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薛峰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73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它主要由柱体和支撑机构组成,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柱体内侧;所述柱体包括柱体外层和柱体内层,柱体外层和柱体内层热合为一体,在柱体内层上左右两端各安装一固定座;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架、铰链、铁环一、铁环二、铁环三和铁环四,铁环一、铁环二、铁环三和铁环四分别通过铰链和铆钉活动连接在连接架底端;弹力绳一一端固定在连接架左侧的绳孔内,其另一端穿过铁环四的绳孔、穿过右端固定座后与拉手连接;弹力绳二一端固定在连接架右侧的绳孔内,其另一端穿过铁环一的绳孔、穿过左端固定座后与拉手连接。它便于收纳,方便携带;给长期出差或旅游的人群带来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健身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
技术介绍
瑜珈柱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辅助工具,它能打造完美的身形,能让身体曲线得到纠正,市场上瑜伽柱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然而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它们都不容易收纳,不方便携带。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它便于收纳,方便携带;给长期出差或旅游的人群带来了方便。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它主要由柱体和支撑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柱体内侧;所述柱体包括柱体外层(1)和柱体内层(2),柱体外层(1)和柱体内层(2)热合为一体,在柱体内层(2)上左右两端各安装一固定座(12),在两个固定座(12)前后两侧各安装有限位挡板(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架(4)、铰链(5)、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分别通过铰链(5)和铆钉(6)活动连接在连接架(4)底端;在连接架(4)、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上还设有绳孔(7);固定绳(9)一端固定在铁环一(3-1)的绳孔(7)上,其另一端向右依次穿过铁环二(3-2)内腔、穿过铁环三(3-3)内腔、缠绕右端固定座(12)后,再向左依次分别与铁环四(3-4)、铁环三(3-3)、铁环二(3-2)、铁环一(3-1)的绳孔(7)固定后,缠绕左端固定座(12)后最终固定在铁环一(3-1)的绳孔(7)上;弹力绳一(10-1)一端固定在连接架(4)左侧的绳孔(7)内,其另一端穿过铁环四(3-4)的绳孔(7)、穿过右端固定座(12)后与拉手(13)连接,并通过锁扣(11)固定绳头;弹力绳二(10-2)一端固定在连接架(4)右侧的绳孔(7)内,其另一端穿过铁环一(3-1)的绳孔(7)、穿过左端固定座(12)后与拉手(13)连接,并通过锁扣(11)固定绳头。作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固定座(12)为中空的拱形结构。作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弹力绳一(10-1)和弹力绳二(10-2)交叉的分布在支撑机构内侧。作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柱体外层(1)为软质的泡沫塑料构成,上面并设有凹凸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为:本专利技术运输携带时,左右两手分别把铁环一(3-1)和铁环四(3-4)向瑜伽柱内侧推动,此时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在瑜伽柱内呈平放状态,瑜伽柱就变为扁平状态,瑜伽柱整体的体积就大大减小了,方便携带;当使用瑜伽柱时,左右两手分别向两侧拉动瑜伽柱两端的拉手(13),此时瑜伽柱就变为柱状,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收缩极其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便于收纳,方便携带;给长期出差或旅游的人群带来了方便。结合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铁环平放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柱体外层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柱体外层2.柱体内层3-1.铁环一3-2.铁环二3-3.铁环三3-4.铁环四4.连接架5.铰链6.铆钉7.绳孔8.限位挡板9.固定绳10-1.弹力绳一10-2.弹力绳二11.锁扣12.固定座13.拉手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专利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出详细描述。参照图1-图5所示,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它主要由柱体和支撑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柱体内侧;所述柱体包括柱体外层(1)和柱体内层(2),柱体外层(1)和柱体内层(2)热合为一体,在柱体内层(2)上左右两端各安装一固定座(12),在两个固定座(12)前后两侧各安装有限位挡板(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架(4)、铰链(5)、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分别通过铰链(5)和铆钉(6)活动连接在连接架(4)底端;在连接架(4)、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上还设有绳孔(7);固定绳(9)一端固定在铁环一(3-1)的绳孔(7)上,其另一端向右依次穿过铁环二(3-2)内腔、穿过铁环三(3-3)内腔、缠绕右端固定座(12)后,再向左依次分别与铁环四(3-4)、铁环三(3-3)、铁环二(3-2)、铁环一(3-1)的绳孔(7)固定后,缠绕左端固定座(12)后最终固定在铁环一(3-1)的绳孔(7)上;弹力绳一(10-1)一端固定在连接架(4)左侧的绳孔(7)内,其另一端穿过铁环四(3-4)的绳孔(7)、穿过右端固定座(12)后与拉手(13)连接,并通过锁扣(11)固定绳头;弹力绳二(10-2)一端固定在连接架(4)右侧的绳孔(7)内,其另一端穿过铁环一(3-1)的绳孔(7)、穿过左端固定座(12)后与拉手(13)连接,并通过锁扣(11)固定绳头。作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固定座(12)为中空的拱形结构。作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弹力绳一(10-1)和弹力绳二(10-2)交叉的分布在支撑机构内侧。作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柱体外层(1)为软质的泡沫塑料构成,上面并设有凹凸面结构。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施例便于收纳,方便携带;给长期出差或旅游的人群带来了方便。本专利技术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它主要由柱体和支撑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柱体内侧;所述柱体包括柱体外层(1)和柱体内层(2),柱体外层(1)和柱体内层(2)热合为一体,在柱体内层(2)上左右两端各安装一固定座(12),在两个固定座(12)前后两侧各安装有限位挡板(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架(4)、铰链(5)、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分别通过铰链(5)和铆钉(6)活动连接在连接架(4)底端;在连接架(4)、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上还设有绳孔(7);固定绳(9)一端固定在铁环一(3-1)的绳孔(7)上,其另一端向右依次穿过铁环二(3-2)内腔、穿过铁环三(3-3)内腔、缠绕右端固定座(12)后,再向左依次分别与铁环四(3-4)、铁环三(3-3)、铁环二(3-2)、铁环一(3-1)的绳孔(7)固定后,缠绕左端固定座(12)后最终固定在铁环一(3-1)的绳孔(7)上;弹力绳一(10-1)一端固定在连接架(4)左侧的绳孔(7)内,其另一端穿过铁环四(3-4)的绳孔(7)、穿过右端固定座(12)后与拉手(13)连接,并通过锁扣(11)固定绳头;弹力绳二(10-2)一端固定在连接架(4)右侧的绳孔(7)内,其另一端穿过铁环一(3-1)的绳孔(7)、穿过左端固定座(12)后与拉手(13)连接,并通过锁扣(11)固定绳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收纳瑜伽柱,它主要由柱体和支撑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柱体内侧;所述柱体包括柱体外层(1)和柱体内层(2),柱体外层(1)和柱体内层(2)热合为一体,在柱体内层(2)上左右两端各安装一固定座(12),在两个固定座(12)前后两侧各安装有限位挡板(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架(4)、铰链(5)、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分别通过铰链(5)和铆钉(6)活动连接在连接架(4)底端;在连接架(4)、铁环一(3-1)、铁环二(3-2)、铁环三(3-3)和铁环四(3-4)上还设有绳孔(7);固定绳(9)一端固定在铁环一(3-1)的绳孔(7)上,其另一端向右依次穿过铁环二(3-2)内腔、穿过铁环三(3-3)内腔、缠绕右端固定座(12)后,再向左依次分别与铁环四(3-4)、铁环三(3-3)、铁环二(3-2)、铁环一(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薛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薛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