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震支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60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抗震支吊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部分,抗震部分,承载部分,固定部分包含底部槽钢,L型底部套筒,抗震部分包含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中部连接槽钢,T型螺母,承载部分包含底板,螺纹连接杆,吊环支架,连接螺杆,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一定柔性,能大幅支吊架的抵抗变形能力、抗震能力,保证所悬吊物体的正常工作,且底部经过改良,通过控制底部槽钢插入深度控制整体结构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震支吊架
本技术涉及弱电桥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地震载荷不致损坏或变形的新型抗震支吊架。
技术介绍
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也无法抵抗的自然灾害,七级以上的地震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针对六级以下地震作结构抗震显得尤为重要。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横波和纵波,横波会使地面物体剧烈摇晃,现代高层建筑物内部皆设置有悬吊、支撑设施,若不对这些设施作抗震结构设计,则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国内现有的一些吊装支架的连接方式大多为焊接、组装等刚性连接,在遭受地震横波时只能被动承受横波带来的震颤以致支吊架变形破坏,设备脱落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支吊架代替原有的刚性支吊架,将地震带来的结构破坏、经济损失等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刚性吊装支架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吊装支架,减轻地震对建筑内吊装设施带来的破坏。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分,抗震部分,承载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底部槽钢,L型底部套筒,所述底部槽钢的一端分别插入L型底部套筒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使三个零件固定成一整体;所述抗震部分包含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中部连接槽钢,T型螺母,底部的第一连接元件通过T型螺母与左侧底部槽钢连接,第二连接元件通过T型螺母与中部槽钢连接,上部的第一连接元件上设置有光孔,此孔穿过螺纹连接杆,放置在适当位置处,第二连接元件与第一连接元件通过螺栓固定,右侧底部槽钢上的结构与所述左侧结构相同;所述承载部分包含底板,螺纹连接杆,吊环支架,连接螺杆,螺母,所述底板安装在L型底部套筒表面,螺纹连接杆穿过底板与L型底部套筒上的孔,通过螺母及L型底部套筒内部的T型螺母固定,吊环支架的上下表面各有一个螺母,吊环通过连接螺杆与吊环支架连接。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底部槽钢插入所述L型底部套筒的深浅调整底部结构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吊环支架下表面的所述螺母放置在所述抗震部分上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上。进一步地,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所述T型螺母,在受到地震横波时可沿着所述底部槽钢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1、支吊架结构呈L型,地震发生时能够抵抗纵向、横向两个方向地震波。2、对支吊架底部进行设计,使L型套筒成为底部通用零部件,若对底部具有不同长度的要求,只需改变相应槽钢的插入深度。3、本技术可用于具有吊装需求的行业,使得吊装后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挠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示意图图2--结构上视图图3--第一连接元件与底部槽钢接触示意图其中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名称:底部槽钢1、18,第一连接元件2、6、11、17,第二连接元件3、5、12、15,中部连接槽钢4、13,吊环支架7,吊环8,连接螺杆9,螺母10、20,螺纹连接杆14,L型底部套筒16,底板19,T型螺母2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结构上视图,图3是第一连接元件与底部槽钢接触示意图。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槽钢1、18,L型底部套筒16,槽钢1、18的一端分别插入进L型底部套筒16的两端,通过控制插入的深浅可以调整底部结构的长度,通过螺栓连接使三个零件固定成一整体,这个整体通过膨胀螺栓与建筑物顶部墙壁固定;包括抗震部分,所述抗震部分包含第一连接元件2、6、11、17,第二连接元件3、5、12、15,中部连接槽钢4、13,第一连接元件2通过T型螺母与左侧底部槽钢1连接,第二连接元件3、5通过T型螺母与中部槽钢4连接,第一连接元件6上设置有光孔,此孔穿过螺纹连接杆14在适当位置处,第二连接元件3与第一连接元件2、第二连接元件5与第一连接元件6通过螺栓固定,第一连接元件17通过T型螺母与右侧底部槽钢18连接,第二连接元件12、15通过T型螺母与中部槽钢13连接,第一连接元件11上设置有光孔,此孔穿过螺纹连接杆14在适当位置处,第二连接元件15与第一连接元件17、第二连接元件12与第一连接元件11通过螺栓固定;包括承载部分,所述承载部分包含底板19,螺纹连接杆14,吊环支架7,连接螺杆9,螺母10、20,底板19安装在底部套筒16表面,螺纹连接杆14穿过底板19与底部套筒16上的孔,通过套筒上的螺母20及套筒内部的T型螺母21固定,吊环支架7的上下表面各有一个螺母10,固定在第一连接元件11上,吊环8通过连接螺杆9与吊环支架7连接。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底部槽钢插入所述L型底部套筒的深浅调整底部结构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吊环支架下表面的所述螺母放置在所述抗震部分上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上。进一步地,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所述T型螺母,在受到地震横波时可沿着所述底部槽钢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本技术作用过程简要说明:当遭受地震纵波的时候,承载部分的螺纹连接杆14的两端都是以螺母夹紧具有一定挠性,能使悬吊物体上下波动不太剧烈;当遭受地震横波时,抗震部分的第一连接元件2、17在底部槽钢1、18内的T型螺母会沿着长度方向滑动,卸载地震横波带来的惯性力,使得被悬吊物体不会在双向(前后左右)剧烈摇晃。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分,抗震部分,承载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底部槽钢,L型底部套筒,所述底部槽钢的一端插入所述L型底部套筒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使其固定成一整体;所述抗震部分包含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中部连接槽钢,T型螺母,底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通过所述T型螺母与左侧所述底部槽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元件通过所述T型螺母与所述中部连接槽钢,上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上设置有光孔,此孔穿过螺纹连接杆,放置在适当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通过螺栓固定,右侧所述底部槽钢上的结构与左侧所述底部槽钢上的结构相同;所述承载部分包含底板,螺纹连接杆,吊环支架,连接螺杆,螺母,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L型底部套筒表面,所述螺纹连接杆穿过所述底板与所述L型底部套筒上的孔,通过所述螺母及所述L型底部套筒内部的所述T型螺母固定,所述吊环支架的上下表面各有一个所述螺母,所述吊环通过所述连接螺杆与所述吊环支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分,抗震部分,承载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底部槽钢,L型底部套筒,所述底部槽钢的一端插入所述L型底部套筒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使其固定成一整体;所述抗震部分包含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中部连接槽钢,T型螺母,底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通过所述T型螺母与左侧所述底部槽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元件通过所述T型螺母与所述中部连接槽钢,上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上设置有光孔,此孔穿过螺纹连接杆,放置在适当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通过螺栓固定,右侧所述底部槽钢上的结构与左侧所述底部槽钢上的结构相同;所述承载部分包含底板,螺纹连接杆,吊环支架,连接螺杆,螺母,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L型底部套筒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家志
申请(专利权)人:斯第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