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包括主带、固定架和转运带;所述固定架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沿所述主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并且与所述主带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与传统担架相比,本转运带具有轻巧便携的优点,并且可以折叠有益于医护人员携带,同时可以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或转运空间的大小调整转运带宽度,以适应不同使用环境,方便医护人员转运病人;并且本转运带应用范围广,既适用于昏迷病人、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醉酒病人、不能配合搬运的病人,也适用于出租房,非医用电梯,复式楼等不适于搬运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救护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
技术介绍
医护人员在不分昼夜的连续出车中,体力消耗巨大。如遇中风、醉酒、肢体活动障碍、骨折等特殊病人,或在狭窄的电梯、陡峭的楼梯、塌陷的路面转运病人时,病人不能配合转移复杂的地势,无形中增加了急救及院前转运病人的难度。并且现有担架在转运病人时,担架太大,不可折叠伸缩,特别是在经过狭窄通道时转运难度增加,从而影响病人的最佳救助时间。专利申请号为“201620935231.6”提供了一种病人转移布带,其具体技术方案为,病人转移布带包括第一帆布和第二帆布,所述的第一帆布和第二帆布之间由拉链连接,所述的拉链设有拉链头,所述的拉链头连接有拉链绳,拉链绳连接在拉链绳固定处;所述第一帆布上设有拉环,所述第二帆布上设有拉环;所述的第一帆布上设有防护带,所述的第二帆布上设有防护带咬合扣,所述的防护带可安装在防护带咬合扣上;所述的第一帆布上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上设有固定带卡头,所述的第二帆布上设有固定带卡槽,所述的固定带卡头可安装在固定带卡槽上;所述的第一帆布和第二帆布上设有床单,所述的第一帆布上设有防呕吐垫,所述的第二帆布上设有带子,带子与第二帆布连接处为粘扣。但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缺乏固定装置,病人在被抬起时,由于重力原因下沉,承托病人两侧的帆布将挤压病人肢体,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或加重病情;另外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没有固定支撑,导致病人转运过程中难度增加,为医护人员造成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包括主带、固定架和转运带;所述固定架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沿所述主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并且与所述主带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一插销旋转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一第二插销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旋转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一卡持件连接;所述转运带包括第一转运带和第二转运带,所述第一转运带和所述第二转运带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并与所述主带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固定带卡扣和第二固定带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带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带卡扣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带还包括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并与所述主带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固定带卡扣和第二固定带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带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带卡扣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带上,且位于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带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带卡扣和第四固定带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带卡扣与所述第三固定带卡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卡扣与所述第四固定带卡扣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还包括底兜和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带上的底兜固定带,所述底兜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底兜设置于所述主带的中部,且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带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上成对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卡扣;所述底兜固定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卡扣,所述第一固定部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卡扣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的多个手提带,所述手提带与所述主带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抵持件,所述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支撑杆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多个抵持件位于同一平面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主带还包括胸带,所述胸带与所述主带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带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带两侧,且成对设置的固定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与传统担架相比,本转运带具有轻巧便携的优点,折叠后有益于医护人员携带,同时可以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或转运空间的大小调整转运带宽度,以适应不同使用环境,方便医护人员转运病人;并且本转运带应用范围广,既适用于昏迷病人、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醉酒病人、不能配合搬运的病人,也适用于出租房,非医用电梯,复式楼等不适于搬运的区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转运带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转运带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转运带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转运带第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转运带第三示意图。附图中,10-主带,101-手提带,1011-第一转运带,1012-第二转运带,102-底兜,1021-第一固定部卡扣,1022-连接部,1041-底兜固定带,1042-第二固定部卡扣,1031-第一固定带,1032-第一固定带卡扣,1033-第二固定带卡扣,1051-第二固定带,1052-第一固定带卡扣,1053-第二固定带卡扣,1054-第三固定带卡扣,1055-第四固定带卡扣,1061-第一横杆,1062-第二横杆,1071-第一支撑杆,1072-第二支撑杆,1073-第一卡持件,1074-第二卡持件,1075-第三卡持件,1076-第一插销,1077-第三支撑杆,1078-第二插销,1081-胸带,1091-固定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转运带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转运带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转运带第一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包括主带10、固定架和转运带;其中,所述固定架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横杆1061、第二横杆1062、第一支撑杆1071、第二支撑杆1072和第三支撑杆1077,沿所述主带10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杆1061和所述第二横杆1062设置于所述主带10两侧,并且与所述主带10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071与所述第一横杆10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072与所述第二横杆106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07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072通过第一插销1076旋转固定;所述第三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带、固定架和转运带;所述固定架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固定架沿所述主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并且与所述主带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一插销旋转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一第二插销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旋转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一卡持件连接;所述转运带包括第一转运带和第二转运带,所述第一转运带和所述第二转运带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带、固定架和转运带;所述固定架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固定架沿所述主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并且与所述主带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一插销旋转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一第二插销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旋转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一卡持件连接;所述转运带包括第一转运带和第二转运带,所述第一转运带和所述第二转运带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并与所述主带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固定带卡扣和第二固定带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带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带卡扣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还包括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设置于所述主带两侧,并与所述主带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固定带卡扣和第二固定带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带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带卡扣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转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带上且位于固定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