左右两侧等距分布有第一侧方开口,所述第一引流管体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引流管体与第一控制阀内侧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引流管体与第一控制阀中部呈贯通结构,所述冲洗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管体、第二刻度线、第二侧方开口、单向阀、冲洗管、肝素帽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引流管体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二引流管体上端左右两侧等距分布有第二侧方开口,所述冲洗管与第二引流管体右端固定连接,并且冲洗管与第二引流管体右端呈贯通结构,所述单向阀安装与冲洗管顶部,所述冲洗管底部固定有肝素帽,所述第二引流管体上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导丝为不锈钢材质,并且导丝长度为50cm。进一步的,所述扩皮器为塑料材质,并且扩皮器内部为中空状,前端为锥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胸腔闭式引流术创伤大,常规胸腔引流管容易堵塞,置管深度不易掌握,引流管固定不确切,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替困难等问题,通过设置了尖端硬化的第一引流管体和第二引流管体、固定装置等组件构成,胸腔引流管尖端为硬化带孔塑料圆锥,便于置入;全硅胶管材质构成,支撑强度大;管径大小适宜,兼顾引流和冲洗效果;固定确切,患者舒适度高;控制阀控制引流管开闭,方便更换水封瓶及引流袋;尾部接口兼容水封瓶和引流袋,并且设置有固定大小的破皮刀,避免置入过深及切口太大而引起胸腔出血,达到了结构简单,经济实惠,操作方便,效果确切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穿刺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带挡板的破皮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金属导丝及收纳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普通扩张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胸管固定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胸管固定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冲洗引流管结构示意图。图中:穿刺针-1、带挡板的破皮刀-2、金属导丝及收纳器-3、普通扩张器-4、胸管固定装置-5、胸腔闭式引流管-6、冲洗引流管-7、针头-11、注射器-12、导丝进出口-13、破皮刀头-21、塑料尾部-22、导丝-31、导丝套管-32、扩皮器-41、顶端中央开口-42、尾部中央开口-43、固定板-51、固定孔-52、卡扣-53、第一引流管体-61、第一侧方开口-62、第一刻度线-63、第一控制阀-64、第二引流管体-71、第二刻度线-72、第二侧方开口-73、单向阀-74、冲洗管-75、肝素帽-76、第二控制阀-7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1、带挡板的破皮刀2、金属导丝及收纳器3、普通扩张器4、胸管固定装置5、胸腔闭式引流管6和冲洗引流管7,穿刺针1包括针头11、注射器12和导丝进出口13,针头11与注射器12顶部固定连接,注射器12底部设置有导丝进出口13,带挡板的破皮刀2包括破皮刀头21和塑料尾部22,破皮刀头21嵌入于塑料尾部22内侧,并且破皮刀头21与塑料尾部22内侧相粘接,破皮刀头21前端刀头呈三角形,并且长为5mm、宽为5mm,金属导丝及收纳器3包括导丝31和导丝套管32,导丝31紧密伸入于导丝套管32内侧,普通扩张器4包括扩皮器41、顶端中央开口42和尾部中央开口43,扩皮器41顶部设置有顶端中央开口42,扩皮器41底部设置有尾部中央开口43,胸管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板51、固定孔52和卡扣53,固定板51上端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固定孔52,固定板51与卡扣53下端右侧固定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管6包括第一引流管体61、第一侧方开口62、第一刻度线63和第一控制阀64,第一引流管体61上端左右两侧等距分布有第一侧方开口62,第一引流管体61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刻度线63,第一引流管体61与第一控制阀64内侧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引流管体61与第一控制阀64中部呈贯通结构,第一引流管体61直径为14mm,第一引流管体61头端为锥型硬化塑料材质,并且第一引流管体61尾部设置有螺纹通用接口,第一侧方开口62间断排列在第一引流管体61上端管壁的不同位置;第一刻度线63距第一引流管体61上端10cm开始标志,第一条线标记为10cm,粗线,后间隔5cm标记粗线及数值,两条粗线之间每隔1cm标记一条细线,冲洗引流管7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1)、带挡板的破皮刀(2)、金属导丝及收纳器(3)、普通扩张器(4)、胸管固定装置(5)、胸腔闭式引流管(6)和冲洗引流管(7),所述穿刺针(1)包括针头(11)、注射器(12)和导丝进出口(13),所述针头(11)与注射器(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注射器(12)底部设置有导丝进出口(13),所述带挡板的破皮刀(2)包括破皮刀头(21)和塑料尾部(22),所述破皮刀头(21)嵌入于塑料尾部(22)内侧,并且破皮刀头(21)与塑料尾部(22)内侧相粘接,所述金属导丝及收纳器(3)包括导丝(31)和导丝套管(32),所述导丝(31)紧密伸入于导丝套管(32)内侧,所述普通扩张器(4)包括扩皮器(41)、顶端中央开口(42)和尾部中央开口(43),所述扩皮器(41)顶部设置有顶端中央开口(42),所述扩皮器(41)底部设置有尾部中央开口(43),所述胸管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板(51)、固定孔(52)和卡扣(53),所述固定板(51)上端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固定孔(52),所述固定板(51)与卡扣(53)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胸腔闭式引流管(6)包括第一引流管体(61)、第一侧方开口(62)、第一刻度线(63)和第一控制阀(64),所述第一引流管体(61)上端左右两侧等距分布有第一侧方开口(62),所述第一引流管体(61)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刻度线(63),所述第一引流管体(61)与第一控制阀(64)内侧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引流管体(61)与第一控制阀(64)中部呈贯通结构,所述冲洗引流管(7)包括第二引流管体(71)、第二刻度线(72)、第二侧方开口(73)、单向阀(74)、冲洗管(75)、肝素帽(76)和第二控制阀(77),所述第二引流管体(71)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二刻度线(72),所述第二引流管体(71)上端左右两侧等距分布有第二侧方开口(73),所述冲洗管(75)与第二引流管体(71)右端固定连接,并且冲洗管(75)与第二引流管体(71)右端呈贯通结构,所述单向阀(74)安装与冲洗管(75)顶部,所述冲洗管(75)底部固定有肝素帽(76),所述第二引流管体(71)上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1)、带挡板的破皮刀(2)、金属导丝及收纳器(3)、普通扩张器(4)、胸管固定装置(5)、胸腔闭式引流管(6)和冲洗引流管(7),所述穿刺针(1)包括针头(11)、注射器(12)和导丝进出口(13),所述针头(11)与注射器(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注射器(12)底部设置有导丝进出口(13),所述带挡板的破皮刀(2)包括破皮刀头(21)和塑料尾部(22),所述破皮刀头(21)嵌入于塑料尾部(22)内侧,并且破皮刀头(21)与塑料尾部(22)内侧相粘接,所述金属导丝及收纳器(3)包括导丝(31)和导丝套管(32),所述导丝(31)紧密伸入于导丝套管(32)内侧,所述普通扩张器(4)包括扩皮器(41)、顶端中央开口(42)和尾部中央开口(43),所述扩皮器(41)顶部设置有顶端中央开口(42),所述扩皮器(41)底部设置有尾部中央开口(43),所述胸管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板(51)、固定孔(52)和卡扣(53),所述固定板(51)上端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固定孔(5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王琪吴紫祥王连潘赛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