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84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包括手柄以及分别连接在手柄前后两端的两个测量箱;所述测量箱为长方体结构,每个所述测量箱上远离手柄的一侧侧壁上分别设有四个独立的铜线鼻穿孔,铜线鼻穿孔中配合有铜线鼻,测量箱的顶部设有四个按钮穿孔,按钮穿孔中配合有按钮;所述测量箱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铜线鼻弹出装置,每个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按钮相连,其另一端与一个铜线鼻相连;在所述按钮的驱动下,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将铜线鼻自铜线鼻穿孔中弹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在电缆验收工作中能准确判断三角形截面等非圆形截面电缆线径是否符合标准电缆直径标准,准确测量出电缆直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线径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测量电缆线径是电缆验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传统圆形截面的电缆,直接用游标卡尺即可测量电缆线径。然而,对于三角形截面电缆的外接圆直径,目前只能采取测量三边求外接圆直径方法计算。但由于电缆形状并不规则,因此计算误差较大,往往出现和外接圆实际直径不符的情况,且计算较为复杂,对于现场验收人员的数学水平要求较高,适用性差。据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准确测量出三角形截面电缆直径的电缆线径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准确测量出三角形截面电缆直径的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包括手柄以及分别连接在手柄前后两端的两个测量箱;所述测量箱为长方体结构,每个所述测量箱上远离手柄的一侧侧壁上分别设有四个独立的铜线鼻穿孔,铜线鼻穿孔中配合有铜线鼻,测量箱的顶部设有四个按钮穿孔,按钮穿孔中配合有按钮;所述测量箱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铜线鼻弹出装置,每个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按钮相连,其另一端与一个铜线鼻相连;在所述按钮的驱动下,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将铜线鼻自铜线鼻穿孔中弹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具体包括后尾止回装置、导轴、弹簧、弹射止回装置和锁紧螺母;所述后尾止回装置具体为导轴安装架,所述导轴安装架固定在铜线鼻上靠近手柄的一端,导轴安装架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导轴定位环,每个所述导轴定位环上分别穿设有一导轴;所述导轴的延伸方向与铜线鼻的弹出方向一致,导轴的一端设置在导轴定位环之外,其另一端穿过导轴定位环、并将其末端固定在测量箱的侧壁上;其中,未穿过导轴定位环的导轴部分,其外周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通过固定在导轴末端的锁紧螺母限位在导轴外周;所述弹射止回装置具体为单片夹钳块,所述单片夹钳块的一端延伸至铜线鼻内将其夹住固定,其另一端与所述按钮相连;在所述按钮的向下动作带动下,所述单片夹钳块释放铜线鼻。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单片夹钳块上靠近铜线鼻的一端成型有楔形头,远离铜线鼻的一端成型有安装头,安装头上靠近楔形头的部分向内凹陷成型有三角形卡槽;其中,所述安装头上开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邻而设,并且,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按钮联动杆,第二安装孔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按钮联动杆的末端与按钮相连,支撑杆末端与测量箱的侧壁相连;在所述按钮的控制下,所述单片夹钳块通过三角形卡槽将铜线鼻夹住固定或释放,而使之具有收纳状态和释放状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锁紧螺母与相应弹簧之间还布置有垫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测量箱为可拆卸结构,包括后挡板以及具有侧端开口的长方体外壳;所述后挡板与具有侧端开口的长方体外壳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内部中空的完整长方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两个测量箱上的铜线鼻,共计为八个;八个所述铜线鼻均为筒状结构,并且,分别为内截面积为35、50、70、95、120、150、185、240mm2的八种标准铜线鼻;该设计使得本装置能准确判断三角形截面电缆线径是否符合面积为35、50、70、95、120、150、185、240mm2圆形的直径标准。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每个所述铜线鼻穿孔上还分别配合有一导套。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两个测量箱中的其中一个测量箱顶部还设置有卡尺架,所述卡尺架上卡接有卡尺。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利用标准的内截面积为35、50、70、95、120、150、185、240mm2(本领域电缆的标准使用尺寸)的八种标准铜线鼻作为测量单元;测量人员打开导套,手握装置手柄,按压测量箱上的按钮即可弹出铜线鼻;弹出后,通过铜线鼻试套被测量“三角形截面电缆”,若正好套上,则该电缆线径符合弹出的铜线鼻的直径标准。本技术装置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在电缆验收工作中能准确判断三角形截面等非圆形截面电缆线径是否符合面积为35、50、70、95、120、150、185、240mm2圆形的直径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单个测量箱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单片夹钳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导轴安装架与其周边部分结构之间的配合结构图。图中:1为手柄,2为测量箱,21为铜线鼻穿孔,22为按钮穿孔,23为后挡板,24为具有侧端开口的长方体外壳,3为铜线鼻,4为按钮,5为铜线鼻弹出装置,51为后尾止回装置,511为导轴安装架,512为导轴定位环,52为导轴,53为弹簧,54为弹射止回装置,541为单片夹钳块,542为楔形头,543为安装头,5431为三角形卡槽,5432为第一安装孔,5433为第二安装孔,55为锁紧螺母,56为垫片,6为导套,7为卡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包括手柄1以及分别连接在手柄1前后两端的两个测量箱2。测量箱2为长方体结构,每个测量箱2上远离手柄1的一侧侧壁上分别设有四个独立的铜线鼻穿孔21,铜线鼻穿孔21中配合有铜线鼻3,测量箱2的顶部设有四个按钮穿孔22,按钮穿孔22中配合有按钮4。测量箱2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铜线鼻弹出装置5,每个铜线鼻弹出装置5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按钮4相连,其另一端与一个铜线鼻3相连。在按钮4的驱动下,铜线鼻弹出装置5将铜线鼻3自铜线鼻穿孔21中弹出。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铜线鼻弹出装置5具体包括后尾止回装置51、导轴52、弹簧53、弹射止回装置54和锁紧螺母55。后尾止回装置51具体为导轴安装架511,导轴安装架511固定在铜线鼻3上靠近手柄1的一端,导轴安装架511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导轴定位环512,每个导轴定位环512上分别穿设有一导轴52;导轴52的延伸方向与铜线鼻3的弹出方向一致,导轴52的一端设置在导轴定位环512之外,其另一端穿过导轴定位环512、并将其末端固定在测量箱2的侧壁上。其中,未穿过导轴定位环512的导轴52部分,其外周还套设有弹簧53,弹簧53通过固定在导轴52末端的锁紧螺母55限位在导轴52外周。弹射止回装置54具体为单片夹钳块541,单片夹钳块541的一端延伸至铜线鼻3内将其夹住固定,其另一端与按钮4相连。在按钮4的向下动作带动下,单片夹钳块541释放铜线鼻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单片夹钳块541上靠近铜线鼻3的一端成型有楔形头542,远离铜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以及分别连接在手柄前后两端的两个测量箱;所述测量箱为长方体结构,每个所述测量箱上远离手柄的一侧侧壁上分别设有四个独立的铜线鼻穿孔,铜线鼻穿孔中配合有铜线鼻,测量箱的顶部设有四个按钮穿孔,按钮穿孔中配合有按钮;所述测量箱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铜线鼻弹出装置,每个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按钮相连,其另一端与一个铜线鼻相连;在所述按钮的驱动下,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将铜线鼻自铜线鼻穿孔中弹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以及分别连接在手柄前后两端的两个测量箱;所述测量箱为长方体结构,每个所述测量箱上远离手柄的一侧侧壁上分别设有四个独立的铜线鼻穿孔,铜线鼻穿孔中配合有铜线鼻,测量箱的顶部设有四个按钮穿孔,按钮穿孔中配合有按钮;所述测量箱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铜线鼻弹出装置,每个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按钮相连,其另一端与一个铜线鼻相连;在所述按钮的驱动下,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将铜线鼻自铜线鼻穿孔中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鼻弹出装置具体包括后尾止回装置、导轴、弹簧、弹射止回装置和锁紧螺母;所述后尾止回装置具体为导轴安装架,所述导轴安装架固定在铜线鼻上靠近手柄的一端,导轴安装架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导轴定位环,每个所述导轴定位环上分别穿设有一导轴;所述导轴的延伸方向与铜线鼻的弹出方向一致,导轴的一端设置在导轴定位环之外,其另一端穿过导轴定位环、并将其末端固定在测量箱的侧壁上;其中,未穿过导轴定位环的导轴部分,其外周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通过固定在导轴末端的锁紧螺母限位在导轴外周;所述弹射止回装置具体为单片夹钳块,所述单片夹钳块的一端延伸至铜线鼻内将其夹住固定,其另一端与所述按钮相连;在所述按钮的向下动作带动下,所述单片夹钳块释放铜线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缆线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夹钳块上靠近铜线鼻的一端成型有楔形头,远离铜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峰刘晓松唐锐于同飞周亚邢正军王永强余伟汪露明鲁杰徐艮亮马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