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96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包括坡面、位于坡面底部的坡底以及位于坡面顶部的坡顶,所述坡面平整并且沿坡面铺设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上铺设有一层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铺装有生态砌块,所述生态砌块通过卯榫结构联锁固定,所述生态砌块中开设有植生孔;所述坡底铺设有地砖板;所述坡顶设有路面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护坡工时短、生态砌块联锁紧密不易松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的
,尤其是涉及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众多的中小河流在加固和整治工作中,片面地强调经济发展,再加上治理理念滞后等原因,造成了当前中小河流存在河道淤积严重、防洪能力不足、水质污染严重、河道形态改变、河网水面积不断缩小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将水生态恢复和保持融入到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当中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防御波浪及水流作用侵蚀,在堤、坝迎水面常需要做护坡工程加以保护。传统的水利工程堤、坝护坡一般采用天然砌石或现浇混凝土等方式;天然砌石护坡存在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难以控制、施工工期长、护坡效果差等缺点,且开采天然砌石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现浇混凝土护坡存在施工复杂、效率低、柔性差而不能适应地基变形、易开裂和悬空而难以修复等缺陷;且砌石及现浇混凝土护坡需要一定养护期,存在工程发挥效益延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具有护坡工时短、联锁紧密不易松脱的作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包括坡面、位于坡面底部的坡底以及位于坡面顶部的坡顶,所述坡面平整并且沿坡面铺设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上铺设有一层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铺装有生态砌块,所述生态砌块通过卯榫结构联锁固定,所述生态砌块中开设有孔洞,孔洞包括植生孔和/或消力坎;所述坡底铺设有地砖板;所述坡顶设有路面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具有耐腐蚀、防虫蛀、透水性好、施工方便的特点,对水土流失具有防护作用;碎石层具有隔离坡面水土的作用,使得坡面不易产生水土流失;植生孔中能种植植物,起到绿化、加固坡面的作用,植生孔能在消力坎中种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砌块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对称的榫槽,所述生态砌块两侧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设有榫簧,两块所述生态砌块沿长度方向拼接并且两块抵接的榫簧部分与榫槽间隙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砌块之间能通过榫卯结构间隙配合,从而使得整合坡面的生态砌块牢固地镶嵌在坡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榫槽为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的结构简单,联锁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砌块的两端设有锚固孔,所述锚固孔中穿插有锚固棒,所述锚固棒固定在碎石层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棒能进一步加强生态砌块在坡面的联锁强度,使得坡面的生态砌块不易受雨水的冲击而滑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砌块铺设的间隙填充有沙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沙土能增加生态砌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生态砌块之间紧密配合,不易松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砌块在坡面下沿与地砖板的交接处浇筑有下混凝土带,所述生态砌块在坡面上沿与路面砖的交接处浇筑有上混凝土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砌块在坡面的上沿以及下沿分别浇筑有上混凝土带以及下混凝土带,能起到加固生态砌块在坡面边沿的作用,使得生态砌块牢固地限定在坡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生孔中敷设沙土并种上植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植物能起到绿化、加固水土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坡面部分生态砌块的植生孔中的植物为耐淹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坡面较为潮湿,耐淹草能在潮湿的土壤中生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坡面部分生态砌块在消力坎中填充有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能增加生态砌块在坡面上的牢固程度,固防堤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在消力坎中填充的高度为1/3~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混凝土的消力坎还起到了水流消能作用,当流速较快的水流通过凹凸不平的消力坎时,水流产生水跃,使得水面上产生摩擦被并掺气,流速较快的水被掺气的水减慢了速度,使水流速下降,便减轻水流对坡面的侵蚀,使得生态砌块不易被冲刷破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生态砌块采用卯榫配合的结构,使得生态砌块联锁紧密,生态砌块联锁性能强,一旦铺设,生态砌块之间的的配合使之不易撬开、松脱,能加固坡面,护坡工时短;2.生态砌块的填充混凝土后形成了消力坎,消力坎具有水流消能作用,使得经过所述生态砌块的水流内部产生摩擦而起到减缓水流速的作用,加固坡面。3.生态砌块的孔洞中还能种植耐淹草,有利于绿化,加固水土。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1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1生态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2生态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3生态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4生态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坡面;11、土工布;12、碎石层;2、坡底;21、地砖板;3、坡顶;31、路面砖;4、生态砌块;41、孔洞;411、植生孔;412、消力坎;42、燕尾槽;43、燕尾榫;44、锚固孔;45、锚固棒;5、耐淹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包括坡面1、坡底2以及坡顶3。坡面1为堤坝朝河道一侧的斜面,坡底2为坡面1下方所在的平面,坡顶3为坡面1上方所在的平面。坡底2铺设有混凝土预先浇筑的地砖板21;坡顶3铺设有路面砖31。坡面1根据设计坡度找平、夯实,使得坡面1平整、密实。坡面1上铺设有土工布11,土工布11使用塑料纤维制成,在干湿状态下都能保持充分其拉伸强度;并且土工布11具有耐腐蚀、防虫蛀、透水性好、施工方便的特点,对水土流失具有防护作用。土工布11上铺设有碎石层12,碎石层12具有隔离坡面1水土的作用,使得坡面1不易产生水土流失。碎石层12在坡面1上铺设平整,并且碎石层12上平铺有生态砌块4。参照图2,生态砌块4两侧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燕尾槽42,燕尾槽42形状呈对称的梯台形镂空,梯台形的短边朝外。生态砌块4在燕尾槽42的两端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燕尾榫43,燕尾榫43地形状为燕尾槽42沿中心线分割的一半。这样的设置使得两块生态砖前后拼接时,生态砖前后拼接的面紧密贴合,并且生态砖两端的燕尾榫43组合起来的形状与燕尾槽42的形状一致,两个拼接的燕尾榫43能与燕尾槽42实现紧密配合,从而使得生态砌块4起到联锁作用。生态砌块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锚固孔44,锚固孔44贯穿生态砌块4的上下表面,锚固孔44中穿插有锚固棒45,锚固棒45长度大于锚固孔44深度,并且锚固棒45上端与生态砌块4的上表面相持平,锚固棒45的下端插入碎石层12中,并且在土工布11的上方,不触及土工布11。生态砌块4的锚固孔44与锚固棒45的配合使得生态砌块4在坡面1上相对位置不易改变,生态砌块4与坡面1连接更牢固。生态砌块4之间的间隙采用沙土填充,使得生态砌块4的间隙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包括坡面(1)、位于坡面(1)底部的坡底(2)以及位于坡面(1)顶部的坡顶(3),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1)平整并且沿坡面(1)铺设有土工布(11);所述土工布(11)上铺设有一层碎石层(12),所述碎石层(12)上铺装有生态砌块(4),所述生态砌块(4)通过卯榫结构联锁固定,所述生态砌块(4)中开设有孔洞(41),孔洞(41)包括植生孔(411)和/或消力坎(412);所述坡底(2)铺设有地砖板(21);所述坡顶(3)设有路面砖(31)。/n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包括坡面(1)、位于坡面(1)底部的坡底(2)以及位于坡面(1)顶部的坡顶(3),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1)平整并且沿坡面(1)铺设有土工布(11);所述土工布(11)上铺设有一层碎石层(12),所述碎石层(12)上铺装有生态砌块(4),所述生态砌块(4)通过卯榫结构联锁固定,所述生态砌块(4)中开设有孔洞(41),孔洞(41)包括植生孔(411)和/或消力坎(412);所述坡底(2)铺设有地砖板(21);所述坡顶(3)设有路面砖(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4)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对称的榫槽,所述生态砌块(4)两侧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对称的榫簧,两块所述生态砌块(4)沿长度方向拼接并且两块抵接的榫簧部分与榫槽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为燕尾槽(42),所述榫簧为燕尾榫(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联锁式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4)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东董文杰王圣红袁芬芳贺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能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