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14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构成为乘客可以按照自己的体型或姿势向前方或后方调节头枕的位置,从而不仅能够以舒适的状态驾驶汽车,而且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可以将对颈椎的伤害最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汽车座椅的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构成为乘客可以按照自己的体型或姿势向前方或后方调节头枕的位置,从而不仅能够以舒适的状态驾驶汽车,而且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可以将对颈椎的伤害最小化。
技术介绍
安装在汽车中的座椅的靠背上部设置有高低可调的头枕,头枕支承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后头部而提供舒服的乘车感,防止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乘客的头部向后方后倾而伤害颈椎的情况。韩国专利第1108273号等现有的头枕中,座椅的靠背和头枕通过保持件(stay)12连接,保持件12上下移动,从而根据乘客的体型可以调节头枕的高低。但是,在现有的头枕中,当乘客以将座椅的靠背向后倾斜的姿势或者头部向前方伸出的姿势驾驶时,头枕和后头部过度分开,后头部无法被头枕充分地支承,由此存在增加乘客的疲劳感,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头部向后倾斜从而伤害颈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构成为使得头枕的位置在前后移动从而按照乘客的体型或姿势能够支承后头部,由此向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感,减少驾驶疲劳,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实现对颈椎的伤害的最小化。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问题做出的,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其被构成为通过汽车座椅用头枕的移动部件(71)而使头枕向前后移动,该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下壳体(21)为上侧和右侧开放的箱状,且在内部设置有推杆(31)、左侧滑块(41)以及右侧滑块(61),在推杆(3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左侧滑块(41)的右侧端抵接的被推突起(32),在推杆(31)的右侧端设置有朝下壳体(21)的右侧突出而使推杆(31)向左侧移动的按压件(34),在左侧滑块(41)的左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在上述联接柱(44)上形成有与移动部件(71)的左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的联接槽(45),在左侧滑块(41)的与右侧滑块(61)叠合的右侧形成有旋转轴长孔(42)和下侧长孔(43),上述旋转轴长孔(42)形成为使得插入在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旋转板(51)的旋转板轴(52)夹入其中,上述下侧长孔(43)使得旋转板(51)的下侧突起(53)夹入其中,以便通过左侧滑块(41)的左右移动,旋转板(51)能够绕旋转板轴(52)进行旋转,在右侧滑块(61)的右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在上述联接柱(44)上形成有联接槽(45),以便与移动部件(71)的右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在右侧滑块(61)的与左侧滑块(41)叠合的左侧形成有上侧长孔(63),上述上侧长孔(63)使形成在旋转板(51)的上侧突起(54)夹入其中,在旋转板(51)中,形成在下侧中央的旋转板轴(52)夹入左侧滑块(41)的旋转轴长孔(42)内,形成在下侧前方的下侧突起(53)夹入左侧滑块(41)的下侧长孔(43)内,形成在上侧后方的上侧突起(54)夹入右侧滑块(61)的上侧长孔(63)内,弹簧(46)分别设置在左侧滑块(41)的左侧面和右侧滑块(61)的右侧面,在上壳体(11)形成有移动通道(13),移动部件(71)插入到移动通道(13)内而前后移动,在上壳体(11)的下端设置有覆盖下壳体(21)而与下壳体(21)连接的盖(16),在移动部件(71)的左右面形成有多个联接突起(72),上述联接突起(72)使得设置在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的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与其啮合或脱离,当按压按压件(34)时,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分开,啮合在联接突起(72)的联接槽(45)脱离,从而移动部件(71)前后移动,当解除按压件(34)的按压时,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靠近,联接槽(45)与联接突起(72)啮合,从而移动部件(71)得到固定。并且,在上壳体(11)的移动通道(13)的上侧中央设置有板簧(14),并且在板簧(14)的末端形成有弯曲的挂接弯曲板(15),形成在移动部件(71)的上表面中央的挂接槽(73)被形成为在联接槽(45)与联接突起(72)啮合的位置依次挂接挂接弯曲板(15),当移动部件(71)前后移动时,在联接槽(45)啮合的位置,产生联接声音和联接振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构成为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按照乘客的体型或者姿势调节头枕的前后位置,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得到向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感,减少驾驶疲劳,同时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实现对颈椎的伤害的最小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截面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拆分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随着移动部件的移动,板簧挂接于挂接槽或从挂接槽脱离的状态的不要部分的侧截面图。图6a以及图6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部件前后移动的过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图2的移动部件前方移动的状态的立体截面图。标记说明11:上壳体12:保持件13:移动通道14:板簧15:挂接弯曲板16:盖21:下壳体22:壳体贯通孔31:推杆32:被推突起33:推杆贯通长孔34:按压件41:左侧滑块42:旋转轴长孔43:下侧长孔44:联接柱45:联接槽46:弹簧51:旋转板52:旋转板轴53:下侧突起54:上侧突起61:右侧滑块63:上侧长孔71:移动部件72:联接突起73:挂接槽80:靠垫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结构。图1至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头枕中大致设置有相当于躯体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固定在上壳体11的保持件12的两端贯通形成于下壳体21的壳体贯通孔22,之后,与座椅的靠背(未图示)连接从而得到固定,支承后头部的靠垫部件80围绕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形成。首先,说明下壳体21的结构,下壳体21具有上侧和右侧开放的箱状,保持件12穿过的壳体贯通孔22形成在左侧以及右侧,内部空间设置有推杆31、左侧滑块41以及右侧滑块61,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旋转板51,形成在上壳体11的下部的盖16覆盖下壳体21的上端,从而使得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结合。推杆31具有构成为在下壳体21内能够左右移动的扁平的杆状,左侧以及右侧形成有长圆形的推杆贯通长孔33,以便在保持件12贯通的状态下推杆31能够左右移动,并且,上表面以与左侧滑块41的右侧端抵接的方式形成有被推突起32,右侧端设置有朝下壳体21的右侧突出的按压件34,从而当向左侧按压按压件34时,推杆31向左侧移动,与被推突起32抵接的左侧滑块41向左侧移动。在推杆31的上部,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插入设置在下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其被构成为通过汽车座椅用头枕的移动部件(71)而使头枕向前后移动,该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n下壳体(21)为上侧和右侧开放的箱状,且在内部设置有推杆(31)、左侧滑块(41)以及右侧滑块(61),/n在推杆(3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左侧滑块(41)的右侧端抵接的被推突起(32),在推杆(31)的右侧端设置有朝下壳体(21)的右侧突出而使推杆(31)向左侧移动的按压件(34),/n在左侧滑块(41)的左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在上述联接柱(44)上形成有与移动部件(71)的左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的联接槽(45),在左侧滑块(41)的与右侧滑块(61)叠合的右侧形成有旋转轴长孔(42)和下侧长孔(43),上述旋转轴长孔(42)形成为使得插入在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旋转板(51)的旋转板轴(52)夹入其中,上述下侧长孔(43)使得旋转板(51)的下侧突起(53)夹入其中,以便通过左侧滑块(41)的左右移动,旋转板(51)能够绕旋转板轴(52)进行旋转,/n在右侧滑块(61)的右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在上述联接柱(44)上形成有联接槽(45),以便与移动部件(71)的右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在右侧滑块(61)的与左侧滑块(41)叠合的左侧形成有上侧长孔(63),上述上侧长孔(63)使形成在旋转板(51)的上侧突起(54)夹入其中,/n在旋转板(51)中,形成在下侧中央的旋转板轴(52)夹入左侧滑块(41)的旋转轴长孔(42)内,形成在下侧前方的下侧突起(53)夹入左侧滑块(41)的下侧长孔(43)内,形成在上侧后方的上侧突起(54)夹入右侧滑块(61)的上侧长孔(63)内,/n弹簧(46)分别设置在左侧滑块(41)的左侧面和右侧滑块(61)的右侧面,/n在上壳体(11)形成有移动通道(13),移动部件(71)插入到移动通道(13)内而前后移动,在上壳体(11)的下端设置有覆盖下壳体(21)而与下壳体(21)连接的盖(16),/n在移动部件(71)的左右面形成有多个联接突起(72),上述联接突起(72)使得设置在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的联接柱(44)的联接槽(45)与其啮合或脱离,/n当按压按压件(34)时,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分开,啮合在联接突起(72)的联接槽(45)脱离,从而移动部件(71)前后移动,当解除按压件(34)的按压时,左侧滑块(41)和右侧滑块(61)靠近,联接槽(45)与联接突起(72)啮合,从而移动部件(71)得到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1 KR 10-2019-00132231.一种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其被构成为通过汽车座椅用头枕的移动部件(71)而使头枕向前后移动,该汽车座椅用头枕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下壳体(21)为上侧和右侧开放的箱状,且在内部设置有推杆(31)、左侧滑块(41)以及右侧滑块(61),
在推杆(3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左侧滑块(41)的右侧端抵接的被推突起(32),在推杆(31)的右侧端设置有朝下壳体(21)的右侧突出而使推杆(31)向左侧移动的按压件(34),
在左侧滑块(41)的左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在上述联接柱(44)上形成有与移动部件(71)的左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的联接槽(45),在左侧滑块(41)的与右侧滑块(61)叠合的右侧形成有旋转轴长孔(42)和下侧长孔(43),上述旋转轴长孔(42)形成为使得插入在左侧滑块(41)与右侧滑块(61)之间的旋转板(51)的旋转板轴(52)夹入其中,上述下侧长孔(43)使得旋转板(51)的下侧突起(53)夹入其中,以便通过左侧滑块(41)的左右移动,旋转板(51)能够绕旋转板轴(52)进行旋转,
在右侧滑块(61)的右侧上表面设置有联接柱(44),在上述联接柱(44)上形成有联接槽(45),以便与移动部件(71)的右侧面的联接突起(72)啮合,在右侧滑块(61)的与左侧滑块(41)叠合的左侧形成有上侧长孔(63),上述上侧长孔(63)使形成在旋转板(51)的上侧突起(54)夹入其中,
在旋转板(5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显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现代工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