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节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50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向节流阀,所述节流阀包括阀座(1)、阀芯(2)和弹性部件(3),所述阀座(1)包括阀口(11)以及与阀口(11)连通的阀腔(12),所述阀芯(2)设在阀腔(12)内,并且一端为尖细部(21)与阀口(11)形成流通通道,另一端与弹性部件(3)连接,所述弹性部件(3)提供使阀芯(2)向阀口(11)运动趋势的预紧力,所述阀芯(2)还包括与阀口(11)在反向关闭时接触的锥形部(22),所述锥形部(22)的锥角大于等于90°,并且所述阀口(11)与锥形部(22)接触的部分也为锥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阀芯(2)在反向关闭时,阀芯(2)与阀口(11)的接触面呈锥形,避免了反向关闭时阀芯(2)卡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节流阀
本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地涉及一种节流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节流装置一般为不可变流量节流原件,例如毛细管和节流阀两种,这两种节流方式只能提供一个节流效果,不能根据流量大小和两侧压力变化调节节流效果。在节流阀作为节流装置的空调系统中,节流阀依靠系统高低压的转换而变换节流方向,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节流阀中阀芯卡住现象,影响空调正常运行。中国专利CN208012180U公开了一种节流阀,该专利在节流阀内安装有导向件,导向件的长度比阀针上的导向段的长度短,能够有效防止由于导向件变形或者尺寸不准确造成的阀针卡死或者滑动不畅。虽然该专利通过导向件起到限位作用,但是当阀芯反向关闭时有难以控制的风险,尤其在反向关闭时该专利的阀针的锥形面抵接于阀座的阀口周缘,从而使得阀针的呈锥形的端部与阀口容易卡合,导致无法开阀。此外,节流阀的阀针在轴向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流阀。本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单向节流阀,包括阀座、阀芯和弹性部件,所述阀座包括阀口以及与阀口连通的阀腔,所述阀芯设在阀腔内,并且一端为尖细部与阀口形成流通通道,另一端与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弹性部件提供使阀芯向阀口运动趋势的预紧力,所述阀芯还包括与阀口在反向关闭时接触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锥角大于等于90°,并且所述阀口与锥形部接触的部分也为锥形。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外侧沿轴向方向开设有流通槽,使得流体在阀腔内从阀芯的一端流入另外一端。进一步地,所述阀腔开设有流通孔,使得流体在阀腔内从阀芯的一端流入阀腔外,阀芯的另一端与阀腔则形成阻尼腔。进一步地,所述尖细部上背离阀腔的一段为锥形段,靠近阀腔的另一段为平直段,所述尖细部的平直段与阀口形成等截面的流通通道。优选地,所述尖细部的平直段延伸至锥形部。优选地,所述尖细部的平直段与阀口的距离大于1mm。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外侧还设有防止阀芯转动的止动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将阀芯与阀座接触的部分设置成锥形部,并且阀口与锥形部接触的部分也为锥形,使得阀芯在反向关闭时,阀芯与阀口的接触面呈锥形,避免了在反向关闭时出现阀芯卡死的问题。本技术为了降低阀芯轴向移动过程中由于振动产生的噪音,一方面在阀腔开设流通孔,使得阀芯的另一端则与阀腔形成阻尼腔,由于阻尼腔的存在,减小了阀芯在轴向移动过程中的振动,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另一方面将尖细部上靠近阀腔的另一段设置为平直段,并与阀口形成等截面的流通通道,阀芯与阀口刚分离时不容易发生振动,从而到达降低噪音的目的。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阀芯结构示意图。图3为节流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阀座、2—阀芯、3—弹性部件、4-止动杆、11-阀口、12-阀腔、13-流通孔、21-尖细部、22-锥形部、23-流通槽,31-弹簧、32-弹簧座、L-平直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节流阀,包括阀座1、阀芯2和弹性部件3,阀座1包括阀口11以及与阀口11连通的阀腔12,阀芯2设在阀腔内,并且一端为尖细部21与阀口11形成流通通道,另一端与弹性部件3连接,弹性部件3提供使阀芯2向阀口11运动趋势的预紧力,阀芯2还包括与阀口11在反向关闭时接触的锥形部22,锥形部22的锥角大于等于90°,并且阀口11与锥形部22接触的部分也为锥形。其中,本实施例中节流阀是利用流体压力对流量进行自动调节,尖细部21与阀口11形成的流通通道的横截面大小由阀芯2的位置决定,阀芯2的位置则通过弹性部件3调节,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3可采用弹簧31和弹簧座32,弹簧座32安装在阀座2上,弹簧31安装在弹簧座32上并与阀芯2连接,弹簧31在自然状态下,阀芯2的尖细部21位于阀口11内。其中,本实施例中反向关闭与正向流通相对应,所述正向流通是指流体从阀口11进入往阀腔12方向流动,此时阀芯2朝远离阀口11的方向轴向运动,反向关闭是指流体从阀腔12往阀口11方向流动,此时阀芯2朝着阀口11的方向轴向运动直至与阀口11接触。相比现有技术直接采用阀芯2的尖细部与阀口11的平面相接触,从而导致反向关闭时有难以控制的风险,本实施例中将阀芯2与阀座1接触的部分设置成锥形部22,并且阀口11与锥形部22接触的部分也为锥形,使得阀芯2在反向关闭时,阀芯2与阀口11的接触面呈锥形,避免了在反向关闭时出现阀芯2卡死的问题。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已经对锥形部22的锥角进行了限定,要求锥形部22的锥角大于等于90°,从而避免锥形角度过小造成卡死的问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对于阀口11的锥形角度不作具体限位,大于90°或者小于90°均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在阀腔12内将阀腔12分成了两部分,因此需要在阀芯2或者阀座1上设置流通通道,具体设置方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图3所示,可以在阀芯2外侧沿轴向方向开设有流通槽23,使得流体在阀腔12内从阀芯2的一端流入另外一端。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考虑到噪音的问题,本实施例在阀腔12开设流通孔13,具体如图1所示,流通孔13的开设位置位于阀芯2的锥形部22所在的阀腔12内壁上,使得流体在阀腔12内从阀芯2的一端(即锥形部22端)流入阀腔12外,此时阀芯2的另一端则与阀腔12形成阻尼腔,由于阻尼腔的存在,减小了阀芯2在轴向移动过程中的振动,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样地,阀芯2与阀口11刚分离时流量变化较大,阀芯2在轴向运动过程中也容易振动发生噪音,本实施例将尖细部21上背离阀腔12的一段设置为锥形段,靠近阀腔12的另一段设置为平直段L,使得尖细部21的平直段L与阀口11形成等截面的流通通道。通过上述方案,当阀芯2受到足够的流体压力开始往阀腔12方向轴向移动时,尖细部21的平直段L与阀口11分离会有一段预定距离,在该预定距离上随着阀芯2的轴向移动,流体的流通面积始终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节流阀,包括阀座(1)、阀芯(2)和弹性部件(3),所述阀座(1)包括阀口(11)以及与阀口(11)连通的阀腔(12),所述阀芯(2)设在阀腔(12)内,并且一端为尖细部(21)与阀口(11)形成流通通道,另一端与弹性部件(3)连接,所述弹性部件(3)提供使阀芯(2)向阀口(11)运动趋势的预紧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还包括与阀口(11)在反向关闭时接触的锥形部(22),所述锥形部(22)的锥角大于等于90°,并且所述阀口(11)与锥形部(22)接触的部分也为锥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节流阀,包括阀座(1)、阀芯(2)和弹性部件(3),所述阀座(1)包括阀口(11)以及与阀口(11)连通的阀腔(12),所述阀芯(2)设在阀腔(12)内,并且一端为尖细部(21)与阀口(11)形成流通通道,另一端与弹性部件(3)连接,所述弹性部件(3)提供使阀芯(2)向阀口(11)运动趋势的预紧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还包括与阀口(11)在反向关闭时接触的锥形部(22),所述锥形部(22)的锥角大于等于90°,并且所述阀口(11)与锥形部(22)接触的部分也为锥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向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外侧沿轴向方向开设有流通槽(23),使得流体在阀腔(12)内从阀芯(2)的一端流入另外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向节流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丰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