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040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为:将煤矸石山整理成倾角小于35°的缓坡地形,在煤矸石的表面覆盖红壤,覆土平整,得到整理后的煤矸石山;按行距为60cm、株距为40cm定点开穴,将木豆种子浸泡催芽,每穴播种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或者每穴种植香根草幼苗;将木豆种子浸泡催芽,将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和香根草幼苗按穴间隔种植;然后施入农家肥,每周浇水并进行苗期病虫害管理,苗期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悬浮剂浇蔸防治根腐病,豆荚螟成虫产卵高峰期,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豆荚螟,香根草花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香根草蚜虫,完成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可操作性强,费用低,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效果好,绿化覆盖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矸石山生态恢复
,具体涉及一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煤矸石是经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包括巷道掘进、从顶板、底板及夹层里采出的矸石以及洗煤过程中挑出的洗矸石,其排放量约占原煤的10%-25%,是矿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据统计,截止2017年我国煤矸石排放量已达70亿吨,且每年以3亿吨的排放量递增,占用土地约3万公顷。且在堆积的近2000座矸石山中,有300座以上矸石山发生过自燃或正在自燃。煤矸石经风化或自燃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和粉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污染大气和水体。同时对当地居民和植被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木豆[Cajanuscajan(Linn.)Millsp.]系豆科(Leguminosae)木豆属CajanusDC.粮药兼用作物,木豆耐旱、耐贫瘠、易栽培、根系发达富根瘤,适宜荒山和坡地种植。是我国南方山地和荒山造林、水土保持的优良先锋树种。其丰富根瘤对土壤改良、提高肥力具有重要作用。木豆营养物质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人类的副食品,极具开发价值。另外,木豆叶也是家畜(牛、羊)的喜食植物,可作为家畜的优质饲料。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L.)Nash]是禾本科,香根草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快、根系发达、耐旱、耐淹、耐盐、耐重金属、耐瘠等特性,被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列为理想的保持水土植物。须根系统纵深发达,可深达2~3m。r>当前国内不同地区煤矸石生态修复植物选择不同,山西省主要为刺槐、侧柏、紫花苜蓿等。北京为荆条、千头椿、元宝枫等。东北为针叶树、山虎、葛藤等。贵州为白杨、亮叶桦、香根草等。辽宁省为火炬树、刺槐、锦鸡儿等。这些植物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主要缺点一方面是生态修复效果不不佳,另一方面是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费用低,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效果好,绿化覆盖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为:S1、将煤矸石山整理成倾角小于35°的缓坡地形,在煤矸石的表面覆盖红壤,覆土平整,得到整理后的煤矸石山;S2、在S1中得到的整理后的煤矸石山上,按行距为60cm、株距为40cm定点开穴,将木豆种子浸泡催芽8h~12h,每穴播种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2粒~3粒;或者每穴种植香根草幼苗2株~3株;将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和香根草幼苗按穴间隔种植,每穴种植香根草幼苗2株~3株;或者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2粒~3粒;然后施入农家肥,每周浇水1次~2次,每次浇水量为20m3/亩,进行苗期病虫害管理,苗期发病初期使用稀释倍数为1000倍液~1500倍液的40%多菌灵悬浮剂浇蔸防治根腐病,在豆荚螟成虫产卵高峰期,使用用量为30mL/亩~60mL/亩的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豆荚螟,当种植香根草时,在香根草花期使用稀释100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香根草蚜虫,完成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木豆为多年生植物,春夏季长势好,秋冬季开花结实,来年又发芽开花结实,免去收割及重复种植的繁重劳动成本,香根草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快、根系发达、耐旱、耐淹、耐盐、耐重金属、耐瘠的特性,实现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具有方法简单,修复成本低,植物成活率、覆盖、产量高,根系发达、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好的特点。优选地,S1中所述红壤的厚度为15cm~30cm。优选地,S2中所述农家肥为质量比为1:1的鸡粪和羊粪的混合物。优选地,S2中所述农家肥的施入量为1.0×105g/亩。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费用低,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效果好,绿化覆盖率高,专利技术针对煤矸石山的特点,从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环境治理以及经济效益等综合角度考虑,选择抗逆性强的木豆作为供试植物,辅助工程手段,在绿化和治理煤矸石山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煤矸石堆存污染大气、河流,煤矸石山坍塌滑坡等隐患。同时为后期木豆用于石漠化及非煤矿山的生态恢复,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奠定理论基础。经实验证明,在立地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恢复困难,干旱、贫瘠、酸化、重金属污染等恶劣条件下木豆长势很好,木豆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具有耐旱、耐瘠、适应性强等优点。并与根瘤菌共生,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被认作是一种保持和改善自然环境及生态平衡的最佳植物资源。同时木豆为多年生植物,春夏季长势好,秋冬季开花结实,来年又发芽开花结实,免去收割及重复种植的繁重劳动成本。实现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具有方法简单,修复成本低,植物成活率、覆盖、产量高,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好的特点。香根草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快、根系发达、耐旱、耐淹、耐盐、耐重金属、耐瘠的特性。二者单播或混播能够有利于煤矸石山生态恢复。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为:S1、将煤矸石山整理成倾角小于35°的缓坡地形,在煤矸石的表面覆盖厚度为30cm的红壤,覆土平整,得到整理后的煤矸石山;S2、将木豆种子浸泡催芽8h,在S1中得到的整理后的煤矸石山上,按行距为60cm、株距为40cm定点开穴,每穴播种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2粒~3粒,然后施入质量比为1:1的鸡粪和羊粪的混合物组成的农家肥,所述农家肥的施入量为1.0×105g/亩,每周浇水2次,每次浇水量为20m3/亩,进行苗期病虫害管理,苗期发病初期使用稀释倍数为1000倍液的40%多菌灵悬浮剂浇蔸防治根腐病,在豆荚螟成虫产卵高峰期,使用用量为30mL/亩的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豆荚螟,完成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本实施例煤矸石山生态恢复8个月后,木豆的成活率为87%,植被覆盖率98%,木豆平均株高达3.1m,基茎粗达15cm,根长达1.5m;实施一年后木豆植株重发芽生长,木豆的成活率为86%,植被覆盖率96%以上,木豆平均株高达3.3m,基茎粗达18cm,根长达2.0m。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为:S1、将煤矸石山整理成倾角小于35°的缓坡地形,在煤矸石的表面覆盖厚度为15cm的红壤,覆土平整,得到整理后的煤矸石山;S2、将木豆种子浸泡催芽12h,在S1中得到的整理后的煤矸石山上,按行距为60cm、株距为40cm定点开穴,每穴播种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2粒~3粒,然后施入质量比为1:1的鸡粪和羊粪的混合物组成的农家肥,所述农家肥的施入量为1.0×105g/亩,每周浇水2次,浇水量为20m3/亩,进行苗期病虫害管理,苗期发病初期使用稀释倍数为1500倍液的40%多菌灵悬浮剂浇蔸防治根腐病,在豆荚螟成虫产卵高峰期,使用用量为60mL/亩的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nS1、将煤矸石山整理成倾角小于35°的缓坡地形,在煤矸石的表面覆盖红壤,覆土平整,得到整理后的煤矸石山;/nS2、在S1中得到的整理后的煤矸石山上,按行距为60cm、株距为40cm定点开穴,将木豆种子浸泡催芽8h~12h,每穴播种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2粒~3粒;或者每穴种植香根草幼苗2株~3株;将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和香根草幼苗按穴间隔种植,每穴种植香根草幼苗2株~3株;或者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2粒~3粒;然后施入农家肥,每周浇水1次~2次,每次浇水量为2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S1、将煤矸石山整理成倾角小于35°的缓坡地形,在煤矸石的表面覆盖红壤,覆土平整,得到整理后的煤矸石山;
S2、在S1中得到的整理后的煤矸石山上,按行距为60cm、株距为40cm定点开穴,将木豆种子浸泡催芽8h~12h,每穴播种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2粒~3粒;或者每穴种植香根草幼苗2株~3株;将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和香根草幼苗按穴间隔种植,每穴种植香根草幼苗2株~3株;或者浸泡催芽后的木豆种子2粒~3粒;然后施入农家肥,每周浇水1次~2次,每次浇水量为20m3/亩,进行苗期病虫害管理,苗期发病初期使用稀释倍数为1000倍液~1500倍液的40%多菌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逸邹荣灿邓秋婷卢海李艺黄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