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泵及空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35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9
一种空气压缩泵及空压机,包括第一泵盖、第二泵盖、连在第一泵盖与第二泵盖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上的第一护罩、罩在第二泵盖上的第二护罩,其特征在于: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第三护罩,第三护罩罩在连通管上,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一护罩设有第一卡槽,第三护罩设有与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卡扣、抵压于第一卡扣的第一抵臂,本空气压缩泵的护罩通用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所提升,较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压缩泵及空压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泵及其所属的空压机,尤其涉及空气压缩泵的护罩结构。
技术介绍
空压机是一种常用的气动工具动力源,用于提供压缩的高压空气,为气动工具(例如气动钉枪、砂磨工具、喷漆工具等)提供空气动力或是用于打气等,空压机的空气压缩泵用于将空气压缩,空气压缩泵工作过程中,由于其不断的压缩空气,空气被压缩过程中释放热量,导致泵头较热,出于隔热防护目的和/或防碰撞防脏污等防护目的,需要设置罩子遮罩空气压缩泵的泵盖,CN202250692揭露一种现有技术的双泵头的空气压缩泵,采用一件式的头盖(护罩),由于头盖罩住两个泵头的泵盖,头盖跨度(长度)较大,其制造成型的一致性会降低,开模限制多、不灵活,另外,较多的情况下厂家需要对原有产品配置稍作改变而设计新的空气压缩泵/空压机,或是产出区别不大的一系列空气压缩泵/空压机,导致另外的空气压缩泵比原有的泵更长或更短(比如更换不同功率或容量的电机,电机的叠厚需要改变,导致泵更长或更短),头盖作为一体式的整体,只要有一点不能被通用(比如两端之间的连接部分需要变得更长或更短),即便头盖罩在泵盖的部分可以被不同款产品通用,一体式的头盖仍需要整体的重新开模(包括可被通用的部分),由于该一体式的头盖跨度(长度)较大、遮罩的区域较大,因此整体重新开模生产的模具成本、制造成本和工作量都较大;综上,现有技术的头盖通用性差,不够实用,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实用的护罩的空气压缩泵。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压缩泵,包括第一泵盖、第二泵盖、连在第一泵盖与第二泵盖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上的第一护罩、罩在第二泵盖上的第二护罩,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间隔开的或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的第三护罩,第三护罩罩在连通管上。如此设计,第三护罩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有接触且非一体连接或间隔开,从而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可以单独开模制作,利于更加灵活进行开模,单个护罩的成型一致性也容易做好;对于某些需要,比如需要对原有泵稍作改变而设计新的空气压缩泵或是产出区别不大的一系列空气压缩泵时,当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任意一个可被通用,可被通用的护罩库存及模具可以被沿用,利于生产厂家降低成本;比如当第一护罩、第二护罩可被通用(很多情况下,泵盖不需要改变的概率较大,导致对应的护罩不需改变、可以通用),第三护罩不通用则仅需要对第三护罩做适合需求的设计变更并重新开模,模具成本、制造难度和工作量都较低;综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设计的空气压缩泵的护罩通用性提升,较为实用。进一步的,第三护罩与连通管、第一泵盖、第二泵盖皆不接触,第一护罩固定于第一泵盖,第二护罩固定于第二泵盖,第三护罩装配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第三护罩是借由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机,第一护罩、第二护罩分别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第一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一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一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一通孔,第二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二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二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及两个第二通孔四者沿着第一方向排成居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两者的相反两侧间的正中位置的一排,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机转轴。如此设计,固定效果较稳的同时还利于节省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位置固定所需的螺钉数量。进一步的,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皆不接触。由于空气压缩泵工作时不可避免的振动,带动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振动,若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接触,则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振动过程中会对连通管产生摩擦及划痕,造成连通管的磨损及强度降低,理论上是有将连通管的管壁磨穿的风险,本方案避免了以上情形的发生。进一步的,连通管包括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第一泵盖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二泵盖设有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第二连通管连通第二腔室与第四腔室,第四腔室中的压缩的空气是由第二连通管流入第二腔室,第二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皆不接触。由于第二连通管输送压缩后的气体,因此承受的气压较高,从而对第二连通管的强度要求较高,若第二连通管与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接触,则第三护罩、第一护罩、第二护罩振动过程中对第二连通管产生的摩擦及划痕将造成连通管磨损及强度降低,第二连通管內受高的气压压力、外受磨损从而第二连通管的管壁破损漏气的潜在风险大增,本方案有效抑制以上情形的发生概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如此设计,第一护罩、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间的装配更直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一,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另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三护罩构成第三护罩的一部分,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构成第一护罩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卡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一卡扣设有穿过第一卡槽的第一倒钩,所述第一卡扣插入于第一卡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设于第三护罩,第一卡槽设于第一护罩,第一护罩还设有抵压于第一卡扣的第一抵臂。如此设计,第一抵臂的抵压作用增强了第一卡扣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一内缘,所述第一卡扣插入于第一卡槽,第一内缘与第一抵臂位于第一卡扣的相反两侧,第一卡扣贴靠于第一内缘,第一卡扣被夹在第一内缘与第一抵臂之间。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电机,第一护罩设有第一装配端,第一装配端设有第二顶壁,连通管位于第二顶壁与电机之间,第一卡槽贯穿第二顶壁,第一抵臂自第二顶壁一体延伸出。进一步的,第一抵臂位于第二顶壁与电机之间,第一抵臂自第二顶壁朝向第一卡扣倾斜延伸。进一步的,第一卡槽设有与第一内缘相对的第二内缘,第一抵臂连接于第二内缘,第一抵臂朝向第一卡扣倾斜延伸。进一步的,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电机,所述第一卡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一卡扣设有穿过第一卡槽的第一倒钩,第一倒钩与第一抵臂位于电机与第一护罩之间,第一倒钩背对第一抵臂。进一步的,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三卡扣与第二卡槽,第三卡扣设于第三护罩构成第三护罩的一部分,第二卡槽设于第二护罩构成第二护罩的一部分,第二卡槽为贯通槽,第三卡扣设有穿过第二卡槽的第二倒钩,第三卡扣插入于第二卡槽,第一护罩还设有抵压于第三卡扣的第二抵臂,第一抵臂朝向第三卡扣抵压于第一卡扣,第二抵臂朝向第一卡扣抵压于第三卡扣。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三护罩与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卡扣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卡扣与第一挡筋,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四卡扣与第二挡筋,所述第二卡扣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一,第一挡筋设于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另一,所述第四卡扣设于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一,第二挡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压缩泵,包括第一泵盖、第二泵盖、连在第一泵盖与第二泵盖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上的第一护罩、罩在第二泵盖上的第二护罩,其特征在于: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第三护罩,第三护罩罩在连通管上,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一护罩设有第一卡槽,第三护罩设有与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卡扣,第一护罩还设有抵压于第一卡扣的第一抵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泵,包括第一泵盖、第二泵盖、连在第一泵盖与第二泵盖之间的连通管、罩在第一泵盖上的第一护罩、罩在第二泵盖上的第二护罩,其特征在于:空气压缩泵还包括第三护罩,第三护罩罩在连通管上,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卡扣连接,所述第一护罩设有第一卡槽,第三护罩设有与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卡扣,第一护罩还设有抵压于第一卡扣的第一抵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设有第一内缘,所述第一卡扣插入于第一卡槽,第一内缘与第一抵臂位于第一卡扣的相反两侧,第一卡扣贴靠于第一内缘,第一卡扣被夹在第一内缘与第一抵臂之间;第一卡槽还设有与第一内缘相对的第二内缘,第一抵臂连接于第二内缘,第一抵臂朝向第一卡扣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卡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一卡扣设有穿过第一卡槽的第一倒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第一护罩设有第一装配端,第一装配端设有第二顶壁,连通管位于第二顶壁与电机之间,第一卡槽贯穿第二顶壁,第一抵臂自第二顶壁一体延伸出;第一抵臂位于第二顶壁与电机之间,第一抵臂自第二顶壁朝向第一卡扣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卡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一卡扣设有穿过第一卡槽的第一倒钩,第一倒钩与第一抵臂位于电机与第一护罩之间,第一倒钩背对第一抵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三卡扣与第二卡槽,第三卡扣设于第三护罩构成第三护罩的一部分,第二卡槽设于第二护罩构成第二护罩的一部分,第二卡槽为贯通槽,第三卡扣设有穿过第二卡槽的第二倒钩,第三卡扣插入于第二卡槽,第一护罩还设有抵压于第三卡扣的第二抵臂,第一抵臂朝向第三卡扣抵压于第一卡扣,第二抵臂朝向第一卡扣抵压于第三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卡扣与第一挡筋,所述第二护罩与第三护罩之间的卡扣机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四卡扣与第二挡筋;所述第二卡扣、第四卡扣分别设于第三护罩构成第三护罩的一部分,第一挡筋设于第一护罩构成第一护罩的一部分,第二挡筋设于第二护罩构成第二护罩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卡扣抵压第一挡筋,所述第四卡扣抵压第二挡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所述第二卡扣设有第一筋位,第四卡扣设有第二筋位,所述第二卡扣通过第一筋位抵压于第一挡筋,所述第四卡扣通过第二筋位抵压于第二挡筋;所述第三护罩设有第一顶壁,连通管位于第一顶壁与电机之间,所述第二卡扣设有第一板部,第四卡扣设有第二板部,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分别自第一顶壁一体延伸出,第一筋位与第一板部一体成型并将第一板部与第一挡筋间隔开,第二筋位与第二板部一体成型并将第二板部与第二挡筋间隔开,第一筋位的一端、第二筋位的一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分别自第一顶壁朝向电机延伸,第一筋位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挡筋的长度方向,第二筋位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挡筋的长度方向,第一筋位、第二挡筋分别朝向电机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护罩设有第一顶壁,所述第二卡扣、第四卡扣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顶壁,第一护罩设有第一装配端,第一装配端设有第二顶壁,第二护罩设有第二装配端,第二装配端设有第三顶壁,第二顶壁、第三顶壁分别至少部分被第一顶壁遮挡,第一挡筋设于第二顶壁并位于第二顶壁与第一顶壁之间,第二挡筋设于第三顶壁并位于第三顶壁与第一顶壁之间;第一护罩还设有罩于第一泵盖的第一罩体,第一罩体一体连接于第一装配端,第二护罩设有罩于第二泵盖的第二罩体,第二罩体一体连接于第二装配端,第一挡筋与第一罩体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二挡筋与第二罩体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扣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凹槽,所述第四卡扣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第一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一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一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一通孔,第二护罩通过两颗螺钉固定于第二泵盖并设有供固定第二护罩的所述两颗螺钉穿入的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一通孔、第二卡扣、第四卡扣及两个第二通孔六者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构成一排,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机转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为东谭建军席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