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50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包括渔轮主体、设置在所述渔轮主体上的一线轮和一线打,所述线打包括一线打环和一线打座,所述线打座包括与所述渔轮主体连接的一连接段及与所述线打环连接的一出线段,所述线打环延伸方向与所述出线段轴向一致,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渔轮主体通过一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轴向与所述渔轮主体轴向垂直,所述出线段轴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轴向的倾斜角度α为3゜,出线时所述线轮与所述出线段间的渔线与所述线轮的水平直径间的出线角度β为18゜±0.5゜,本渔线不打结的渔轮渔线出线时的曲折程度较小,可恢复其直线状态或仅变成大波浪形的渔线,能有效避免渔线缠绕打结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轮,尤其涉及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
技术介绍
渔轮渔线出线时相关结构主要包括绕线的线轮、用于出线的线打以及鱼竿上的导环,线轮上的渔线通过线打上的出线槽,然后穿过导环,进行鱼漂、鱼坠等配件的装配,渔轮对使用者来说,大大提高了我们的钓鱼质量和体验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渔线缠绕打结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渔线不易缠绕打结的渔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解决施钓时渔线易打结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其包括渔轮主体、设置在所述渔轮主体上的一线轮及一线打;所述线打包括一线打环和一线打座,所述线打座包括与所述渔轮主体连接的一连接段及与所述线打环连接的一出线段,所述线打环延伸方向与所述出线段轴向一致,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渔轮主体通过一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轴向与所述渔轮主体轴向垂直,所述出线段轴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轴向的倾斜角度α为3゜,出线时所述线轮与所述出线段间的出线渔线与所述线轮的水平直径间的出线角度β为18゜±0.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线轮包括用于绕线的一绕线槽和用于防止所述绕线槽上渔线脱出的一线轮唇,所述线轮唇直径为46mm。进一步优选的,渔线出线时所述线轮唇最大边到出线渔线的垂直距离L为2.5mm±0.5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线段上设有一出线槽,渔线出线时所述线轮上的渔线绕过所述出线槽后出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渔线不打结的渔轮,通过提高所述出线段轴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轴向的倾斜角度α1、所述出线角度β1的大小,可使得渔线从所述出线槽出来时,渔线的曲折程度较小,可恢复其直线状态或仅变成大波浪形的渔线,可有效避免渔线缠绕打结情况;另一方面,当所述倾斜角度α1为3゜、所述出线角度β1为18゜±0.5゜时,能快速回线,使回线时渔线处于拉扯状态,不易缠绕,能快速出线,有效达到抛线目的,且不会出现渔线从出线槽脱离直接与鱼竿上的导环连接,造成炸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渔线不打结的渔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角的渔线不打结的渔轮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渔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1-A1视角的现有技术的渔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其包括渔轮主体1、设置在所述渔轮主体1上的一线轮2及一线打;所述渔轮主体1包括一外壳、设置在所胡外壳上的一摇臂、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一驱动所述线轮2往复移动的主轴及其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所述线打旋转的一动力双向传递件;所述线轮2套接在所述主轴上,使用时转动所述摇臂带动所述动力双向传递件驱动所述线打旋转,同时带动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主轴带动所述线轮座往复运动;所述线打包括一线打环31和一线打座32,所述线打座32包括与所述渔轮主体1连接的一连接段321及与所述线打环31连接的一出线段322,所述线打环31延伸方向与所述出线段322轴向一致,所述连接段321与所述渔轮主体1通过一连接轴4连接,所述连接轴4可以是一螺钉,所述连接轴4轴向与所述渔轮主体1轴向垂直,所述出线段322轴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4轴向的倾斜角度α为3゜,所述出线段322上设有一出线槽323,渔线100出线时所述线轮2上的渔线100绕过所述出线槽323后出线。出线时所述线轮2与所述出线段322之间的出线渔线100与所述线轮2的水平直径间的出线角度β为18゜±0.5゜,所述线轮2包括用于绕线的一绕线槽21和用于防止所述绕线槽21上渔线100脱出的一线轮唇22,所述线轮唇22直径L为46mm,渔线100出线时所述线轮唇22最大边到出线渔线100的垂直距离x为2.5mm±0.5mm。参阅图3和图4,现有技术的渔轮与本实施例提供的渔线不打结的渔轮的不同之处在于,出线段322a轴向相对于连接轴4a轴向的倾斜角度α1为0,出线角度β1为12゜至16゜,线轮唇22a直径L1为53.5mm,渔线100出线时所述线轮唇22a最大边到出线渔线100的垂直距离x1为4mm,现有技术的渔轮渔线100出线角度β1较小,因渔线100一般恢复力较差,易卷曲,当缠绕在绕线槽21a上的渔线100从出线槽323a出来后,会形成折皱或变成小螺旋形的渔线100,施钓或抛线时很容易发生缠绕打结。但当渔线出线角度太大时,渔线易脱离所述出线槽直接与鱼竿上的导环连接,造成线轮上的渔线炸线,本技术提供的渔线不打结的渔轮,其通过设置所述出线段轴322相对于所述连接轴4轴向的倾斜角度α为3゜、所述出线角度β1为18゜±0.5゜,可使得渔线100从所述出线槽323出来时,渔线100的曲折程度较小,可恢复其直线状态或仅变成大波浪形的渔线100,有效避免渔线100缠绕打结情况,且不会出现渔线从出线槽脱离直接与鱼竿上的导环连接,造成炸线的问题。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其包括渔轮主体、设置在所述渔轮主体上的一线轮及一线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打包括一线打环和一线打座,所述线打座包括与所述渔轮主体连接的一连接段及与所述线打环连接的一出线段,所述线打环延伸方向与所述出线段轴向一致,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渔轮主体通过一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轴向与所述渔轮主体轴向垂直,所述出线段轴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轴向的倾斜角度α为3゜,出线时所述线轮与所述出线段间的出线渔线与所述线轮的水平直径间的出线角度β为18゜±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线不打结的渔轮,其包括渔轮主体、设置在所述渔轮主体上的一线轮及一线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打包括一线打环和一线打座,所述线打座包括与所述渔轮主体连接的一连接段及与所述线打环连接的一出线段,所述线打环延伸方向与所述出线段轴向一致,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渔轮主体通过一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轴向与所述渔轮主体轴向垂直,所述出线段轴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轴向的倾斜角度α为3゜,出线时所述线轮与所述出线段间的出线渔线与所述线轮的水平直径间的出线角度β为18゜±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刘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赛肯户外运动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