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21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幕墙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幕墙的顶端铰接在框体内部的上壁,幕墙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框体的外部设置有开关机构,用户转动圆盘,圆盘转动带动圆柱转动,当圆柱转动时会使线绳在圆柱的外部不断缠绕,此时线绳缩短从而向上产生拉力,线绳向下开始收拢,此时线绳对幕墙施加拉力,且线绳受到固定柱的支撑进而使向下的拉力改变为向框体前侧的拉力,此时幕墙通过线绳在框体的内部向前转动,此时用户即可打开幕墙,通过线绳对幕墙产生的拉力幕墙打开,使用户不用爬到房间的高处去将幕墙进行打开通风,使用户打开幕墙时更加的便捷,且有效的提高了用户打开幕墙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
本技术涉及幕墙的
,具体为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
技术介绍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而在阳光房就是由玻璃幕墙组成,现有大多数位于阳光房房顶处的幕墙均为可以进行打开或闭合的幕墙,而当用户需要打开幕墙进行通风时,用户需要借助梯子等工具来将幕墙打开,而这样会使的用户打开幕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爬梯子的操作不能保证用户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具备使幕墙打开便捷且保证了用户安全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大多数位于阳光房房顶处的幕墙均为可以进行打开或闭合的幕墙,而当用户需要打开幕墙进行通风时,用户需要借助梯子等工具来将幕墙打开,而这样会使的用户打开幕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爬梯子的操作不能保证用户的安全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使幕墙打开便捷且保证了用户安全性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包括框体与幕墙,框体的形状为方形环体,框体为用来固定幕墙的框架,幕墙的顶端铰接在框体内部的上壁,幕墙可以在框体的内部进行转动,幕墙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框体的外部设置有开关机构,开关机构用来控制幕墙在框体内部转动的幅度,开关机构包括固定柱与底座,固定柱的形状为L形,固定柱包括横柱与竖柱,竖柱的后端固定安装在框体的外表面上,竖柱远离框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柱,且横柱的最左端位于竖柱的前端上,横柱的宽度与竖柱的宽度一致,固定柱的右端开设有凹槽,凹槽为环形槽口,凹槽的内部呈圆柱形,凹槽的外部套接缠绕有线绳,线绳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环的内部,通过线绳对幕墙进行拉动,使幕墙可以通过线绳来控制在框体内部转动的幅度。底座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底座的正面开设有圆槽,底座的正面开设有六个卡槽,卡槽为圆形凹槽,且六个卡槽等分设置在圆槽外部的一周,卡槽的内部与底座的外部相连通,圆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圆柱,圆柱的后端贴合在圆槽的内壁上,底座的上方通过线绳与幕墙进行同步连接,线绳贯穿底座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圆槽的内部,线绳与底座的内部为活动连接,且线绳缠绕在圆柱的外部,当圆柱转动时会使线绳在圆柱的外部不断缠绕,此时线绳缩短从而向上产生拉力,线绳向下开始收拢,此时线绳对幕墙施加拉力,且线绳受到固定柱的支撑进而使向下的拉力改变为向框体前侧的拉力,此时幕墙通过线绳在框体的内部向前转动,此时用户即可打开幕墙,圆柱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圆盘,圆盘的内部开设有内槽,内槽为圆形凹槽,内槽的内部设置有卡柱,卡柱为圆柱形,卡柱的两端分别贯穿内槽内部的两侧壁并延伸至圆盘外部的两端,卡柱的外部套接有挡板,挡板与卡柱为固定连接,通过挡板可以防止卡柱脱离内槽的内部,从而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使用,卡柱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相对应,且卡柱的形状大小与卡槽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形状为圆环形,且限位环位于幕墙正面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竖柱的位置位于框体正面的左侧。优选的,所述底座为圆形块体,且底座的位置设置在框体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圆槽的内部与底座的外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圆盘的形状为圆形板体,圆盘的直径与底座的直径大小相同。优选的,所述挡板为圆环形板体,且挡板的外部与内槽的内壁相贴合。(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当用户需要将幕墙在框体的内部打开通风时,此时用户转动位于幕墙下方的圆盘,圆盘转动带动圆柱转动,当圆柱转动时会使线绳在圆柱的外部不断缠绕,此时线绳缩短从而向上产生拉力,线绳向下开始收拢,此时线绳对幕墙施加拉力,且线绳受到固定柱的支撑进而使向下的拉力改变为向框体前侧的拉力,此时幕墙通过线绳在框体的内部向前转动,此时用户即可打开幕墙,通过线绳对幕墙产生的拉力幕墙打开,使用户不用爬到房间的高处去将幕墙进行打开通风,使用户打开幕墙时更加的便捷,且有效的提高了用户打开幕墙时的安全性。2、该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当用户转动圆盘将幕墙打开至合适的位置时,此时用户将卡柱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对准,随后用户将卡柱向圆盘的后侧进行按压,此时卡柱经由内槽的内部向卡槽的内部移动,直至卡柱的后端与卡槽的内部相卡合,此时圆盘经由卡柱限位在底座的前端,同时圆盘对圆柱进行限位,从而通过圆柱使线绳进行固定,此时幕墙固定在框体的内部,通过线绳对幕墙的固定,使幕墙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而重新闭合,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幕墙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体、2幕墙、3开关机构、31固定柱、32线绳、33底座、34卡柱、35圆盘、36凹槽、37卡槽、38圆柱、39挡板、310内槽、311圆槽、4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包括框体1与幕墙2,框体1的形状为方形环体,框体1为用来固定幕墙2的框架,幕墙2的顶端铰接在框体1内部的上壁,幕墙2可以在框体1的内部进行转动,幕墙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4,限位环4的形状为圆环形,且限位环4位于幕墙2正面的下方,框体1的外部设置有开关机构3,开关机构3用来控制幕墙2在框体1内部转动的幅度,开关机构3包括固定柱31与底座33,固定柱31的形状为L形,固定柱31包括横柱与竖柱,竖柱的后端固定安装在框体1的外表面上,且竖柱的位置位于框体1正面的左侧,竖柱远离框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柱,且横柱的最左端位于竖柱的前端上,横柱的宽度与竖柱的宽度一致,固定柱31的右端开设有凹槽36,凹槽36为环形槽口,凹槽36的内部呈圆柱形,凹槽36的外部套接缠绕有线绳32,线绳3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环4的内部,通过线绳32对幕墙2进行拉动,使幕墙2可以通过线绳32来控制在框体1内部转动的幅度。底座33为圆形块体,且底座33的位置设置在框体1的正下方,底座33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底座33的正面开设有圆槽311,圆槽311的内部与底座33的外部相连通,底座33的正面开设有六个卡槽37,卡槽37为圆形凹槽,且六个卡槽37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包括框体(1)与幕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2)的顶端铰接在框体(1)内部的上壁,幕墙(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4),框体(1)的外部设置有开关机构(3),开关机构(3)包括固定柱(31),固定柱(31)的右端开设有凹槽(36),凹槽(36)的外部套接缠绕有线绳(32),线绳(3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环(4)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包括框体(1)与幕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2)的顶端铰接在框体(1)内部的上壁,幕墙(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4),框体(1)的外部设置有开关机构(3),开关机构(3)包括固定柱(31),固定柱(31)的右端开设有凹槽(36),凹槽(36)的外部套接缠绕有线绳(32),线绳(3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环(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1)包括横柱与竖柱,竖柱的后端固定安装在框体(1)的外表面上,竖柱远离框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光房用可调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3)还包括底座(33),底座(33)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底座(33)的正面开设有圆槽(311),底座(33)的正面开设有六个卡槽(37),且六个卡槽(37)等分设置在圆槽(311)外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涛张志博郭栋王丽敏尹文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津大幕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