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灸器,包括壳体、盖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凹形成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靠近下端处设置有隔断所述通孔的纱网,所述盖体与壳体扣合用于封闭所述通孔,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盖体的烟囱,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所述壳体的底部向上内凹形成弧形部。通过支撑脚进行支撑,便于放置;通过弧形部可以将壳体放置在膝盖或者大腿上,无需用手扶持即可保证稳定性;另外通过纱网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隔离,防止燃烧后的残渣掉落到患者的皮肤上烫伤患者;盖体上设置有烟囱,便于产生的烟从烟囱排出,避免设置较多的排烟孔造成空气流通较大,导致燃烧较快成本增加,其中,通过握持烟囱可以提起盖体,便于盖体与壳体快速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灸器
本技术属于理疗器具
,涉及一种温灸器。
技术介绍
温灸是中国古老的疗法之一,它使用艾绒或其他温灸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温灸是一种间接灸法,操作简单,病人不受痛苦,有些穴位在病人记熟的情况下可以自己操作。温灸疗法不是直接以外因为对手,也不单纯着重对患部组织直接治疗,是以激发和调整身体内部脏腑经络的自身平衡而达到治疗效果的,这也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温灸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温灸属于针灸范围之中,但不用针刺,而是通过点燃温灸药物的热力进行治疗。温灸药物是由艾绒叶和特制的中药结合而成的。艾绒叶点燃后,艾绒燃烧生成焦油样物质和烟雾,即艾绒烟,是温灸过程中必然产物,这些难挥发的物质就是温灸时的有效成分。这些物质多为萜类,而萜类成分是芳香疗法中使用的精油的主要成分。艾绒燃烧生成物可通过对机体产生类芳香疗法作用,通过呼吸及皮肤吸收对机体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温灸的治病机理是艾绒药热三种力量合一,特定的中药组方,其药力在艾绒的配合下,进入人体皮下穴位,其作用原理同于艾绒灸,效力更胜于单纯艾绒灸。温灸是用热治病,艾绒和药的力量须由热才能进入体内,它的热由艾绒中燃烧而出,其有效成分由毛细血管进入体内达到治病效果。温灸治疗的临床效应,从气血的角度,无非有疏通气血,和补益气血两种。基于其最主要的要素之一—温热,前者是“以温促通”的温通作用和温通效应;后者是“以温达补”的温补作用和温补效应。两类效应规律各具内涵,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不完全相同的作用机制。温通,通具有通畅,通达,通调等含义。温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以产生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的效应即温通。温灸以温促通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在临床上具体体现为散寒,清热,疏风,祛湿,活血,化瘀,拔毒,散结,发汗,利水,消肿,止痛,蠲痹等一系列温通效应。温通作用,不仅表现在温阳散寒,还可以有引热外泄,拔毒散结等功效,其作用范围远远大于温通治则治法。温补,是“以温达补”,补具有补益,补充等含义,温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以产生补益人体气血的效应和作用,即温补。《内径》指出“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无论阴阳还是气血的亏虚,都可以并且也需要温灸的治疗。温灸可以通过扶阳补气,阳生阴长的作用,达到温补的效应。温灸的温热刺激,在鼓舞阳气,滋养阴血等温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朱丹溪有“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绒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丹溪心法》的总结,提示灸法的温热之火,具有强大的益气生血作用。因此,以适宜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针对机体阳气虚弱,阴血不足的病症性质,温灸可以产生扶阳补气,阳生阴长的作用和临床效应,即艾绒灸的温补作用和温补效应,温灸的温补作用范围要比方药温补丰富,不仅能扶阳补气,而且阳生阴长,可用于阴血不足。温灸的温通和温补两种治疗效应,在作用上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凡气血不畅,经络不通的病症,可以选用温灸治疗;气血不足,阴阳两虚的病症,亦可以选用温灸治疗,显示了温灸疗法在治疗范围上的广泛适用性。尤其针对虚实交错的复杂性疑难杂病,温通和温补相互为用,更能彰显其综合效应和协同作用。目前,现有用于膝盖或者大腿处的温灸器使用时需要患者用手扶持防止掉落;燃烧后的残渣容易从温灸器中掉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较多的排烟孔,空气流通较大,导致燃烧时间短,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温灸器,解决了现有用于膝盖或者大腿处的温灸器使用时需要患者用手扶持防止掉落;燃烧后的残渣容易从温灸器中掉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较多的排烟孔,空气流通较大,导致燃烧时间短,造成成本增加。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温灸器,包括壳体、盖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凹形成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靠近下端处设置有隔断所述通孔的纱网,所述盖体与壳体扣合用于封闭所述通孔,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盖体的烟囱,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所述壳体的底部向上内凹形成弧形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四块实心板材依次拼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均采用木质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内壁靠近底部处沿周长一周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纱网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通过螺钉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向上延伸且表面光滑的扣合台,所述扣合台位于所述通孔内部,所述扣合台到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与所述盖体的厚度相同,所述扣合台与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形成扣合结构,所述盖体通过扣合结构与所述壳体扣合用于封闭所述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为四个,所述壳体为方形体,所述四个支撑脚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四角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为三个,所述壳体为等腰梯形体,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脚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其中一个腰两端,另一个所述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另一个腰的中部,且位于另一个腰的所述支撑脚的长度小于位于其中一个腰的所述支撑脚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能够伸入或伸出所述通孔的隔离架,所述隔离架将所述通孔隔离为多个单独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把持的握持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一种温灸器,不时用时,通过支撑脚进行支撑,便于放置;使用时,通过弧形部可以将壳体放置在膝盖或者大腿上,无需用手扶持即可保证稳定性;另外通过纱网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隔离,防止燃烧后的残渣掉落到患者的皮肤上烫伤患者;盖体上设置有烟囱,便于产生的烟从烟囱排出,避免设置较多的排烟孔造成空气流通较大,导致燃烧较快成本增加,其中,通过握持烟囱可以提起盖体,便于盖体与壳体快速分离。2.本技术一种温灸器,壳体由四块实心板材依次拼接而成,降低加工难度,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3.本技术一种温灸器,盖体放置在壳体上,拆卸和扣合方便,便于清理燃烧后的残渣;支撑平台的表面光滑,艾绒或者温灸药物燃烧后产生的挥发性油附着在支撑平台上,便于快速清洗。4.本技术一种温灸器,支撑腿为四个,不使用时,便于放置平台上,使用时便于放置在膝盖处。5.本技术一种温灸器,支撑腿为三个,不使用时,便于放置平台上,使用时,由于上底的支撑脚的长度小于位于下底的支撑脚的长度,上底的支撑脚不会与患者坐着的椅子接触,便于平稳的放置在大腿上。6.本技术一种温灸器,通过隔离架将通孔隔离为多个单独的容纳空间,可以同时对应不同的穴位放置艾绒或温灸药物到对应的容纳空间进行燃烧,便于多穴位同时治疗。7.本技术一种温灸器,通过握持握持部,便于移动整个温灸器,便于温灸器进行搬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盖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凹形成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靠近下端处设置有隔断所述通孔的纱网,所述盖体与壳体扣合用于封闭所述通孔,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盖体的烟囱,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所述壳体的底部向上内凹形成弧形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盖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凹形成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靠近下端处设置有隔断所述通孔的纱网,所述盖体与壳体扣合用于封闭所述通孔,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盖体的烟囱,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所述壳体的底部向上内凹形成弧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四块实心板材依次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均采用木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壁靠近底部处沿周长一周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纱网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通过螺钉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向上延伸且表面光滑的扣合台,所述扣合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亮,谢晓龙,窦树林,李睿,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市中医医院眉山市东坡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