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52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阀座、排气座、进气盖,排气座连接在阀座的上端,阀座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空腔,空腔内设有浮球,排气座的上部开设有进排气口,进排气口处设有阀芯,阀芯上下两侧上对称设有上导杆、下导杆,上导杆、下导杆均与阀芯垂直连接,进气盖通过支撑杆与排气座不接触连接,进气盖的下端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顶在进气盖的下表面,另一端顶在上导杆的上端,阀座的上端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顶在阀座的上端面,另一端顶在下导杆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高速进气口和高速排气口为同一个孔口,阀芯能够双向活动,既能高速吸气又能高速排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
技术介绍
在压力管道中因流速剧烈变化,从而在管路中产生一系列急骤的压力交替变化的水力冲击现象称为水锤现象,严重的水锤现象会造成家庭管道系统和角阀,钢丝软管、净水器等用水设施的破裂,接头脱落,水锤反复发生还会加速管道及用水设施过快老化,造成很严重的漏水损失,现有空气阀大多结构简单,一般通过一阀球和阀口高速进排气,实现调节管道内外压差的作用,但调压不够精准,进气不够充足,排气不够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水锤空气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阀座、排气座、进气盖,阀座的下端通过法兰与输水管道连接,排气座可拆卸连接在阀座的上端,阀座与排气座相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阀座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空腔,空腔内设有浮球,浮球位置与空腔的上端口位置相对应空腔上端口口径小于阀球的直径,排气座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大型排气口、中型排气口、小型排气口,大型排气口、中型排气口、小型排气口内均设有阀芯,每个阀芯上至少设有一个上导杆、一个下导杆,上导杆、下导杆对称设置在阀芯的上下两侧,上导杆、下导杆均与阀芯垂直连接,进气盖与排气座不接触连接,进气盖的下端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顶在进气盖的下表面,另一端顶在上导杆的上端,上导杆部分置于第一导向槽内,上导杆向上运动的最小行程能够保证带动阀芯使阀芯的下端完全从相接触的排气口中处脱离,排气座内设有横梁,横梁的上端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顶在横梁的上端面,另一端顶在下导杆的下端,下导杆部分置于第二导向槽内,下导杆向下运动的最小行程能够保证带动阀芯使阀芯的上端完全从相接触的排气口中脱离,空气阀内压力接近外界大气压时,阀芯位于密封其对应的排气口的位置处。进一步的,上导杆向上运动时,下导杆始终不会从第二导向槽中脱离,下导杆向下运动时,上导杆始终不会从第一导向槽13中脱离。进一步的,横梁通过连接杆与排气座的内壁连接。进一步的,空腔上端口处竖向截面曲线呈向上翻起的外扩弧形。进一步的,进气盖通过支撑杆拆卸连接在排气座上,支撑杆与排气座相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定,将排气口设为大、中、小三种类型排气口,保证了进气充足,排气干净,同时气流排出逐渐均匀稳定,有利于延长空气阀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排气座的上端面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横梁的俯视图;1:阀座、2:排气座、3:进气盖、4:浮球、5:阀芯、6:法兰、8:第二密封圈、9:第一弹簧、10:上导杆、11:空腔、12:支撑杆、13:第一导向槽、14:第二导向槽、15:第二弹簧、16:下导杆、17:大型排气口、18:中型排气口、19:小型排气口、20:横梁、21: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技术中所提到的所有联结/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连,而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结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结/连接结构。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阀座1、排气座2、进气盖3,阀座1的下端通过法兰6与输水管道连接;排气座2可拆卸连接在阀座1的上端,阀座1与排气座2相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7,阀座1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空腔11,空腔11内设有浮球4,浮球位置与空腔11的上端口位置相对应;空腔11上端口口径小于阀球4的直径;排气座2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大型排气口17、中型排气口18、小型排气口19,大型排气口17、中型排气口18、小型排气口19内均设有阀芯5,阀芯5上设有多个上导杆10、下导杆16,上导杆10、下导杆16对称设置在阀芯5的上下两侧,上导杆10、下导杆16均与阀芯5垂直连接;进气盖3通过支撑杆12可拆卸连接在排气座2上,支撑杆12与排气座2相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8,进气盖3与排气座2不接触;进气盖3的下端设有第一导向槽13,第一导向槽13内设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一端顶在进气盖3的下表面,另一端顶在上导杆10的上端,上导杆10部分置于第一导向槽13内,上导杆10向上运动的最小行程能够保证带动阀芯5使阀芯5的下端完全从相接触的排气口中处脱离;排气座2内设有横梁20,横梁20的上端设有第二导向槽14,第二导向槽14内设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的一端顶在横梁20的上端面,另一端顶在下导杆16的下端,下导杆16部分置于第二导向槽14内,下导杆16向下运动的最小行程能够保证带动阀芯5使阀芯5的上端完全从相接触的排气口中脱离;上导杆10向上运动时,下导杆16始终不会从第二导向槽14中脱离;下导杆16向下运动时,上导杆10始终不会从第一导向槽13中脱离;空气阀内压力接近外界大气压时,阀芯5位于密封其对应的排气口的位置处;横梁20通过连接杆21与排气座2的内壁连接;空腔11上端口处竖向截面曲线呈向上翻起的外扩弧形。当系统内部压强大于外界压强,且内外压差较大时,内部压强施加于阀芯5向上的冲力,挤压第一弹簧9,阀芯5上移,大型排气口17、中型排气口18、小型排气口19均被打开,系统内部空气通过大型排气口17、中型排气口18、小型排气口19快速排出,当气体排出至一定量时,系统内外压差不足以推动大型排气口17内的阀芯上移大型排气口17内的阀芯回落至大型排气口17内,大型排气口17密封不再排气,但系统内外压差仍然足以推动中型排气口18、小型排气口19内的阀芯上移,系统进入中速排气状态,当气体继续排出至一定量时,系统内外压差不足以推动中型排气口18内的阀芯上移,中型排气口18内的阀芯回落至中型排气口18内,中型排气口18密封不再排气,但系统内外压差仍然足以推动小型排气口19内的阀芯上移,系统进入微速排气状态,直至管内空气排尽,系统内外压差趋于平衡,水体进入空腔11,将浮球4托至空腔11的上端口处,第一弹簧9推动小型排气口19内的阀芯回落至进排气口处,排气结束;当系统内形成负压时,外界压强大于内部压强,且内外压差较大时,外界空气压强与阀芯5自重联合下压第二弹簧15,阀芯5下移,大型排气口17、中型排气口18、小型排气口19均被打开,空气快速进入,当气体进入至一定量时,系统内外压差不足以推动大型排气口17内的阀芯下移大型排气口17内的阀芯回落至大型排气口17内,大型排气口17密封不再进气,但系统内外压差仍然足以推动中型排气口18、小型排气口19内的阀芯下移,系统进入中速进气状态,当气体继续排出至一定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阀座、排气座、进气盖,阀座的下端通过法兰与输水管道连接,排气座可拆卸连接在阀座的上端,阀座与排气座相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阀座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空腔,空腔内设有浮球,浮球位置与空腔的上端口位置相对应空腔上端口口径小于阀球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排气座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大型排气口、中型排气口、小型排气口,大型排气口、中型排气口、小型排气口内均设有阀芯,每个阀芯上至少设有一个上导杆、一个下导杆,上导杆、下导杆对称设置在阀芯的上下两侧,上导杆、下导杆均与阀芯垂直连接,进气盖与排气座不接触连接,进气盖的下端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顶在进气盖的下表面,另一端顶在上导杆的上端,上导杆部分置于第一导向槽内,上导杆向上运动的最小行程能够保证带动阀芯使阀芯的下端完全从相接触的排气口中处脱离,排气座内设有横梁,横梁的上端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顶在横梁的上端面,另一端顶在下导杆的下端,下导杆部分置于第二导向槽内,下导杆向下运动的最小行程能够保证带动阀芯使阀芯的上端完全从相接触的排气口中脱离,空气阀内压力接近外界大气压时,阀芯位于密封其对应的排气口的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准双调控防水锤空气阀,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阀座、排气座、进气盖,阀座的下端通过法兰与输水管道连接,排气座可拆卸连接在阀座的上端,阀座与排气座相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阀座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空腔,空腔内设有浮球,浮球位置与空腔的上端口位置相对应空腔上端口口径小于阀球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排气座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大型排气口、中型排气口、小型排气口,大型排气口、中型排气口、小型排气口内均设有阀芯,每个阀芯上至少设有一个上导杆、一个下导杆,上导杆、下导杆对称设置在阀芯的上下两侧,上导杆、下导杆均与阀芯垂直连接,进气盖与排气座不接触连接,进气盖的下端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顶在进气盖的下表面,另一端顶在上导杆的上端,上导杆部分置于第一导向槽内,上导杆向上运动的最小行程能够保证带动阀芯使阀芯的下端完全从相接触的排气口中处脱离,排气座内设有横梁,横梁的上端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顶在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伟斌张婷陈丙刚王潘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佳与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