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和使用该送风机的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37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送风机和使用该送风机的送风装置,送风机的外壳具有:第一吸气口,其位于比第一叶轮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第二吸气口,其位于比第二叶轮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一个送风口,其位于比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靠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一风洞,其与第一吸气口和送风口连通;第二风洞,其与第二吸气口连通和送风口连通;以及壁部,其将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在轴向上隔开。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在周向上的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靠上游侧的位置分别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从位于周向上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壁部的始端朝向位于下游侧的壁部的终端,壁部的轴向的厚度变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机和使用该送风机的送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送风机和使用该送风机的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具有两个叶轮的离心送风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送风机中,在马达的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当使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旋转时,空气从轴向的两端被吸入到箱体内部。该空气在箱体内沿周向行进。在箱体内部设置有形成通过第一叶轮旋转而在箱体内部行进的空气的流路的风洞(以下也称为第一风洞)。另外,在箱体内部设置有形成通过第二叶轮旋转而在装置内部行进的空气的流路的风洞(以下也称为第二风洞)。第一风洞与第二风洞被完全隔开,在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中流动的各空气分别从各自的送风口排出。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70881号公报在具有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离心送风机中,作为实现增大送风风量的方法,例如存在以下方法:遮蔽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周向上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认为能够通过遮蔽上述端部而将所吸入的空气高效地引导至送风口以增大送风风量。但是,当遮蔽上述端部时,会在上述端部与叶轮之间产生大的负压,因该负压而导致产生嗡鸣声(噪声)。因此,从减少产生噪声的观点出发,优选开放上述端部。但是,当开放上述端部时,由于在上述端部形成有开口部,因此第一风洞的上游侧经由上述开口部而与第一风洞的下游侧在第一风洞的外部在空间上相连。在该情况下,在第一风洞的内部从周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动的空气有可能再次经由上述开口部而绕回到第一风洞内。当产生这样的绕回时,从第一风洞的下游侧朝向送风口的空气量会减少,从而从送风口排出的空气量(送风风量)减少。另外,在开放第二风洞的上述端部的情况下,出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也有可能产生送风风量的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以下送风机和使用该送风机的送风装置:在使利用两个叶轮从轴向吸入的空气在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内部沿周向行进并从送风口排出的结构中,能够减少在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周向上游侧的端部产生噪声,并且增大送风风量。本技术的例示的送风机具有:马达,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它们分别与所述轴的轴向的两端连接;以及外壳,其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所述第一叶轮以及所述第二叶轮,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吸气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一叶轮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第二吸气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二叶轮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一个送风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靠所述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一风洞,其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沿所述轴的周向延伸,并且该第一风洞的周向上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下游侧与所述送风口连通;第二风洞,其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沿所述轴的周向延伸,并且该第二风洞的周向上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下游侧与所述送风口连通;以及壁部,其沿周向延伸,将所述第一风洞和所述第二风洞在轴向上隔开,所述第一风洞和所述第二风洞在周向上的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靠上游侧的位置分别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从位于周向上的所述空气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壁部的始端朝向位于下游侧的所述壁部的终端,所述壁部的轴向的厚度变薄。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壁部的所述终端位于比所述送风口靠所述空气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一叶轮的所述第一叶片部的周向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周向的位置相同。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叶轮壳体,其收纳所述第一叶轮;以及第二叶轮壳体,其收纳所述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壳体具有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一风洞、第一分割壁部以及第一分割送风口,其中,该第一分割壁部是将所述壁部分成两部分中的一部分,该第一分割送风口是将所述送风口分成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叶轮壳体具有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风洞、第二分割壁部以及第二分割送风口,其中,该第二分割壁部是将所述壁部分成两部分中的另一部分,该第二分割送风口是将所述送风口分成两部分中的另一部分。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一叶轮壳体与所述第二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壳体呈关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并且通过所述壁部的轴向的中心的平面对称的形状。在上述方式中,在将轴向一侧设为上、将轴向另一侧设为下时,所述第一叶轮壳体具有:第一上壳体,其具有所述第一吸气口;以及第一下壳体,其与所述第一上壳体在轴向上连接,所述第二叶轮壳体具有:第二下壳体,其具有所述第二吸气口;以及第二上壳体,其与所述第一下壳体和所述第二下壳体在轴向上连接,所述壁部位于所述第一下壳体和所述第二上壳体。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一风洞具有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的第一上风洞以及与所述第一上风洞连通的第一下风洞,所述第二风洞具有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的第二下风洞以及与所述第二下风洞连通的第二上风洞,所述第一上壳体具有所述第一上风洞,所述第一下壳体具有所述第一下风洞,所述第二上壳体具有所述第二上风洞,所述第二下壳体具有所述第二下风洞,所述壁部将所述第一下壳体的所述第一下风洞和所述第二上壳体的所述第二上风洞在轴向上隔开。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壳体和所述第二上壳体通过搭扣配合部而分别与所述第一下壳体和所述第二下壳体固定起来。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外壳具有缘部,该缘部形成所述送风口的下游侧的缘,所述缘部的径向内侧的面具有从所述壁部的所述终端沿周切线方向延伸的内表面。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缘部从比所述壁部的所述终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朝向所述送风口突出。本技术的例示的送风装置具有:上述任意一项的送风机;箱体,其收纳所述送风机;以及过滤器,其在所述箱体中配置在与所述送风机的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对置的位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送风装置具有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通过使所述送风机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来调整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方向。在上述方式中,所述转动机构具有:主体侧齿轮,其沿周向形成在所述送风机的外周面上;驱动齿轮,其与所述主体侧齿轮啮合,以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支承辊,其将所述送风机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将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在轴向上隔开的壁部的厚度随着从周向的始端朝向终端而变薄。由此,即使是在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周向的最靠上游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以降低由负压引起的嗡鸣声、噪声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在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内部沿周向流动的各空气经由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而绕回到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少在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上游侧的端部产生由负压引起的噪声,并且高效地将各空气从第一风洞和第二风洞的下游侧向送风口引导,增大送风风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立体图。图2是送风机的侧视图。图3是以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送风机的立体图。图4是送风机的主视图。图5是送风机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用图3的A-A线沿轴向切断送风机而得到的纵剖视图。图7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n该送风机具有:/n马达,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n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它们分别与所述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以及/n外壳,其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所述第一叶轮以及所述第二叶轮,/n所述外壳具有:/n第一吸气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一叶轮靠轴向一侧的位置;/n第二吸气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二叶轮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n一个送风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靠所述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n第一风洞,其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沿所述轴的周向延伸,并且该第一风洞的周向上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下游侧与所述送风口连通;/n第二风洞,其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沿所述轴的周向延伸,并且该第二风洞的周向上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下游侧与所述送风口连通;以及/n壁部,其沿周向延伸,将所述第一风洞和所述第二风洞在轴向上隔开,/n所述第一风洞和所述第二风洞在周向上的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靠上游侧的位置分别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n从位于周向上的所述空气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壁部的始端朝向位于下游侧的所述壁部的终端,所述壁部的轴向的厚度变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1 JP 2018-169480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该送风机具有:
马达,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
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它们分别与所述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以及
外壳,其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所述第一叶轮以及所述第二叶轮,
所述外壳具有:
第一吸气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一叶轮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第二吸气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二叶轮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一个送风口,其位于比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靠所述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第一风洞,其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沿所述轴的周向延伸,并且该第一风洞的周向上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下游侧与所述送风口连通;
第二风洞,其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沿所述轴的周向延伸,并且该第二风洞的周向上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下游侧与所述送风口连通;以及
壁部,其沿周向延伸,将所述第一风洞和所述第二风洞在轴向上隔开,
所述第一风洞和所述第二风洞在周向上的各空气流动的方向的最靠上游侧的位置分别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从位于周向上的所述空气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壁部的始端朝向位于下游侧的所述壁部的终端,所述壁部的轴向的厚度变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的所述终端位于比所述送风口靠所述空气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
所述第一叶轮的所述第一叶片部的周向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第二叶片部的周向的位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
第一叶轮壳体,其收纳所述第一叶轮;以及
第二叶轮壳体,其收纳所述第二叶轮,
所述第一叶轮壳体具有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一风洞、第一分割壁部以及第一分割送风口,其中,该第一分割壁部是将所述壁部分成两部分中的一部分,该第一分割送风口是将所述送风口分成两部分中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叶轮壳体具有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风洞、第二分割壁部以及第二分割送风口,其中,该第二分割壁部是将所述壁部分成两部分中的另一部分,该第二分割送风口是将所述送风口分成两部分中的另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一叶轮壳体与所述第二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壳体呈关于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并且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贤李柏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