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晶体制备用炉体的工艺参数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
技术介绍
长晶炉,作为一种用于晶体生长的炉体,其工作原理是将晶体原料放置于炉体中,而晶体原料在通过一定温度、压力、浓度、介质、pH等条件下由气相、液相、固相转化,形成特定线度尺寸晶体。目前,在炉体长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与本分由人工进行备份,但不可避免的存在数据安全性问题及数据丢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自动实现数据多重备份的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本地炉体长晶数据源,将数据分离为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炉体温度数据存储于炉体温度数据库,长晶分析数据存储于长晶分析数据库;步骤2、将步骤1中炉体温度数据库中的数据、长晶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路由器连接防火墙,同步传输到数据存储服务器A、云服务器上进行备份;步骤3、将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再次进行数据分离,分离为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用于输出备份数据;步骤4、将数据存储服务器A的数据传输到磁盘矩阵,磁盘矩阵包括磁盘A、磁盘B、磁盘C,磁盘A、磁盘B、磁盘C分别单独备份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用于输出备份数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步骤1中采集本地炉体长晶数据源的模块型号为K-8623以太网IO8路开关量输入8路继电器输出模块。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步骤1中数据分离方法为三个步骤,包括数据抽离、数据清理、数据加载步骤:数据抽取:数据在抽取后最终是要放入数据仓库中,因此数据抽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按照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格式转入到数据仓库中,其主要任务就是统一数据格式。较为简单的情况是数据源与数据仓库使用相同的数据库,此时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自带的数据库连接功能,这样就可将数据仓库服务器与原系统连接起来,直接进行SQL查询。另一种情况是当数据源于数据仓库使用不同关系型数据库时,就需要先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导出成为指定格式的文本文件或者其他格式的文件类型,再将得到的数据库文件导入到指定的数据库,最后便于分析时候统一抽取需要的数据。数据清理:数据清洗包含缺失数据处理、重复数据处理、异常数据处理及不一致数据整理四部分。这部分是直接处理数据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结果,因此十分重要。数据缺失是数据库中常有的情况,但是为了得到完备的信息表用于数据挖掘,就必须解决数据缺失的情况。数据加载:在数据加载到数据库的过程中,分为全量加载和增量加载两种方式。全量加载是指全表删除后再进行数据加载的方式;增量加载是指目标表仅更新源表变化的数据。全量加载从技术角度上说,比增量加载要简单很多。一般只要在数据加载之前,清空目标表,再全量导入源表数据即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步骤2中的数据存储服务器A为本地单机本分数据库,其参数为类别机架式,结构:2U,CPU型号:XeonSilver4110,标配CPU数量:1颗,内存类型:DDR4,内存容量:16GB,硬盘接口类型:SATA,标配硬盘容量:2TB。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步骤2中的云服务器的参数为处理器:2核,内存:4G,带宽:5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步骤3中的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分离方法包括数据抽离、数据清理、数据加载步骤,步骤3中的云服务器上的与本地数据分离方法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步骤4中的磁盘矩阵中磁盘A、磁盘B、磁盘C的参数分别为容量:250G,缓存容量:512M,闪存类型:MLC,连续读取最大速度:3400MB/Sec,连续写入最大速度:1500MB/Sec,硬盘尺寸:板卡式固态硬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步骤4构建磁盘矩阵提高了存储容量,其次,多台磁盘驱动器可并行工作,提高了数据传输率,RAID技术(磁盘阵列是由很多块独立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提供了比通常的磁盘存储更高的性能指标、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可用性,同时解决CPU性能的瓶颈问题,RAID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个缺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数据存储服务器A、云服务器两个存储之间的复制是完全实时的,不存在任何时间延时;数据存储服务器A、云服务器之间的切换时间小于500ms,以确保系统存储时不产生延时;磁盘A、磁盘B、磁盘C的硬盘盘符及分区不因为主备存储之间的切换而改变;服务器的切换,不影响存储之间的初始化,增量同步及数据复制;某一存储设备的计划性停机,不影响整个服务器双机热备系统的工作;存储设备之间使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完成增量同步工作。数据存储服务器A与云服务器构建双机热备,这种方式主要利用数据的同步方式,保证主备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在传统双机热备方式上进行升级,解决传统的双机热备数据保存再本地,而且只能应用于内网进行数据保存的瓶颈,保留传统双机热备的功能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是真正的7×24小时或切换的全冗余方案;通过与云服务器进行双机热备更好的提升存储数据,解决传统双机热备只能数据保存在内网的局限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硬件技术优势,虚拟带库是以磁盘作为介质髙度智能优化的存储设备,以模拟物理磁带库的方式出现并被操控,将磁盘空间模拟成磁带,具有备份速度快、响应时间短的特点,物理磁带库主要由库体、磁带槽位、磁带驱动器、机械手、磁带交换口、控制面板等组成,带有便捷的图形化管理界面,通过一个界面即可管理整个磁带库系统,物理磁带库配备大容量磁带,满足大量历史数据长期保存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系统技术特点,备份/恢复软件支持Unix、Windows>Linux等平台,包含客户端管理、设备介质管理、用户权限和软件许可模块,能够监控备份任务状态和查看备份历史记录等,并提供方便的GUI服务,管理备份策略,发起备份和恢复任务,生成操作记录信息等。该软件自动化程度髙、具有髙扩展性和灵活性,支持多种形式连接的存储环境,具备先进的目录索引结构和介质管理功能,具有髙速并行流、磁带互操作的备份、磁带克隆、跨平台的动态驱动器共享等多种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方案技术特点,一个专业的备份软件配合髙性能的备份设备,能够使损坏的系统迅速起死回生,实现异地备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讲,本地备份无法解决各种人为误操作或突发自然灾害对应用系统造成的威胁与损坏,为保证数据安全,将业务系统的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离信息中心的地点,当应用中心发生灾难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时,能够采取相关措施利用备份系统提供可用数据完成数据恢复,备份数据髙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采集本地炉体长晶数据源,将数据分离为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炉体温度数据存储于炉体温度数据库,长晶分析数据存储于长晶分析数据库;/n步骤2、将步骤1中炉体温度数据库中的数据、长晶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路由器连接防火墙,同步传输到数据存储服务器A、云服务器上进行备份;/n步骤3、将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再次进行数据分离,分离为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用于输出备份数据;/n步骤4、将数据存储服务器A的数据传输到磁盘矩阵,磁盘矩阵包括磁盘A、磁盘B、磁盘C,磁盘A、磁盘B、磁盘C分别单独备份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用于输出备份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本地炉体长晶数据源,将数据分离为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炉体温度数据存储于炉体温度数据库,长晶分析数据存储于长晶分析数据库;
步骤2、将步骤1中炉体温度数据库中的数据、长晶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路由器连接防火墙,同步传输到数据存储服务器A、云服务器上进行备份;
步骤3、将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再次进行数据分离,分离为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用于输出备份数据;
步骤4、将数据存储服务器A的数据传输到磁盘矩阵,磁盘矩阵包括磁盘A、磁盘B、磁盘C,磁盘A、磁盘B、磁盘C分别单独备份炉体温度数据、长晶分析数据,用于输出备份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集本地炉体长晶数据源的模块型号为K-8623以太网IO8路开关量输入8路继电器输出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体长晶数据多重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数据分离方法包括数据抽离、数据清理、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科友半导体产业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