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爱华专利>正文

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26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扶正器主体、连接套管、缓冲机构和伸缩杆,所述扶正器主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螺纹杆,所述扶正器主体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缓冲机构内部开设有空腔;能够通过缓冲机构来在抽油杆和连接套管之间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少抽油杆受到的外部冲击,装置外部与油管之间产生的撞击力会传递到耐磨球体上面,从而对伸缩杆施加作用力,让伸缩杆来带动挡板收缩,从而对高强度弹簧进行挤压,高强度弹簧会产生一股弹力,防止撞击力通过装置传递到内部的抽油杆上,提高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
本技术属于采油工程
,具体涉及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
技术介绍
扶正器,也称稳定器,属石油开采用的工具,它制造简单,结构美观,牢固耐用,扶正力大,克服了原焊接式扶正器易发生脱焊的不足,是一种能保证钻井固井质量的扶正器。扶正器种类繁多,按结构可分为滚轮式、滑块式、自动换向式等。不同结构和材质的扶正器,适用于不同类型偏磨的油井。使用扶正器防偏磨工艺关键技术是扶正器安装的位置、间距和数量,但是,常规的稳定器,在扶正体偏磨后,稳定器达不到扶正的效果,为了实现扶正效果,通常的做法是将稳定器整体更换,该方式导致成本较高。因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申请号为(201620376466.6),该专利技术能够便于人们的维修拆卸更换,使得维修的成本降低,但是,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抽油杆与装置之间只能够通过滚珠来进行减小摩擦力,但是抽油杆的内部压力较大、外部的环境较热,容易发生一定的膨胀,当抽油杆膨胀的时候会与装置内壁之间产生一股挤压力,很容易导致抽油杆破裂开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包括扶正器主体、连接套管、缓冲机构和伸缩杆,所述扶正器主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螺纹杆,所述扶正器主体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缓冲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管内壁,所述缓冲机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扶正器主体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扶正器主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耐磨球体,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耐磨球体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伸缩杆外壁套设有高强度弹簧,所述高强度弹簧一端与所述挡板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扶正器主体接触。优选的,所述空心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套筒分别位于所述扶正器主体的两端,且所述空心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套筒的尺寸相同。优选的,所述扶正器主体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套管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扶正器主体与所述连接套管通过所述内螺纹、所述外螺纹螺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所述伸缩杆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扶正器主体的外壁。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内壁设有润滑毛毡层,所述润滑毛毡层与所述缓冲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扶正器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扶正器主体螺接固定,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扶正器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耐磨球体螺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能够通过缓冲机构来在抽油杆和连接套管之间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少抽油杆受到的外部冲击,装置外部与油管之间产生的撞击力会传递到耐磨球体上面,这个时候耐磨球体会受到挤压,从而对伸缩杆施加作用力,让伸缩杆来带动挡板收缩,从而对高强度弹簧进行挤压,高强度弹簧会产生一股弹力来抵消油管与耐磨球体之间发生的撞击力,防止撞击力通过装置传递到内部的抽油杆上,能够对内部的抽油杆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提高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扶正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扶正器主体和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1、扶正器主体;11、空心螺纹杆;12、内螺纹;2、连接套管;21、螺纹套筒;22、外螺纹;3、缓冲机构;31、空腔;32、缓冲弹簧;33、润滑毛毡层;4、伸缩杆;41、第一螺纹杆;42、第二螺纹杆;43、耐磨球体;44、挡板;45、高强度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参照附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包括扶正器主体1、连接套管2、缓冲机构3和伸缩杆4,扶正器主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螺纹杆11,扶正器主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管2,连接套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21,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在连接套管2内壁,缓冲机构3内部开设有空腔31,空腔31内设有缓冲弹簧32,缓冲弹簧32两端分别与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扶正器主体1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伸缩杆4,伸缩杆4远离扶正器主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耐磨球体43,伸缩杆4靠近耐磨球体4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44,伸缩杆4外壁套设有高强度弹簧45,高强度弹簧45一端与挡板44接触,另一端与扶正器主体1接触。本实施方案中:扶正器主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螺纹杆11,扶正器主体1能够通过空心螺纹杆11来与外部的设备进行连接,扶正器主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管2,连接套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21,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在连接套管2内壁,缓冲机构3内部开设有空腔31,空腔31内设有缓冲弹簧32,缓冲弹簧32两端分别与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在抽油杆与装置之间发生碰撞或挤压的时候,能够通过缓冲机构3内部的缓冲弹簧32在抽油杆和装置之间产生一个弹力,从而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少抽油杆受到的外部冲击,扶正器主体1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伸缩杆4,伸缩杆4远离扶正器主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耐磨球体43,伸缩杆4靠近耐磨球体4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44,伸缩杆4外壁套设有高强度弹簧45,高强度弹簧45一端与挡板44接触,另一端与扶正器主体1接触,装置外部与油管之间产生的撞击力会传递到耐磨球体43上面,这个时候耐磨球体43会受到挤压,从而对伸缩杆4施加作用力,让伸缩杆4来带动挡板44收缩,从而对高强度弹簧45进行挤压,高强度弹簧45会产生一股弹力来抵消油管与耐磨球体43之间发生的撞击力,防止撞击力通过装置传递到内部的抽油杆上,能够对内部的抽油杆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提高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具体的,空心螺纹杆11与螺纹套筒21分别位于扶正器主体1的两端,且空心螺纹杆11与螺纹套筒21的尺寸相同;能够在扶正器主体1与连接套管2进行连接的时候,不影响使用。具体的,扶正器主体1内壁开设有内螺纹12,连接套管2外壁开设有外螺纹22,扶正器主体1与连接套管2通过内螺纹12、外螺纹22螺接固定;扶正器主体1能够通过内螺纹12来与连接套管2上的外螺纹22进行安装与拆卸。具体的,伸缩杆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伸缩杆4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扶正器主体1的外壁;能够在装置与油管内壁接触的时候,扶正器主体1受到的力均匀,让装置运行的更加的稳定。具体的,缓冲机构3内壁设有润滑毛毡层33,润滑毛毡层33与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能够通过润滑毛毡层33来在抽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正器主体(1)、连接套管(2)、缓冲机构(3)和伸缩杆(4),所述扶正器主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螺纹杆(11),所述扶正器主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管(2),所述连接套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21);/n所述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管(2)内壁,所述缓冲机构(3)内部开设有空腔(31),所述空腔(31)内设有缓冲弹簧(32),所述缓冲弹簧(32)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n所述扶正器主体(1)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远离所述扶正器主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耐磨球体(43),所述伸缩杆(4)靠近所述耐磨球体(4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44),所述伸缩杆(4)外壁套设有高强度弹簧(45),所述高强度弹簧(45)一端与所述挡板(44)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扶正器主体(1)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正器主体(1)、连接套管(2)、缓冲机构(3)和伸缩杆(4),所述扶正器主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螺纹杆(11),所述扶正器主体(1)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管(2),所述连接套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21);
所述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管(2)内壁,所述缓冲机构(3)内部开设有空腔(31),所述空腔(31)内设有缓冲弹簧(32),所述缓冲弹簧(32)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机构(3)固定连接;
所述扶正器主体(1)外壁可拆卸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远离所述扶正器主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耐磨球体(43),所述伸缩杆(4)靠近所述耐磨球体(4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44),所述伸缩杆(4)外壁套设有高强度弹簧(45),所述高强度弹簧(45)一端与所述挡板(44)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扶正器主体(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井下管柱扶正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螺纹杆(11)与所述螺纹套筒(21)分别位于所述扶正器主体(1)的两端,且所述空心螺纹杆(11)与所述螺纹套筒(21)的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爱华孙红李冬梅张函张延宏
申请(专利权)人:高爱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