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9694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有地热端、除砂器、第一换热器以及储水箱,地热端上连通有输出管与回流管,输出管的一端与除砂器的输入端连通,除砂器的输出端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和回流管的右端均贯穿第一换热器并且延伸至第一换热器的内部,第一换热器外接有冷水管以及热水管,热水管与储水箱连通,储水箱内侧壁设置有相变材料,并且储水箱通过增压泵与磁能热水器的进水管连通,磁能热水器的出水管通过管路与储水箱连通,磁能热水器的出气管连通有输气管道,磁能热水器用以将水加热至蒸汽,通过输气管道将蒸汽输送至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第二换热器通过蒸汽与冷水换热将热源输送至用户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供热端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热能余热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地热能为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现有对地热能余热利用大多停留在开采地热能直接为用户供热,但是由于我国的地热能质量不高,开采出的温度不高,属于较低品阶地热能,加上运输过程中能量的损耗,使得最终供热端温度很低,不足以为寒冷地区供暖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从而提高供热端温度。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有地热端、除砂器、第一换热器以及储水箱,所述地热端上连通有输出管与回流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除砂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除砂器的输出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和回流管的右端均贯穿第一换热器并且延伸至第一换热器的内部,所述第一换热器外接有冷水管以及热水管,所述冷水管与热水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热水管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储水箱内侧壁设置有相变材料,并且所述储水箱通过增压泵与磁能热水器的进水管连通,磁能热水器的出水管通过管路与储水箱连通,所述磁能热水器的出气管连通有输气管道,所述磁能热水器用以将水加热至蒸汽,通过输气管道将蒸汽输送至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第二换热器通过蒸汽与冷水换热将热源输送至用户端。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能热水器包括有发热管体以及设置在发热管体两端的两个端盖,所述发热管体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外部缠绕有线圈,两个所述端盖内部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在磁能热水器的进水管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与进水管的进水方向垂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砂器包括有除砂机壳,所述除砂机壳上端设置有与输出管接通的除砂进料管,所述机壳的下端设置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下端通过排砂管连接有接砂斗,所述除砂机壳内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叶轮,所述除砂机壳上端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末端连接有除砂旋流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叶轮包括有叶轮主体,所述叶轮主体外侧设置有叶轮转片,所述叶轮转片内设置有积砂槽,所述积砂槽内通过扭簧连接有挡片。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扇叶,所述蒸汽管道与输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设置有多条平行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二换热器内部分隔为首尾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曲折的U型输水管,所述U型输水管的首端与末端分别设置有冷水进管与热水出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由储水箱流出的液体通过增压泵送入磁能热水器进行二次加热至蒸汽,提高了地热能热源的温度,通过输气管道将蒸汽输送至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可以为用户终端提供较高的温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可以提高供热端温度。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磁能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除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叶轮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有地热端1、除砂器2、第一换热器3以及储水箱4,地热端1上连通有输出管5与回流管6,输出管5的一端与除砂器2的输入端连通,除砂器2的输出端连通有连接管7,连接管7和回流管6的右端均贯穿第一换热器3并且延伸至第一换热器3的内部,第一换热器3外接有冷水管8以及热水管9,冷水管8与热水管9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热水管9与储水箱4连通,储水箱4内侧壁设置有相变材料10,并且储水箱4通过增压泵11与磁能热水器12的进水管13连通,磁能热水器12的出水管14通过管路与储水箱4连通,磁能热水器12的出气管15连通有输气管道16,磁能热水器12用以将水加热至蒸汽,通过输气管道16将蒸汽输送至第二换热器17进行换热,第二换热器17通过蒸汽与冷水换热将热源输送至用户端18。进一步改进,磁能热水器12包括有发热管体21以及设置在发热管体21两端的两个端盖22,发热管体21外部设置有保温层23,保温层23外部设置有保护层24,保护层24外部缠绕有线圈25,两个端盖22内部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26,转轴26在磁能热水器12的进水管13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叶轮27,第一叶轮27与进水管13的进水方向垂直。从进水管13流入的地热流对第一叶轮27的叶片冲刷,使得第一叶轮27旋转,带动设置在发热管体21内部的转轴26旋转,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25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磁场磁力线通过旋转的发热管体21时,对发热管体21内部流经的地热流进行加热和磁化。进一步改进,除砂器2包括有除砂机壳31,除砂机壳31上端设置有与输出管5接通的除砂进料管32,机壳的下端设置有锥形筒33,锥形筒33下端通过排砂管34连接有接砂斗35,除砂机壳31内设置有旋转轴36,旋转轴36外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叶轮37,除砂机壳31上端设置有溢流管38,溢流管38末端连接有除砂旋流器39。进一步改进,第二叶轮37包括有叶轮主体41,叶轮主体41外侧设置有叶轮转片42,叶轮转片42内设置有积砂槽43,积砂槽43内通过扭簧44连接有挡片45。在使用的时候,通过驱动电机52带动旋转轴36旋转,第二叶轮37在高速旋转的时候,使得液体在锥形部内旋流,质量较轻的液体通过溢流管38流出,在除砂旋流器39的作用下进一步排出砂石,质量较重的砂子落下,通过排砂管34进入接砂斗35内部,但是很多时候,液体内部会残留一些砂石,在叶轮主体41转动的时候,叶轮转片42上的挡片4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打开,使得积砂槽43打开,从而使得将一些砂子堆积在积砂槽43内部,当停止转动的时候,挡片45合上,防止内部的砂子落出。进一步改进,第二换热器17设置有蒸汽管道51,蒸汽管道51内设置有电机52,电机52输出端连接有扇叶53,蒸汽管道51与输气管道16连通,第二换热器17设置有排气管54,第二换热器17内设置有多条平行的隔板55,隔板55将第二换热器17内部分隔为首尾连通的空腔56,空腔56内设置有曲折的U型输水管57,U型输水管57的首端与末端分别设置有冷水进管58与热水出管59。因为隔板55的作用,使得蒸汽在第二换热器17内部停留时间增多,提高热量交换效率,冷水进管58中的水体通过U型输水管57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7内部,与第二换热器17中的蒸汽进行热量交换,吸收热量之后的水体通过热水出管59输送至用户端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由储水箱4流出的液体通过增压泵11送入磁能热水器12进行二次加热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地热端、除砂器、第一换热器以及储水箱,所述地热端上连通有输出管与回流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除砂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除砂器的输出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和回流管的右端均贯穿第一换热器并且延伸至第一换热器的内部,所述第一换热器外接有冷水管以及热水管,所述冷水管与热水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热水管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储水箱内侧壁设置有相变材料,并且所述储水箱通过增压泵与磁能热水器的进水管连通,磁能热水器的出水管通过管路与储水箱连通,所述磁能热水器的出气管连通有输气管道,所述磁能热水器用以将水加热至蒸汽,通过输气管道将蒸汽输送至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第二换热器通过蒸汽与冷水换热将热源输送至用户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地热端、除砂器、第一换热器以及储水箱,所述地热端上连通有输出管与回流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除砂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除砂器的输出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和回流管的右端均贯穿第一换热器并且延伸至第一换热器的内部,所述第一换热器外接有冷水管以及热水管,所述冷水管与热水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热水管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储水箱内侧壁设置有相变材料,并且所述储水箱通过增压泵与磁能热水器的进水管连通,磁能热水器的出水管通过管路与储水箱连通,所述磁能热水器的出气管连通有输气管道,所述磁能热水器用以将水加热至蒸汽,通过输气管道将蒸汽输送至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第二换热器通过蒸汽与冷水换热将热源输送至用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能热水器包括有发热管体以及设置在发热管体两端的两个端盖,所述发热管体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外部缠绕有线圈,两个所述端盖内部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在磁能热水器的进水管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叶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高康王栋赵秀丽邢露郑小鹰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新星双良地热能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