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95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9
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包括辊体、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辊体的前面中部开设纵向的通孔,通孔设有转轴,转轴与辊体的中心线共线,转轴的外周固定安装数组连杆,每组包括数根连杆,弧形板的圆心位于转轴的中心线上,透槽内设有刀片,刀片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弧形板的底面,刀片的下端位于辊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轴承座上,因此经辊体切割后的建筑模板纸的尺寸统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采用辊体与刀片相互配合的方式对建筑模板纸进行强性加压和尺寸切割,一个结构同时完成两道工序,不仅节省了生产空间简化了生产过程,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用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
本技术属于造纸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
技术介绍
随着基建的发展,建筑单位为了提高建筑模板的重复利用率,选择在建筑模板的外部贴上模板纸,而模板纸对于强度和抗压性的要求比一般的纸品要求高很多,因此在造纸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强性加压辊来提升纸品的强度和抗压度,建筑模板纸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规定的尺寸,现有技术中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和纸品尺寸切割属于两道工序,过程复杂,设备占用的空间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包括辊体、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辊体的前面中部开设纵向的通孔,通孔设有转轴,转轴与辊体的中心线共线,转轴的外周固定安装数组连杆,每组包括数根连杆,连杆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通孔的内壁,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凸轮,凸轮分别连接纵向的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轴承座,辊体的内壁开设透槽,透槽前后、上下均通透,辊体的内部设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圆心位于转轴的中心线上,凸轮的底部与弧形板的顶面接触配合,弧形板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数根弹簧的上端,弹簧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通孔的内壁,弹簧均匀分布于透槽的两侧方,透槽内设有刀片,刀片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弧形板的底面,刀片的下端位于辊体的外部。如上所述的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所述的辊体外侧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内侧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内侧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内侧设置有内芯。如上所述的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所述的弧形板的前面开设弧形槽,弧形槽的底壁开设竖向透槽,竖向透槽上下通透且前面与外部相通,弧形槽内设有与之插接配合的插板,插板的底面固定安装刀片,刀片的下部贯穿竖向透槽且与之活动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所述的插板的顶面开设数个纵向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前后通透,弧形槽的顶壁固定安装数个与弧形凹槽相对应的凸起,凸起与弧形凹槽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所述的透槽的下端分别为圆角结构。如上所述的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所述的弧形板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面固定连接通孔的内壁。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使用时,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轴承座上,轴承座分别固定安装在造纸生产线末端,转轴作为整个辊体的动力输入,完成前一工序的建筑模板纸一端从辊体的一侧沿X轴方向移动直至位于辊体下方且与辊体底部接触配合,辊体的下方应配合设置承重辊或托板,以使建筑模板纸平稳移动,转轴的转动带动连杆的转动,连杆的转动带动辊体转动,辊体的转动带动弧形板、刀片随之转动,由于凸轮通过固定杆与轴承座固定连接,因此在辊体转动的过程中凸轮保持静止状态,当辊体转动一周时,弧形板随辊体转动至与凸轮的凸出部位,凸轮的凸出部位对弧形板施加向下的力,弧形板向下移动原本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弹簧被压缩,刀片随弧形板向下移动,刀片的尖锐部分与辊体下方的建筑模板纸接触并将其进行切割,辊体对其下方的建筑模板纸完成强性加压以及一次切割,由于建筑模板纸不断的沿X轴方向移动,辊体也处于转动状态,辊体能够连续对建筑模板纸进行强性加压以及尺寸切割,且由于每次进行切割时,辊体所转动的外周长度一致,因此经辊体切割后的建筑模板纸的尺寸统一;本技术设计合理,采用辊体与刀片相互配合的方式对建筑模板纸进行强性加压和尺寸切割,一个结构同时完成两道工序,不仅节省了生产空间简化了生产过程,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用性强,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Ⅱ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如图所示,包括辊体1、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辊体1的前面中部开设纵向的通孔2,通孔2设有转轴3,转轴3与辊体1的中心线共线,转轴3的外周固定安装数组连杆4,每组包括数根连杆4,连杆4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通孔2的内壁,转轴3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凸轮5,凸轮5分别连接纵向的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杆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轴承座,辊体1的内壁开设透槽7,透槽7前后、上下均通透,辊体1的内部设有弧形板8,弧形板8的圆心位于转轴3的中心线上,凸轮5的底部与弧形板8的顶面接触配合,弧形板8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数根弹簧9的上端,弹簧9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通孔2的内壁,弹簧9均匀分布于透槽7的两侧方,透槽7内设有刀片10,刀片10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弧形板8的底面,刀片10的下端位于辊体1的外部。本技术在使用时,转轴3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轴承座上,轴承座分别固定安装在造纸生产线末端,转轴3作为整个辊体1的动力输入,完成前一工序的建筑模板纸一端从辊体1的一侧沿X轴方向移动直至位于辊体1下方且与辊体1底部接触配合,辊体1的下方应配合设置承重辊或托板,以使建筑模板纸平稳移动,转轴3的转动带动连杆4的转动,连杆4的转动带动辊体1转动,辊体1的转动带动弧形板8、刀片10随之转动,由于凸轮5通过固定杆6与轴承座固定连接,因此在辊体1转动的过程中凸轮5保持静止状态,当辊体1转动一周时,弧形板8随辊体1转动至与凸轮5的凸出部位,凸轮5的凸出部位对弧形板8施加向下的力,弧形板8向下移动原本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弹簧9被压缩,刀片10随弧形板8向下移动,刀片10的尖锐部分与辊体1下方的建筑模板纸接触并将其进行切割,辊体1对其下方的建筑模板纸完成强性加压以及一次切割,由于建筑模板纸不断的沿X轴方向移动,辊体1也处于转动状态,辊体1能够连续对建筑模板纸进行强性加压以及尺寸切割,且由于每次进行切割时,辊体1所转动的外周长度一致,因此经辊体1切割后的建筑模板纸的尺寸统一;本技术设计合理,采用辊体1与刀片10相互配合的方式对建筑模板纸进行强性加压和尺寸切割,一个结构同时完成两道工序,不仅节省了生产空间简化了生产过程,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用性强,值得推广使用。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辊体1外侧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内侧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内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包括辊体(1)、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辊体(1)的前面中部开设纵向的通孔(2),通孔(2)设有转轴(3),转轴(3)与辊体(1)的中心线共线,转轴(3)的外周固定安装数组连杆(4),每组包括数根连杆(4),连杆(4)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通孔(2)的内壁,转轴(3)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凸轮(5),凸轮(5)分别连接纵向的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杆(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轴承座,辊体(1)的内壁开设透槽(7),透槽(7)前后、上下均通透,辊体(1)的内部设有弧形板(8),弧形板(8)的圆心位于转轴(3)的中心线上,凸轮(5)的底部与弧形板(8)的顶面接触配合,弧形板(8)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数根弹簧(9)的上端,弹簧(9)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通孔(2)的内壁,弹簧(9)均匀分布于透槽(7)的两侧方,透槽(7)内设有刀片(10),刀片(10)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弧形板(8)的底面,刀片(10)的下端位于辊体(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包括辊体(1)、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辊体(1)的前面中部开设纵向的通孔(2),通孔(2)设有转轴(3),转轴(3)与辊体(1)的中心线共线,转轴(3)的外周固定安装数组连杆(4),每组包括数根连杆(4),连杆(4)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通孔(2)的内壁,转轴(3)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凸轮(5),凸轮(5)分别连接纵向的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杆(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轴承座,辊体(1)的内壁开设透槽(7),透槽(7)前后、上下均通透,辊体(1)的内部设有弧形板(8),弧形板(8)的圆心位于转轴(3)的中心线上,凸轮(5)的底部与弧形板(8)的顶面接触配合,弧形板(8)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数根弹簧(9)的上端,弹簧(9)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通孔(2)的内壁,弹簧(9)均匀分布于透槽(7)的两侧方,透槽(7)内设有刀片(10),刀片(10)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弧形板(8)的底面,刀片(10)的下端位于辊体(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棕色建筑模板纸的强性加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体(1)外侧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内侧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琪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大展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