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高器具台面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152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0
一种登高器具台面型材,台面由中部型材和两侧侧部型材水平拼接而成;所述中部型材由两倾斜侧板和第一顶板构成;两所述倾斜侧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两侧,且分别由第一顶板的两端向下弯折而成;所述倾斜侧板均与第顶板形成第一钝角α;两侧部型材对称设于中部型材的两侧,各侧部型材包括第二顶板,该第二顶板与第一顶板同平面;所述第二顶板的内侧连设第二加强件,且第二加强件由第二顶板的内侧向下弯折而成;所述第二加强件与第二顶板形成锐角β,该锐角β与所述第一钝角α匹配;所述第二加强件上设有折弯,该折弯由第二加强件的底部朝向中部型材一侧弯折而成,并与中部型材的倾斜侧板下边缘卡扣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台面型材承载能力强且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登高器具台面型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登高器具,具体涉及梯类、作业台(操作台、工作台)类、脚手架类等登高器具中的台面型材。
技术介绍
现有的梯类、作业台(操作台、工作台)类、脚手架等登高工具都具有用于踩踏的台面。比如工作台,是一种常用的登高作业工具,主要用于提供一高于地面的工作平台,供使用者站立,以方便进行诸如洗车、安装等作业。工作台不仅可以在室内使用,也可在室外使用,除了洗车之用,还可用于装修、维修、取物及置物等。工作台包括一台面,该台面作为工作面供使用者站立,但在使用中,发现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工作台一般由至少两个型材并列拼接而成,由于现有的型材并列拼接仅考虑型材之间的拼合,未考虑型材之间连接,会导致拼接后台面整体承重能力差,不能满足实际作业需求,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增加型材的厚度又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为此,如何提高登高具器台面型材拼接后整体的承载能力是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登高器具台面型材,目的在于提高台面型材拼接后整体的承载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承载能力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登高器具台面型材,包括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以并列方式进行拼接,其创新在于:所述第一型材具有第一顶板和倾斜侧板,在型材的横截面上,倾斜侧板位于第一顶板用于拼接的侧部,并且相对第一顶板呈折弯倾斜状,倾斜侧板与第一顶板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第一钝角。所述第二型材具有第二顶板,第二顶板用于拼接的侧部设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由所述第二顶板在拼接侧部向内折弯的斜板构成,所述斜板与第二顶板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锐角,锐角与所述第一钝角互为补角;所述第一加强件上设有一勾形折弯,该勾形折弯由所述第一加强件的斜板底部朝向自身型材外侧弯折而成。在拼接状态下,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同平面设置,第一型材上的倾斜侧板贴靠第二型材上第一加强件的斜板,其中,所述倾斜侧板的下边缘卡扣配合在所述勾形折弯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顶板的拼接侧部设有第二加强件,该第二加强件包括第一斜段板、第一直段板和第一连接段板,所述第一斜段板顶部与第二顶板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斜段板底部与第一直段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直段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段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段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勾形折弯的底部连接。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斜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该第二连接板由第二斜段板和第二直段板组成,其中,第二斜段板相对第二顶板倾斜,且与所述第一斜段板平行;第二斜段板的上端与第二顶板固定连接,第二斜段板的下端与第二直段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直段板与所述第一直段板平行,第二直段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斜板顶部固定连接。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型材的第一顶板的中部向下凹设一敞口,该敞口相对的两侧壁上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加强件,第三加强件为平板,该平板与所述第一顶板平行。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顶板拼接侧部的另一侧设有L型侧板,L型侧板的左上端与第二顶板固定连接。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设有多条防滑阻尼螺纹。本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效果:在并列相邻拼接的两个型材之间(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将第一型材的拼接侧部设计成倾斜侧板,倾斜侧板与第一型材的顶板呈钝角(第一钝角α);将第二型材的拼接侧部也设计成斜板,该斜板与第一型材的倾斜侧板平行,同时在斜板上对应第一型材的倾斜侧板下边缘设有勾形折弯;在拼接状态下,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并列,两者的顶板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型材上的倾斜侧板贴靠第二型材上的斜板,其中,倾斜侧板的下边缘卡扣配合在勾形折弯处,以此通过拼接处的倾斜侧板的下边缘与勾形折弯卡扣配合将第一型材承载在第二型材上。在实际承载压力时,由于倾斜侧板与斜板贴靠,并且倾斜侧板的下边缘与勾形折弯形成卡扣配合,倾斜侧板与斜板会越压越紧,增大稳定性,而且第一型材承载在第二型材上,使得整体拼接后的承载能力与两者分立并列的承载能力相比有了显著提高。经实验对比采用本技术拼接结构后承载能力提高20-35%。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工作台台面的横截截面图;附图2为图1的分解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变化方案一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变化方案二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中部型材;11.倾斜侧板;12.第一顶板;13.敞口;14.第三加强件;2.侧部型材;21.第二顶板;23.L型侧板;24.第一加强件;25.勾形折弯;26.第二加强件;261.第一斜段板;262.第一直段板;263.第一连接段板;27.第二连接板;271.第二斜段板;272.第二直段板;3.防滑阻尼螺纹;α.第一钝角;γ.第二钝角;β.锐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工作台台面型材如附图1和图2所示,该工作台台面型材由居中的中部型材1(第一型材)与两侧的侧部型材2(第二型材)并列拼接而成。所述中部型材1(第一型材)由两个倾斜侧板11和一个第一顶板12构成。在型材的横截面上,两个倾斜侧板11对应位于第一顶板12的两侧部,且分别由第一顶板12的两端向下弯折而成,其中,每个倾斜侧板11相对第一顶板12呈折弯倾斜状,倾斜侧板11与第一顶板12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第一钝角α。所述第一顶板12的中部向下凹设一敞口13,该敞口13相对的两侧壁上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加强件14,第三加强件14为平板,该平板与所述第一顶板12平行。中部型材1在型材的横截面上,以中心线为左右对称,见图1和图2所示。两个所述侧部型材2(第二型材)对称设于所述中部型材1的两侧,每个侧部型材2包括一第二顶板21,该第二顶板21与所述第一顶板12同平面设置。所述第二顶板21的外侧连设一L型侧板23。所述第二顶板12的内侧连设一第一加强件24,第一加强件24由第二顶板21的内侧向下折弯的斜板构成,所述斜板与第二顶板21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锐角β,锐角β与所述第一钝角α互为补角。所述第一加强件24上设有一勾形折弯25,该勾形折弯25由所述第一加强件24的斜板底部朝向自身型材外侧弯折而成。所述第二顶板21的内侧连接设有一第二加强件26,该第二加强件26包括第一斜段板261、第一直段板262和第一连接段板263,所述第一斜段板261顶部与第二顶板21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斜段板261底部与第一直段板26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直段板26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段板26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段板2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件24上勾形折弯25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直段板262与所述第二顶板21平行,第一直段板262与第一斜段板261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第二钝角γ。所述第二顶板21与所述第一加强件24的斜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27,该第二连接板27由第二斜段板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高器具台面型材,包括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以并列方式进行拼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型材具有第一顶板(12)和倾斜侧板(11),在型材的横截面上,倾斜侧板(11)位于第一顶板(12)用于拼接的侧部,并且相对第一顶板(12)呈折弯倾斜状,倾斜侧板(11)与第一顶板(12)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第一钝角(α);/n所述第二型材具有第二顶板(21),第二顶板(21)用于拼接的侧部设有第一加强件(24),所述第一加强件(24)由所述第二顶板(21)在拼接侧部向内折弯的斜板构成,所述斜板与第二顶板(21)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锐角(β),锐角(β)与所述第一钝角(α)互为补角;所述第一加强件(24)上设有一勾形折弯(25),该勾形折弯(25)由所述第一加强件(24)的斜板底部朝向自身型材外侧弯折而成;/n在拼接状态下,所述第一顶板(12)与第二顶板(21)同平面设置,第一型材上的倾斜侧板(11)贴靠第二型材上第一加强件(24)的斜板,其中,所述倾斜侧板(11)的下边缘卡扣配合在所述勾形折弯(25)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4 CN 20192083610101.一种登高器具台面型材,包括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以并列方式进行拼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材具有第一顶板(12)和倾斜侧板(11),在型材的横截面上,倾斜侧板(11)位于第一顶板(12)用于拼接的侧部,并且相对第一顶板(12)呈折弯倾斜状,倾斜侧板(11)与第一顶板(12)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第一钝角(α);
所述第二型材具有第二顶板(21),第二顶板(21)用于拼接的侧部设有第一加强件(24),所述第一加强件(24)由所述第二顶板(21)在拼接侧部向内折弯的斜板构成,所述斜板与第二顶板(21)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锐角(β),锐角(β)与所述第一钝角(α)互为补角;所述第一加强件(24)上设有一勾形折弯(25),该勾形折弯(25)由所述第一加强件(24)的斜板底部朝向自身型材外侧弯折而成;
在拼接状态下,所述第一顶板(12)与第二顶板(21)同平面设置,第一型材上的倾斜侧板(11)贴靠第二型材上第一加强件(24)的斜板,其中,所述倾斜侧板(11)的下边缘卡扣配合在所述勾形折弯(25)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高器具台面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板(21)的拼接侧部设有第二加强件(26),该第二加强件(26)包括第一斜段板(261)、第一直段板(262)和第一连接段板(263),所述第一斜段板(261)顶部与第二顶板(21)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斜段板(261)底部与第一直段板(26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直段板(26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段板(26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段板(2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件(24)上勾形折弯(25)的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高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燕陈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