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59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关节松解套管采用安装有阀门容易漏液且加入密封的橡胶圈后难以消毒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空心的外管和实心的内芯,所述外管和内芯嵌套设置,所述外管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且圆柱的一端膨大,所述内芯包括内芯组件A和内芯组件B,所述内芯由内芯组件A和内芯组件B拼接成型的实心圆柱,所述内芯的一端膨大且内芯的膨大端与外管的膨大端同侧,所述外管膨大部分的侧面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得较大的组织碎片可以顺利地被吸出体外,并且通过分离式的针芯结构控制冲洗液的进出,避免传统的阀门结构漏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
技术介绍
关节松解套管是关节粘连松解灌洗术的一种常用医用器械,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灌洗术的主要操作步骤为:1.建立关节镜入路,完成关节腔内关节镜检查操作,观察关节内滑膜、软骨、韧带及其他关节内附属结构有无病变及损伤;判断关节内粘连情况及其他病变情况;2.在关节镜监视下,建立第二入路,使用钝性器械对关节内粘连部分进行松解,使用关节内刨削刀及负压系统清除关节内碎屑及坏死病变组织;3.反复用生理盐水通过关节镜套管对关节腔进行冲洗;5.术毕退出器械,缝合入路切口,加用包扎施术关节。以上操作需在关节镜监视下完成,建立至少两个切口,其操作较为复杂,且需操作医师具有相应内镜操作资质。本专利技术不仅可解决非可视下的关节腔灌洗、关节囊松解及取病检,冲吸出关节内较大的组织碎片,而且仅需建立一个较小的手术切口,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另外本专利技术仅需操作医师具有一般骨外科手术资质,不需专门的内镜操作资质,有效降低了实现技术操作的门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关节松解套管采用安装有阀门容易漏液且加入密封的橡胶圈后难以消毒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包括空心的外管和实心的内芯,所述外管和内芯嵌套设置,所述外管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且圆柱的一端膨大,所述内芯包括内芯组件A和内芯组件B,所述内芯由内芯组件A和内芯组件B拼接成型的实心圆柱,所述内芯的一端膨大且内芯的膨大端与外管的膨大端同侧,所述外管膨大部分的侧面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连接有输送溶液的水泵。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拼接成型的内芯插入到外管中,外管内部被内芯完全填充封闭。插入人体后,将内芯组件B抽出,此时外管与内芯之间存在空隙,进液管口开启且出液管口封闭,进液管开始向人体内输送生理盐水等溶液;输入溶液完毕后,将内芯组件A转动180度,此时进液管口封闭且出液管口开启,体内的大量组织碎片随着体液被抽出。组织碎片抽取完毕后插入内芯组件B,再将本专利技术全部抽离体外,治疗结束。优选的,所述内芯组件A的圆心角为180~270°,所述内芯组件B的圆心角为90~180°。优选的,所述外管未膨大的一端侧面设有两个相对的通孔。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向着尾端方向直径逐渐减小且尾端均设置有用于外接胶管的外螺纹。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向着尾端方向直径逐渐减小且尾端均设置有用于外接胶管的外螺纹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分别与外管膨大的一端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分离式的针芯结构控制冲洗液的进出而取代了阀门控制,避免传统的阀门结构漏水,并且进液管和出液管内无橡胶密封圈,避免了消毒不完全而使得细菌残留。2.套管形成剪割效应,能够切割并带出医师需病检的组织,起到针吸活检的作用。3.套管的尖端开口并侧方开口,提升冲吸效率,减少堵塞。4.套管的尖端钝头弹头样设计避免损伤组织并给非可视化操作创造有利条件。5.该套管整体进入关节后材料强度有足够保障,能够多角度对关节囊进行钝性松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芯组件A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图4是内芯组件B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图5是内芯组件A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图6是内芯组件B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附图标记:1-外管;2-内芯;21-内芯组件A;22-内芯组件B;3-出液管;4-进液管;5-通孔;6-止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包括空心的外管1和实心的内芯2,所述外管1和内芯2嵌套设置,所述外管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且圆柱的一端膨大,所述内芯2包括内芯组件A21和内芯组件B22,所述内芯2由内芯组件A21和内芯组件B22拼接成型的实心圆柱,所述内芯2的一端膨大且内芯2的膨大端与外管1的膨大端同侧,所述外管1膨大部分的侧面设有进液管3和出液管4,所述进液管3和出液管4均连接有输送溶液的水泵。所述外管1的长度约100-150mm,其内径2.0-3.5mm,外径2.5-4.2mm,壁厚0.5-0.7mm,开口处作钝性处理(类似弹头结构,但中空)。外管1膨大部分的长度约45-50mm,内径与未膨大一致,膨大部管壁厚约2-4mm;外管1膨大部分尾端设有延伸结构,其边缘作钝性处理,目的是医师超出时可以用手指堵住末端的孔,避免漏水。实施例2如图3-6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是所述内芯组件A21的圆心角为180~270°,所述内芯组件B22的圆心角为90~180°。所述内芯2整体为图5、图6(横截面)的拼装后实心结构,实际为内芯组件A21和内芯组件B22,其为置入外管1的装置,且可以在外管1中旋转。其中:内芯2的总长度较外管1长3.0-5.0mm,其尖端为类似弹头结构,与外管1一起形成贴合良好且紧密的弹头结构。这样可使得内芯2植入外管1后形成整体,可经已切开的关节囊入路钝性进入关节囊;并且还使得内芯2植入外管1后形成整体后关闭进液管3的进水通道,不担心在进液管3设置阀门后漏水问题;另外,内芯组件A21和内芯组件B22可以一起在外管1中转动也可只留内芯组件A21在外管1中,内芯组件A21转动时可因转动的位置不同开放进出水孔和关闭进出水孔;最后,内芯组件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包括空心的外管(1)和实心的内芯(2),所述外管(1)和内芯(2)嵌套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且圆柱的一端膨大,所述内芯(2)包括内芯组件A(21)和内芯组件B(22),所述内芯(2)由内芯组件A(21)和内芯组件B(22)拼接成型的实心圆柱,所述内芯(2)的一端膨大,内芯(2)未膨大的部分插入外管(1)且膨大部分紧靠外管(1)的膨大端,所述外管(1)膨大部分的侧面设有进液管(4)和出液管(3),所述进液管(3)和出液管(4)均连接有输送溶液的水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包括空心的外管(1)和实心的内芯(2),所述外管(1)和内芯(2)嵌套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且圆柱的一端膨大,所述内芯(2)包括内芯组件A(21)和内芯组件B(22),所述内芯(2)由内芯组件A(21)和内芯组件B(22)拼接成型的实心圆柱,所述内芯(2)的一端膨大,内芯(2)未膨大的部分插入外管(1)且膨大部分紧靠外管(1)的膨大端,所述外管(1)膨大部分的侧面设有进液管(4)和出液管(3),所述进液管(3)和出液管(4)均连接有输送溶液的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节灌洗及松解集成套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亮陈福谢晓龙窦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市中医医院眉山市东坡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