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喷装置以及采气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28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放喷装置以及采气设备,涉及油气开采领域。其中,放喷装置包括:放喷管以及扩管;所述扩管套设在所述放喷管的尾端的外侧并与所述放喷管固定,扩管与放喷管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动的通道;所述扩管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从所述放喷管尾端喷出的油气相配合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负压,以将通孔附近的空气吸入到所述通道内;所述通孔附近设置有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用于引燃所述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放喷装置以及采气设备,当油气从放喷管的尾端喷出时可以在通道内形成负压,以便将通孔附近的空气吸入通道内,通过点火机构引燃所述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而提高了点火的效率以及人员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喷装置以及采气设备
本技术涉及油气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喷装置以及采气设备。
技术介绍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在开井前需要使井内油气在人为控制下喷出至外界,以清除井底残存杂质、提升油气采出温度,避免产生水合物造成井筒堵塞,这种工艺过程也就是油气开采中的放喷。由于在放喷过程中有大量油气从放喷管线中喷出,为了保证这些油气不污染外界环境,通常会采用燃烧的方式将从放喷管线内喷出的油气燃烧掉。在现场作业中,一般采用人工手动点火的方式来点燃从放喷管线喷出的油气。例如,将点燃的引火物挂在放喷管线末端的放喷管头上,这样当开启放喷管线上的阀门使得油气从放喷管线末端的放喷管头内喷出时,喷出的油气就可以被挂在该放喷管头上的火源点燃。然而,由于现有的放喷管头一般都设置在放喷池的上方,且离池底都比较高,工人将火源挂到放喷管头上非常不容易,而且经常会出现火源掉落烧伤或者灼伤工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喷装置以及采气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以提高采气过程中放喷操作的安全性。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放喷装置,包括:放喷管以及扩管;所述扩管套设在所述放喷管的尾端的外侧并与所述放喷管固定,所述扩管与所述放喷管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动的通道;所述扩管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从所述放喷管尾端喷出的油气相配合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负压,以将所述通孔附近的空气吸入到所述通道内;所述通孔附近设置有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用于引燃所述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r>可选地,所述扩管包括管壁以及倾斜于所述放喷管的前端面,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前端面或者设置在所述管壁上。可选地,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放喷管的外周。可选地,围绕所述放喷管设置至少两圈通孔。可选地,所述扩管的前端面和所述放喷管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放喷管伸入到所述扩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到所述扩管的前端的距离。可选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扩管内,且所述支架的一端和所述扩管的内壁固定,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放喷管的外壁固定。可选地,所述点火机构为点火盆,所述点火盆挂设在所述扩管上。可选地,所述点火机构为脉冲点火器,所述脉冲点火器包括点火开关、高压组件和点火针;所述点火针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扩管内、并向所述放喷管的末端延伸;所述高压组件和所述点火针电连接;所述点火开关与高压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高压组件在所述点火针上产生电弧,以点燃所述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采气设备,包括:采气树以及上述的放喷装置,所述采气树的放喷口与所述放喷装置的放喷管连通。本技术提出的放喷装置以及采气设备,其中,放喷装置包括放喷管以及扩管,将扩管的前端套设并固定在放喷管的尾端,从而在放喷管和扩管之间形成了供流体流动的通道;而且,在扩管的前端还设置有通孔。这样,在开始放喷之后,放喷管的尾端喷出高速流动的油气,于是和通孔相配合以在放喷管和扩管之间的通道内形成负压,通孔附近的空气就会被负压吸入通道内,并且通过在通孔附近设置的点火机构引燃在放喷管的尾端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将油气点燃,这些点燃后的混合气体从扩管的尾端喷出,如此,避免了在放喷管的尾端挂放点火装置实现放喷点火,提高了采气过程中点火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放喷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放喷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放喷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放喷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四种放喷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五种放喷装置的主视图;图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五种放喷装置的右视图;图8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六种放喷装置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0:放喷管;101:放喷阀;20:扩管;201:前端面;202:通孔;203:通道;30:支架;301:外圈;302:内圈;40:采气树;401:放喷口;50:点火盆;601:点火开关;602:高压组件;603:点火针。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放喷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放喷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放喷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放喷装置的主视图。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放喷装置,包括:放喷管10以及扩管20;扩管20套设在所述放喷管10的尾端的外侧并与该放喷管10固定,扩管20与放喷管10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动的通道203。在扩管20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02,该通孔202用于与从放喷管10尾端喷出的油气配合以在通道203内形成负压,以将该通孔202附近的空气吸入到通道203内。通过在所述通孔202附近设置有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用于引燃所述放喷管尾端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放喷管10可以采用圆形钢管,圆形钢管具有平滑的内壁,避免放喷过程中油气中夹杂的固体杂质颗粒附着在放喷管10内壁上。容易理解的是,由于扩管20需要套设在放喷管10的外侧,故扩管20的内表面的部分与放喷管10的外表面的部分的形状相匹配。举例来说,假设放喷管10为圆形钢管,则扩管20则可以采用半径大于放喷管10的圆形钢管,以保证流体在扩管20和放喷管10之间形成的通道内无阻碍的流动。在此,本实施例只是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喷管以及扩管;/n所述扩管套设在所述放喷管的尾端的外侧并与所述放喷管固定,所述扩管与所述放喷管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动的通道;/n所述扩管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从所述放喷管尾端喷出的油气相配合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负压,以将所述通孔附近的空气吸入到所述通道内;/n所述通孔附近设置有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用于引燃所述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喷管以及扩管;
所述扩管套设在所述放喷管的尾端的外侧并与所述放喷管固定,所述扩管与所述放喷管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动的通道;
所述扩管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从所述放喷管尾端喷出的油气相配合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负压,以将所述通孔附近的空气吸入到所述通道内;
所述通孔附近设置有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用于引燃所述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管包括管壁以及倾斜于所述放喷管的前端面,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前端面或者设置在所述管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放喷管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放喷管设置至少两圈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管的前端面和所述放喷管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昌军谭建华邹凯张春生韩占方黄锟胡超魏红郭华清谭宇舒元彭慧清王开国王胜雷张朋岗张金明赵小军方伟杨刚张效东刘君臣刘占锋解鲁平亢鞠刘轩宇何伟李云鹏许威王雪松单鸣哲李美鑫袁梓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