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62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外环套件、内环套件、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外环套件设置在管体的外壁上,第一磁体固定连接在外环套件上,内环套件设置在管体的内壁,第二磁体固定连接在内环套件上;外环套件在管体上移动,以使固定连接在外环套件上的第一磁体带动第二磁体以及固定连接有第二磁体的内环套件在管体内移动;其中,内环套件包括内环弹性套和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内环弹性套的内壁;固定环上设置有多个压力开关,外环套件上设置有与多个压力开关一一对应的指示灯,指示灯与压力开关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精准的判断管道的堵塞点,同时降低了压力检测的难度,提高了压力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压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输送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压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是指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然而管道内壁由于输送气体或液体残留下来的残渣粘附在管壁上,会造成管道内部各个部分的压力不同,从而导致管道发生损坏或者爆炸。因此,需要对管道所承受的压力进行实时检测。现有技术中为了检测管道压力,通常是在管道上设置压力表,将读取的压力表上的压力值作为管道压力的压力值。为了准确读取压力值,要求工作人员的眼睛对准压力表的表盘的刻度。且当遇到指针摆动的情况时,需要多次读取压力值,然后将读取的多个压力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为管道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将检测装置放置在管道通孔两侧进行检测压力差。但是采用以上检测方式并不能够精准的判断管道的堵塞点,而且检测难度大,检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压力检测装置,能够精准的判断管道的堵塞点,而且降低了检测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外环套件、内环套件、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所述外环套件设置在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环套件上,所述内环套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环套件上。所述外环套件在所述管体上移动,以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环套件上的第一磁体带动所述第二磁体以及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磁体的所述内环套件在所述管体内移动。其中,所述内环套件包括内环弹性套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内环弹性套的内壁;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多个压力开关,所述外环套件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压力开关一一对应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压力开关电性连接。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管体的外壁设置有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磁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槽体内滑动;所述管体的内壁设置有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磁体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槽体内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和所述管体的内壁的相同位置。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管体的内壁还设置有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槽体,所述内环套件的外壁的顶端连接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在所述第三槽体内移动。其中,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位于所述管体的内壁上的不同位置。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内环弹性套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沿管体的周长方向具有一定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固定环的外壁和所述内环弹性套的内壁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环垫和压块,所述环垫与所述固定环的外壁相连接,所述压块与内环弹性套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压力开关具体设置在所述环垫内,所述压力开关穿设在所述环垫和所述固定环之间。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内环弹性套的内壁与压块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用于连接所述内环弹性套和所述压块。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弹性板为多个具有一定间隔的弹性弧形板。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弧形板和所述固定环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弧形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连接。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还包括:连动组件;所述连动组件包括环形圈、环形刮板和驱动件;所述环形圈与所述内环弹性套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圈上设置有沿所述环形圈的周长方向延伸的环形槽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环形刮板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环形刮板在所述环形槽孔内往复移动。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环形圈连接的第三连接杆,所述驱动件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还设置有圆盘。在上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外环套件上还设置有推杆。本技术提供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外环套件、内环套件、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通过将外环套件设置在管体的外壁上,第一磁体固定连接在外环套件上,内环套件设置在管体的内壁,第二磁体固定连接在内环套件上,通过外环套件在管体上移动,以使固定连接在外环套件上的第一磁体带动第二磁体以及固定连接有第二磁体的内环套件在管体内移动。其中,内环套件包括内环弹性套和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内环弹性套的内壁,固定环上设置有多个压力开关,外环套件上设置有与多个压力开关一一对应的指示灯,指示灯与压力开关电性连接。由于压力开关设置在固定环上,遇到障碍物时内环弹性套压向固定环从而触碰压力开关,从而控制相应区域的指示灯开启。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快速的对管道内部堵塞点进行检测,增加检测的效率,降低检测的难度。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提供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的内环弹性套与连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2-第一槽体;3-指示灯;4-第二磁体;5-第一磁体;6-第二槽体;7-外环套件;8-固定环;9-内环弹性套;10-弹性件;11-滑轮;12-支撑块;13-弹性弧形板;14-压块;15-环垫;16-压力开关;17-第一连接杆;18-第三连接杆;19-环形圈;20-环形槽孔;21-驱动件;22-第二连接杆;23-环形刮板;24-圆盘;25-推杆;26-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套件、内环套件、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所述外环套件设置在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环套件上,所述内环套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环套件上;/n所述外环套件在所述管体上移动,以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环套件上的第一磁体带动所述第二磁体以及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磁体的所述内环套件在所述管体内移动;/n其中,所述内环套件包括内环弹性套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内环弹性套的内壁;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多个压力开关,所述外环套件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压力开关一一对应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压力开关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套件、内环套件、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所述外环套件设置在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环套件上,所述内环套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环套件上;
所述外环套件在所述管体上移动,以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环套件上的第一磁体带动所述第二磁体以及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磁体的所述内环套件在所述管体内移动;
其中,所述内环套件包括内环弹性套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内环弹性套的内壁;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多个压力开关,所述外环套件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压力开关一一对应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压力开关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壁设置有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磁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槽体内滑动;所述管体的内壁设置有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磁体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槽体内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和所述管体的内壁的相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壁还设置有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槽体,所述内环套件的外壁的顶端连接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在所述第三槽体内移动;
其中,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位于所述管体的内壁上的不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弹性套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沿管体的周长方向具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运德廖发明惠延安冉体文陈绍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