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根系损伤生物修复效果的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040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根系损伤生物修复效果的监测方法。所述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培育植物,并分别接种菌剂或灭活菌剂;(2)对上述培育植物在出苗后进行根系损伤处理;(3)监测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同时利用热红外成像仪监测叶片温度,根据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联合判断植物水分状况,判断出植物根系受损状况,评价微生物对根系损伤监测的敏感期及微生物修复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监测方法更加可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根系损伤生物修复效果的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根系损伤生物修复效果的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的重要器官,根系状态对植物水分和营养吸收至关重要。在果树栽培中需要侧根发达、须根多的根系,这样的植物更利于开花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对植物根系进行修剪,并且果树移植前进行根系修剪还能提高果树成活率。在农业中适当的根系修剪有利于植物节水,刺激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植物根系修剪后叶片气孔导度会降低,植物根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气孔导度会有提高。这是主动的根系修剪,在现实中还存在被动的根系损伤。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地下采煤占比较大,地下采煤会引起岩层和地表移动,地表出现裂缝和塌陷,致使植物根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轻微的根系损伤可能会达到与人为根系修剪近似的效果,即对植物有益,但是严重的根系损伤会导致植物水分供应不足,而水分供应不足的植物会出现干旱胁迫现象,持续的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植物严重失水,甚至枯萎。为了方便描述,将上述果树主动的根系修剪和塌陷地植物被动的根系损伤统称为根系损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根系损伤生物修复效果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播种若干粒植物的种子,培育植物,并分别设置两种接菌模式:接种菌剂或接种灭活菌剂;接种菌剂的为接菌组;接种灭活菌剂的为对照组;/n(2)对上述培育植物在出苗后第40天接菌组和对照组均分别进行不伤根处理和单侧水平1/3根系损伤处理;/n(3)利用植物气孔导度监测植物水分状况,同时利用热红外成像仪监测叶片温度,根据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联合判断植物体水分状况,判断出植物根系受损状况,评价微生物对损伤根系的修复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根系损伤生物修复效果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若干粒植物的种子,培育植物,并分别设置两种接菌模式:接种菌剂或接种灭活菌剂;接种菌剂的为接菌组;接种灭活菌剂的为对照组;
(2)对上述培育植物在出苗后第40天接菌组和对照组均分别进行不伤根处理和单侧水平1/3根系损伤处理;
(3)利用植物气孔导度监测植物水分状况,同时利用热红外成像仪监测叶片温度,根据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联合判断植物体水分状况,判断出植物根系受损状况,评价微生物对损伤根系的修复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菌组植物气孔导度高于对照组植物的气孔导度或叶片温度低于对照组植物的叶片温度,反映土壤水分适宜,微生物对植物体水分状况影响为正效应;相反,微生物对植物体水分状况影响为负效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根系损伤或根系正常条件下,接菌组植物叶片温度显著低于/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的叶片温度或气孔导度显著高于/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的气孔导度为微生物修复效果显著的判断依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接菌组根系损伤处理和对照组根系正常处理植物气孔导度或叶片温度监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为判断微生物对损伤根系植物水分状况和根系发育影响效果显著的依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日周期内10:00、12:00和14:00时刻不同处理的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的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敏感时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于植物根系生长缓慢,需要获得接菌组根系损伤后不同生长时期的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状况的敏感监测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银丽马少鹏吴群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