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38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棉机,包括上机座、下机座、多根支撑连杆及采棉组件,采棉组件包括采棉转筒及沿采棉转筒的外壁轴向移动的刮棉环,上机座内部为形成储棉腔的中空结构,采棉转筒上开设有若干个出刀孔,采棉转筒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轴,沿控制轴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从对应的出刀孔伸出或缩进的采棉刀,初始状态下,刮棉环位于采棉转筒的下端;当这些采棉刀均缩进时,刮棉环从下至上将采棉转筒外壁面的棉花推至储棉腔中,刮棉环复位至初始状态;上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采棉转筒转动的电机,下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控制轴转动的驱动机构。采棉刀能够伸缩地设置,并通过刮棉环能够将附着在采棉转筒表面的棉花推至储棉腔中,结构合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棉机。
技术介绍
现代农业的发展,棉花的采收已经采用机械化,采棉机的一般原理是采用齿爪样的结构,将棉花刮取下来,然后进行收集,后续再进行除杂、分装等处理。现有的采棉机的结构不尽相同,复杂程度也各有千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棉机,其中的采棉刀能够伸缩地设置,并通过刮棉环能够将附着在采棉转筒表面的棉花推至储棉腔中,结构合理、效率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棉机,包括上机座、下机座、连接在所述上机座与所述下机座之间的多根支撑连杆及安装在所述上机座与所述下机座之间的采棉组件,所述采棉组件包括采棉转筒及沿所述采棉转筒的外壁轴向移动的刮棉环,所述上机座内部为形成储棉腔的中空结构,所述采棉转筒上开设有若干个出刀孔,所述采棉转筒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轴,沿所述控制轴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从对应的所述出刀孔伸出或缩进的采棉刀,这些所述采棉刀随着所述控制轴的转动而同时伸出或同时缩进,初始状态下,所述刮棉环位于所述采棉转筒的下端;当这些所述采棉刀均缩进时,所述刮棉环从下至上将所述采棉转筒外壁面的棉花推至所述储棉腔中,所述刮棉环复位至初始状态;所述上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采棉转筒转动的电机,所述下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控制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可选地,这些所述出刀孔呈多圈分布,每圈中的所述出刀孔的数量相同,相邻两圈中的所述出刀孔错位设置。可选地,所述控制轴上设置有齿轮,对应的所述采棉刀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可选地,所述采棉转筒上设置有导槽,所述出刀孔形成在所述导槽与所述采棉转动的外壁面相交处,所述导槽上具有用于对应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让位缺口。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机座上的手轮、与所述手轮固定设置的连轴以及一对锥齿轮,所述一对锥齿轮中的一者安装在所述控制轴的下端、另一者安装在所述连轴的一端。可选地,所述上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储棉腔中的棉花取出的取棉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的采棉机中的采棉刀能够伸缩地设置,并通过刮棉环能够将附着在采棉转筒表面的棉花推至储棉腔中,采棉转筒的转动和采棉刀的伸缩采用两套驱动机构,结构合理、效率高,更适用于中小型地块的棉花的采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采棉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采棉机中的采棉转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采棉机中的采棉转筒、采棉刀及控制轴的示意图。附图说明:1-上机座,2-下机座,3-支撑连杆,4-采棉转筒,5-刮棉环,6-出刀孔,7-控制轴,8-采棉刀,9-齿轮,10-导槽,11-手轮,12-取棉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采棉机,包括上机座1、下机座2、连接在所述上机座1与所述下机座2之间的多根支撑连杆3及安装在所述上机座1与所述下机座2之间的采棉组件,所述采棉组件包括采棉转筒4及沿所述采棉转筒4的外壁轴向移动的刮棉环5,所述上机座1内部为形成储棉腔的中空结构,所述采棉转筒4上开设有若干个出刀孔6,所述采棉转筒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轴7,沿所述控制轴7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从对应的所述出刀孔6伸出或缩进的采棉刀8,这些所述采棉刀8随着所述控制轴7的转动而同时伸出或同时缩进,初始状态下,所述刮棉环5位于所述采棉转筒4的下端;当这些所述采棉刀8均缩进时,所述刮棉环5从下至上将所述采棉转筒4外壁面的棉花推至所述储棉腔中,所述刮棉环5复位至初始状态;所述上机座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采棉转筒4转动的电机,所述下机座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控制轴7转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更具体地,这些所述出刀孔6呈多圈分布,每圈中的所述出刀孔6的数量相同,相邻两圈中的所述出刀孔6错位设置,所述控制轴7上设置有齿轮9,对应的所述采棉刀8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9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采棉转筒4上设置有导槽10,所述出刀孔6形成在所述导槽10与所述采棉转动的外壁面相交处,所述导槽10上具有用于对应所述齿轮9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让位缺口,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机座2上的手轮11、与所述手轮11固定设置的连轴以及一对锥齿轮9,所述一对锥齿轮9中的一者安装在所述控制轴7的下端、另一者安装在所述连轴的一端,所述上机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储棉腔中的棉花取出的取棉口12,取棉口12处设置门体或遮盖布,此处设置门体或遮盖布的结构为现有设计或者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设计,此处不进行赘述。使用时,先确保刮棉环5位于采棉转筒4的下端,采棉刀8伸出,启动电机控制采棉转筒4转动,开始采棉,当采棉转筒4的外壁面积累一定量的棉花后,电机停止转动,摇动手轮11,使采棉刀8缩进采棉转筒4中,刮棉环5向上移动,将采棉转筒4的表面的棉花推至储棉腔中,完成后刮棉环5复位至初始状态,如此往复,持续向储棉腔中推送棉花,当储棉腔中积累一定量的棉花后,从取棉口12将储棉腔中的棉花清出。综上,本技术方案的采棉机中的采棉刀能够伸缩地设置,并通过刮棉环能够将附着在采棉转筒表面的棉花推至储棉腔中,采棉转筒的转动和采棉刀的伸缩采用两套驱动机构,结构合理、效率高。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采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座、下机座、连接在所述上机座与所述下机座之间的多根支撑连杆及安装在所述上机座与所述下机座之间的采棉组件,所述采棉组件包括采棉转筒及沿所述采棉转筒的外壁轴向移动的刮棉环,所述上机座内部为形成储棉腔的中空结构,所述采棉转筒上开设有若干个出刀孔,所述采棉转筒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轴,沿所述控制轴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从对应的所述出刀孔伸出或缩进的采棉刀,这些所述采棉刀随着所述控制轴的转动而同时伸出或同时缩进,初始状态下,所述刮棉环位于所述采棉转筒的下端;当这些所述采棉刀均缩进时,所述刮棉环从下至上将所述采棉转筒外壁面的棉花推至所述储棉腔中,所述刮棉环复位至初始状态;所述上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采棉转筒转动的电机,所述下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控制轴转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采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座、下机座、连接在所述上机座与所述下机座之间的多根支撑连杆及安装在所述上机座与所述下机座之间的采棉组件,所述采棉组件包括采棉转筒及沿所述采棉转筒的外壁轴向移动的刮棉环,所述上机座内部为形成储棉腔的中空结构,所述采棉转筒上开设有若干个出刀孔,所述采棉转筒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轴,沿所述控制轴的切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从对应的所述出刀孔伸出或缩进的采棉刀,这些所述采棉刀随着所述控制轴的转动而同时伸出或同时缩进,初始状态下,所述刮棉环位于所述采棉转筒的下端;当这些所述采棉刀均缩进时,所述刮棉环从下至上将所述采棉转筒外壁面的棉花推至所述储棉腔中,所述刮棉环复位至初始状态;所述上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采棉转筒转动的电机,所述下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控制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棉机,其特征在于,这些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辉张庆钗黄国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辉胜工业设计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