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和电视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889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和电视机,所述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与显示屏连接,包括电源板、主板、控制板、逻辑板以及包括设置有多块灯板的发光模组,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扫描切换模块和信号增强模块;所述电源板输出电压信号至扫描切换模块,所述主板输出低压差分信号至逻辑板,并输出SPI信号至信号增强模块;所述信号增强模块输出使能信号至扫描切换模块,并将所述SPI信号增强后输出至灯板;所述扫描切换模块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和所述电压信号动态扫描点亮灯板;所述逻辑板将所述低压差分级信号解码后驱动显示屏显示图像画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信号增强模块能够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和电视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光源
,特别涉及一种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和电视机。
技术介绍
目前,部分电视产品采用Mini-LED作为背光源显示,Mini-LED采用直下式、灯珠小间距设计,通过大数量的密布实现更小范围内的区域调光,相比于传统的背光设计,能够在更小的混光距离内具备更好的亮度均匀性、更高的色彩对比度,可实现终端产品的超薄设计,且节省电能。现有Mini-LED背光源控制技术,采用传统一对一控制方式,即每个控制灯区对应1个恒流驱动芯片的控制通道,当分区数量达千区以上时,恒流控制芯片数量就会急剧上升。而屏体的分区增多,对应的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数据传输量大、速度高、传输线长,使得SPI数据传输过程中易受干扰,导致背光闪烁或屏暗等异常问题。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和电视机,能够有效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与显示屏连接,包括电源板、主板、控制板、逻辑板以及包括设置有多块灯板的发光模组,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扫描切换模块和信号增强模块;所述电源板输出电压信号至所述扫描切换模块,所述主板输出低压差分信号至所述逻辑板,并输出SPI信号至所述信号增强模块;所述信号增强模块输出使能信号至所述扫描切换模块,并将所述SPI信号增强后输出至所述灯板;所述扫描切换模块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和所述电压信号动态扫描点亮所述灯板;所述逻辑板将所述低压差分级信号解码后驱动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画面。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中,所述发光模组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输出反馈信号,并经所述控制板输出至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源板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节所述电压信号。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中,所述电源板和所述控制板之间以及所述控制板和所述主板之间均通过桥接方式连接。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中,所述扫描切换模块包括扫描切换单元;所述扫描切换单元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和所述电压信号动态扫描点亮所述灯板。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中,所述信号增强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第一信号增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输出所述使能信号至所述扫描切换单元,依次控制所述扫描切换单元的导通或断开,并将所述SPI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将所述SPI信号增强后输出至所述灯板。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中,所述灯板上还设置有恒流控制芯片和第二信号增强单元;所述恒流控制芯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输出的所述SPI信号控制流经对应LED灯串的电流;所述第二信号增强单元将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输出的所述SPI信号增强。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中,所述扫描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三极管、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均连接电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均连接电压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使能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保险管、第二保险管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脚,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脚、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脚、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4脚、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5脚、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6脚、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8脚、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9脚、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0脚;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主板;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44脚,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BFB信号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9脚,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8脚,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5脚,所述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4脚,所述第二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3脚,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2脚,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1脚,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扫描切换模块;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接电,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4脚,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十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3脚;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46脚通过所述第一保险管接地、第45脚通过所述第二保险管接电;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五电阻接电,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7脚。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中,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与显示屏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板、主板、控制板、逻辑板以及包括设置有多块灯板的发光模组,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扫描切换模块和信号增强模块;所述电源板输出电压信号至所述扫描切换模块,所述主板输出低压差分信号至所述逻辑板,并输出SPI信号至所述信号增强模块;所述信号增强模块输出使能信号至所述扫描切换模块,并将所述SPI信号增强后输出至所述灯板;所述扫描切换模块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和所述电压信号动态扫描点亮所述灯板;所述逻辑板将所述低压差分级信号解码后驱动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画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与显示屏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板、主板、控制板、逻辑板以及包括设置有多块灯板的发光模组,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扫描切换模块和信号增强模块;所述电源板输出电压信号至所述扫描切换模块,所述主板输出低压差分信号至所述逻辑板,并输出SPI信号至所述信号增强模块;所述信号增强模块输出使能信号至所述扫描切换模块,并将所述SPI信号增强后输出至所述灯板;所述扫描切换模块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和所述电压信号动态扫描点亮所述灯板;所述逻辑板将所述低压差分级信号解码后驱动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输出反馈信号,并经所述控制板输出至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源板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节所述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和所述控制板之间以及所述控制板和所述主板之间均通过桥接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切换模块包括扫描切换单元;所述扫描切换单元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和所述电压信号动态扫描点亮所述灯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增强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第一信号增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输出所述使能信号至所述扫描切换单元,依次控制所述扫描切换单元的导通或断开,并将所述SPI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将所述SPI信号增强后输出至所述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上还设置有恒流控制芯片和第二信号增强单元;所述恒流控制芯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输出的所述SPI信号控制流经对应LED灯串的电流;所述第二信号增强单元将所述第一信号增强单元输出的所述SPI信号增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三极管、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均连接电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均连接电压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使能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ini-LED背光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保险管、第二保险管和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脚,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脚、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脚、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4脚、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5脚、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6脚、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8脚、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9脚、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0脚;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向峰鲍晓杰杨寄桃陈水华盘桥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