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167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下端四角位置处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呈十字型,支脚的上端穿过框架,下端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端,左端及右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一、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框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端;该支撑底座用于安装在集装箱房屋的底部,能够避免集装箱房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发生锈蚀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具有较好的缓冲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房屋,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住房是一种又一次撞击时尚潮流的建筑体系,可随时随地移动到各地,为人们带来更方便的舒适生活,根据人员数量的不同,可制作大小不一的集装箱住房,一般集装箱住房多用于临时居住,建筑工地最为常见,集装箱在工地一般充当办公室,工人休息室,可多角色转化,移动方便,价格低。但是集装箱住房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一般集装箱住房没有底座,这样的住房长期与底面接触会导致住房底面遭到腐蚀,影响住房使用寿命,如果用其他物体垫出一片高地出来则耗时耗力;2.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房屋抗震效果不好。尤其是在抗震救灾地或者地震频发的地方,对于集装箱房屋的抗震性有较高的要求,集装箱房屋除了能够实现快速拼接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避免集装箱房屋倒塌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该支撑底座用于安装在集装箱房屋的底部,能够避免集装箱房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发生锈蚀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具有较好的缓冲抗震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下端四角位置处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呈十字型,支脚的上端穿过框架,下端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端,左端及右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一、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框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端。所述第一、二缓冲机构均包括连接杆、转轴、导轮、支撑杆、阻力弹簧、导筒、推板、阻力板及呈对称设置在框架下端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导轮转动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安装在支撑板的滑槽内,且安装后导轮的滚动面与框架底部接触,所述阻力板滑动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导筒安装在框架上,所述阻力弹簧及推板置于导筒内,且阻力弹簧一端与导筒侧壁连接,一端与推板连接,所述推板能够在导筒内移动,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推板连接,一端与阻力板连接,在阻力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阻力板与导轮接触且能够将导轮向支脚方向推动,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转轴铰接,另一端与支脚的左端或者右端铰接。所述支脚下端设有呈十字型分布的连接板。所述支脚上端与框架之间设有直线轴承。所述支脚上端连接有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支撑弹簧和设置在支脚上端的环形板,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支脚上端,且一端与框架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安装在框架上的集装箱房屋的抗震性能,使的集装箱房屋的抗震性能更佳,在地震多发或者抗震救灾中使用,不会发生二次倒塌,其安全性更高。并且,本技术能够将集装箱房屋与地面进行隔开,避免地面上的雨水、泥土等物质对集装箱房屋发生锈蚀,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支脚能够使得集装箱房屋与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提高其通风性能,避免地气进入集装箱房屋内。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三缓冲机构与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进行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支脚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框架,2支脚,201上端,202支撑端,203左端,204右端,3第一缓冲机构,4第二缓冲机构,301连接杆,302转轴,303导轮,304支撑杆,305阻力弹簧,306导筒,307推板,308阻力板,309支撑板,310连接板,311滑槽,5直线轴承,6第三缓冲机构,601支撑弹簧,602环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下端四角位置处设有支脚2,所述支脚2呈十字型,支脚2的上端201穿过框架1,下端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端202,左端203及右端204分别连接有第一缓冲机构3和第二缓冲机构4,在第一、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框架1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端202。本技术用于安装在集装箱房屋的底部。这样,通过设置的支脚2对框架1进行支撑,进而使得集装箱房屋离开地面,避免其与地面接触发生锈蚀,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框架1对集装箱房屋进行支撑,能够使得集装箱房屋底部透气性更好。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框架1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端202,这样,在地震或者发生余震时,第一、二缓冲机构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抗震效果,同时设置的框架1集装箱房屋的底部进行加固,使得集装箱房屋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其安全性能。其中,所述第一、二缓冲机构均包括连接杆301、转轴302、导轮303、支撑杆304、阻力弹簧305、导筒306、推板307、阻力板308及呈对称设置在框架1下端的两个支撑板309,所述支撑板309上设有滑槽311,所述导轮303转动安装在转轴302上,所述转轴302安装在支撑板309的滑槽311内,且安装后导轮303的滚动面与框架1底部接触,所述阻力板308滑动设置在两个支撑板309之间,所述导筒306安装在框架1上,所述阻力弹簧305及推板307置于导筒306内,且阻力弹簧305一端与导筒306侧壁连接,一端与推板307连接,所述推板307能够在导筒306内移动,所述支撑杆304一端与推板307连接,一端与阻力板308连接,在阻力弹簧305的作用下,所述阻力板308与导轮303接触且能够将导轮303向支脚2方向推动,所述连接杆301一端与所述转轴302铰接,另一端与支脚2的左端203或者右端204铰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二缓冲机构中的接杆301分别与支脚2的左端203或者右端204铰接。这样,使得第一、二缓冲机构共同协作达到缓冲抗震的目的,将框架1与集装箱房屋底部连接后,在集装箱房屋的重力作用下,集装箱房屋与支撑底座构成一整体,并实现力的平衡,此时,所述阻力弹簧305受压呈压缩状态;在地面发生震动时,由于连接杆301分别与支脚2及转轴302进行连接,此时,振动将会通过支脚2、连接杆301、转轴302、阻力板308、支撑杆304及推板307,最后传递至阻力弹簧305处,由于震动使得阻力弹簧305实现伸展与压缩,实现缓冲、抗震的目的。其抗震原理如下:由于地面震动打破了第一、二缓冲机构的平衡状态,地面上下移动,使得连接杆301推动转轴302在滑槽311内移动,而导轮303与框架1的下表面接触,实现支撑的目的,转轴302带动导轮303移动,拖动阻力板308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304推动推板307,对阻尼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下端四角位置处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呈十字型,支脚的上端穿过框架,下端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端,左端及右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一、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框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下端四角位置处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呈十字型,支脚的上端穿过框架,下端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端,左端及右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一、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框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房屋抗震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缓冲机构均包括连接杆、转轴、导轮、支撑杆、阻力弹簧、导筒、推板、阻力板及呈对称设置在框架下端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导轮转动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安装在支撑板的滑槽内,且安装后导轮的滚动面与框架底部接触,所述阻力板滑动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导筒安装在框架上,所述阻力弹簧及推板置于导筒内,且阻力弹簧一端与导筒侧壁连接,一端与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勇甘建业付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迪威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四川迪威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