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72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翻抛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包括翻抛机主体,所述的翻抛机主体包括机架、行走机构、翻抛机构和提升机构,行走机构通过转向机构改变方向,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行走轮设置在从动轮下方,轨道包括转动轨和固定轨,行走轮位于转动轨上方时,转向电机驱动行走轮转动带动转动轨转动,转动轨与固定轨垂直时,将移动支架设置在转动轨之间,通过在坑槽墙上面的轨道以及翻抛机底部设置转向机构,加上占用空间更小的移动支架,就可以实现移行换槽,节省了占地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
本技术涉及翻抛机
,具体为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
技术介绍
好氧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堆体定期疏松、翻堆、移动,使发酵原料充分接触空气,改善堆体内微生物生长环境,提高堆肥质量。常用的翻抛机械有链板式、滚筒式、螺旋搅拌式等类型,其中链板式翻抛设备具有运行平稳、处理原料种类广、翻堆距离大等独特优势。翻抛机是在抗生素菌渣、城市污泥固体槽式生物发酵处理过程中,起到翻抛、破碎、混合、输送物料的作用。在发酵处理过程中,使用翻抛机可以松散物料,增大物料的通气性能,增大物料内部溶解氧的含量,更利于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加快发酵进程,减短发酵周期。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翻抛机需要对不同的发酵槽内的物料进行翻抛混合,由于翻抛机体积较大,在不同的发酵槽之间移动翻抛机非常不方便,中国专利CN104261924A公开了一种菌渣生物发酵转化腐殖质的槽式翻抛机的调度换行系统,包括翻抛机,还包括至少两条发酵槽和调度车;各发酵槽顶端沿发酵槽长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一轨道;翻抛机可沿第一轨道在发酵槽上移动;调度车包括行走车架、行走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其中,行走车架用于支撑并移动翻抛机,行走车架的顶端、沿与行走车架的行走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轨道;翻抛机可沿第二轨道在行走车架上移动;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相平齐;行走组件设置在行走车架底部,用于控制行走车架的行走;控制组件设置在行走车架的前端和后端,用于控制翻抛机在发酵槽与行走车架之间移动,实现在不同发酵槽之间方便的移动翻抛机。这种换行系统需要另外设置车架,需占用另外比较大的空间和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坑槽墙上面的轨道以及翻抛机底部设置转向机构,加上占用空间更小的移动支架,就可以实现移行换槽,节省了占地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包括翻抛机主体,所述的翻抛机主体包括机架、行走机构、翻抛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的机架下方设有行走机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和行走电机,行走电机驱动行走轮运动,四个所述的行走轮设置在机架下方并两两横跨在坑槽墙上面的轨道上,所述的翻抛机构通过动力机构的翻抛电机带动链条驱动,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电液推杆、钢丝绳和滑轮,所述的电液推杆与钢丝绳连接,钢丝绳跨过滑轮与翻抛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翻抛机构的一端与机架铰接,所述的行走机构通过转向机构改变方向,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的行走轮设置在从动轮下方,所述的轨道包括转动轨和固定轨,行走轮位于转动轨上方时,转向电机驱动行走轮转动带动转动轨转动,转动轨与固定轨垂直时,将移动支架设置在转动轨之间,所述的移动支架上方设有行走轨。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支座一,所述的转向电机设置在支座一上,所述的支座一设有与主动轮配合的轴承座和轴承,所述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配合,所述的从动轮与机架底部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从动轮底部设有支座二,所述的行走轮设置在支座二上,所述的行走电机设置在支座二上。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轨设置在坑槽墙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支架底部设置有支撑杆。优选的,所述的支座一设置在机架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轨与固定轨之间设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行走机构上面安装转向机构,通过改变行走轮的方向,使转动轨之间通过移动支架连通,从而使翻抛机主体从一个坑槽换行到另一个坑槽,节省了占地空间,使用简单,避免了繁琐的使用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支座一设置在机架的侧边,避免了干涉,转动轨与固定轨之间设有间隙,避免了转动时的干涉;移动支架底部设有支撑杆,提高了支撑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升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工作运行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轨道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轨道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机架,2、动力机构,3、提升机构,4、翻抛机构,5、行走机构,6、转向机构,7、轨道,8、移动支架,9、坑槽墙,11、支座一,21、链条,22、翻抛电机,31、电液推杆,32、钢丝绳,33、滑轮,51、支座二,52、行走轮,53、行走电机,61、转向电机,62、主动轮,63、从动轮,71、转动轨,72、固定轨,81、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包括翻抛机主体,所述的翻抛机主体包括机架1、行走机构5、翻抛机构4和提升机构3,所述的机架1下方设有行走机构5,所述的行走机构5包括行走轮52和行走电机53,行走电机53驱动行走轮52运动,四个所述的行走轮52设置在机架1下方并两两横跨在坑槽墙9上面的轨道7上,所述的翻抛机构4通过动力机构2的翻抛电机22带动链条驱动,所述的提升机构3包括电液推杆31、钢丝绳32和滑轮33,所述的电液推杆31与钢丝绳32连接,钢丝绳32跨过滑轮33与翻抛机构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翻抛机构4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所述的行走机构5通过转向机构6改变方向,所述的转向机构6包括转向电机61、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所述的行走轮52设置在从动轮63下方,所述的轨道7包括转动轨71和固定轨72,行走轮52位于转动轨71上方时,转向电机61驱动行走轮52转动带动转动轨71转动,转动轨71与固定轨72垂直时,将移动支架8设置在转动轨71之间,所述的移动支架8上方设有轨道,电液推杆31使翻抛机构4升降,当翻抛机构4与机架1平行时,即可进行转向操作,此时行走轮52位于转动轨71的上方,四个行走轮52对应四个转动轨71,此时关闭行走电机53,行走电机53自锁,避免行走轮52再次转动,此时将移动支架8连接,移动支架8上的行走轨与四个两两连接于两个坑槽之间的转动轨71形成横向移动轨道,两个坑槽之间的三个坑槽墙9之间都通过移动支架8连接,将移动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在坑槽墙9上,此时开启行走电机53,设定好移动距离,当翻抛机主体运行至下一个坑槽墙9上面的转动轨71上方时停止移动,此时再次开启转向电机61调整方向,转动轨71和固定轨72之间形成纵向移动轨道,用于翻抛机的翻抛动作。进一步的,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包括翻抛机主体,所述的翻抛机主体包括机架(1)、行走机构(5)、翻抛机构(4)和提升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下方设有行走机构(5),所述的行走机构(5)包括行走轮(52)和行走电机(53),行走电机(53)驱动行走轮(52)运动,四个所述的行走轮(52)设置在机架(1)下方并两两横跨在坑槽墙(9)上面的轨道(7)上,所述的翻抛机构(4)通过动力机构(2)的翻抛电机(22)带动链条(21)驱动,所述的提升机构(3)包括电液推杆(31)、钢丝绳(32)和滑轮(33),所述的电液推杆(31)与钢丝绳(32)连接,钢丝绳(32)跨过滑轮(33)与翻抛机构(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翻抛机构(4)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所述的行走机构(5)通过转向机构(6)改变方向,所述的转向机构(6)包括转向电机(61)、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所述的行走轮(52)设置在从动轮(63)下方,所述的轨道(7)包括转动轨(71)和固定轨(72),行走轮(52)位于转动轨(71)上方时,转向电机(61)驱动行走轮(52)转动带动转动轨(71)转动,转动轨(71)与固定轨(72)垂直时,将移动支架(8)设置在转动轨(71)之间,所述的移动支架(8)上方设有行走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板式可移行换槽的翻抛设备,包括翻抛机主体,所述的翻抛机主体包括机架(1)、行走机构(5)、翻抛机构(4)和提升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下方设有行走机构(5),所述的行走机构(5)包括行走轮(52)和行走电机(53),行走电机(53)驱动行走轮(52)运动,四个所述的行走轮(52)设置在机架(1)下方并两两横跨在坑槽墙(9)上面的轨道(7)上,所述的翻抛机构(4)通过动力机构(2)的翻抛电机(22)带动链条(21)驱动,所述的提升机构(3)包括电液推杆(31)、钢丝绳(32)和滑轮(33),所述的电液推杆(31)与钢丝绳(32)连接,钢丝绳(32)跨过滑轮(33)与翻抛机构(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翻抛机构(4)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所述的行走机构(5)通过转向机构(6)改变方向,所述的转向机构(6)包括转向电机(61)、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所述的行走轮(52)设置在从动轮(63)下方,所述的轨道(7)包括转动轨(71)和固定轨(72),行走轮(52)位于转动轨(71)上方时,转向电机(61)驱动行走轮(52)转动带动转动轨(71)转动,转动轨(71)与固定轨(72)垂直时,将移动支架(8)设置在转动轨(71)之间,所述的移动支架(8)上方设有行走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强董晓霞宫志远辛淑荣孙中涛韩建东刘盛林黄春燕张元祺安森杨鹏段淑萍陶保振李瑾谢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