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87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涉及热流体及石油采集输送管道设备技术领域,该管道组件包括管道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上端的接箍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下端的接头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内部的内芯管,在所述管道主体和所述内芯管之间设置主保温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用以解决用于热流体采集过程中管道用到“内保温管”时的密封、定位、固定及使用问题,其保温效果好、成本低,通过接箍主体和接头主体的配合使用,使内芯管的密封性能大大提高,组件的生产过程在工厂完成,在油田现场作业与常规油管作业的操作过程基本一样,同时整体可拆卸,便于管道加工后维护,便于材料的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流体及石油采集输送管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
技术介绍
常用的传统采油方式是有杆抽油,即钢质油管通过接篐连接,而油管中用钢质抽油杆连接井底的抽油泵,井底的温度梯度大概在每100米提高3℃,加上地面基础温度,一般2000米的油井的起始液体温度在60-80℃。通过抽油杆的上下往返运动,将井下液体提升至地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钢管的散热作用,使得管内的液体温度逐步下降,液体中的蜡质逐步析出,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油井的正常出液。为了防止油井结蜡和清蜡,需要通过抽油杆加热、油井热洗、加化学药剂等措施,需要耗能、耗材、耗时、耗人力和费用。同时抽油杆在油管内抽动,两者间的接触摩擦,容易造成油管或者油杆的磨损。为了解决抽油管结蜡问题,人们在不断探索,其中一个方法是在油管内做保温层(称之为“内保温管”),以提高管内液体温度,从而减缓乃至避免油管结蜡。同样的,在对地下热水、地热蒸汽以及载热气体等存于地下、温度高于正常值的各种热流体的采集运输过程中,也需要在管道中采用同样的保温层结构来提高管内流体的温度,为了使得该内保温油管能够反复使用和便于检维修,小口径芯管放入常规油管后,其两端必须密封,即可拆卸,现有的油管接箍如图5所示,从其结构可以看出传统的接箍及接箍方式不具备对内芯管的完全密封及定位、固定的功能,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对于内保温管及管道的连接组合至少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是采用“内保温管”后管道的接箍连接方式会发生变化,操作工在接头时不适应、需重新培训,组装及后续油井作业的操作方法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现场施工质量降低;其次由于管材加工精度问题,特别是采用旧油管时,尺寸和表面平整度、粗糙度都难控制,所以密封效果会受较大的影响;由于密封结构一般在油管的两端或者在接箍上,因为热胀冷缩造成的长度变化和油管在油田现场紧固作业时上下两个接箍间可能产生角度位移,同样对密封效果会有不良影响;最后是现有常见接箍的密封性、防腐蚀性能和重复使用性不高,使用成本、维护成本高。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思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以解决用于热流体采集过程中管道用到“内保温管”时的密封、定位、固定及使用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该管道组件包括管道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上端的接箍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下端的接头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内部的内芯管,在所述管道主体和所述内芯管之间设置主保温层;所述内芯管的两端具有凸起的台阶部,在所述台阶部上开设有密封沟槽,所述密封沟槽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接箍主体的内壁由两端从外到朝向中心的位置处设置有管道连接部,所述接箍主体的内壁在两个所述管道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开设有一用于所述内芯管固定的定位沟槽、一用于所述内芯管端部密封的上密封面,所述延伸部在靠近与之相邻的所述管道连接部处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定位沟槽,所述定位沟槽中安装有孔用挡圈,所述内芯管一端的台阶部安装在所述上密封面上;所述接头主体内部从一侧到另一侧设置有内安装部、下密封面,所述内安装部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管道主体下端直接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内芯管另一端的台阶部安装在所述下密封面上;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安装部,所述外安装部上具有外螺纹。进一步的,所述下密封面设置在所述内安装部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接头主体内部的端面,外安装部延伸至与接头主体上下密封面同一侧的端面,所述外安装部的长度小于密封面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接箍主体、接头主体的材料采用钢级为J55、K55、N80、L80或P110的金属材料制得。进一步的,所述接箍主体、接头主体的外径采用尺寸范围为30mm~300mm,所述接箍主体、接头主体的内径采用尺寸范围为25mm~250mm,所述接箍主体、接头主体的壁厚采用的尺寸范围为5mm~50mm。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台阶部上具有两个所述密封沟槽,每个所述密封沟槽中安装有一个所述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密封圈形状采用“O”型或星型。进一步的,所述主保温层和补充保温层的材料采用气凝胶毡或双组分聚氨酯。更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管两端的台阶部采用局部镦厚后进行金加工或采用焊接件焊接后再进行金加工处理。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管内部设置有内衬管。更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管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或耐热聚乙烯制得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属于“内保温”结构,保温效果好、成本低;(2)利用了特种结构的接箍主体和接头主体的配合,由于密封部位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的可控性好,使得内保温的内芯管的密封性能大大提高。如果特种结构的接箍材料使用不锈钢,那么整体的防腐蚀性能和复合管管件的重复使用性都会得到提高;(3)采用没有内衬管的结构适用于无杆抽油和地热井;(4)采用具有内衬管的结构是在注重保温的同时,又考虑了防偏磨和防腐蚀的问题,所以在复合管的最内层衬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等,更适用于有杆抽油,当然在无杆抽油和地热井中使用,效果会更满意;(5)此管道组件的管道主体的保温结构和内芯管、内衬管是可以拆卸的,便于管道加工后维护,便于材料的重复使用;(6)主保温层和补充保温层的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7)此管道组件生产过程都在工厂完成,在油田现场作业与常规油管作业的操作过程基本一样的,不影响油田对油管的常规检查,为工人的操作、后续检查提供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接箍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接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统接箍的半剖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接箍主体;11-管道连接部;12-延伸部;121-定位沟槽;122-上密封面;123-定位块;2-孔用挡圈;3-内芯管;31-台阶部;311-密封沟槽;4-密封圈;5-管道主体;6-主保温层;7-补充保温层;8-接头主体;81-内安装部;82-下密封面;83-外安装部;9-内衬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上端的接箍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下端的接头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内部的内芯管,在所述管道主体和所述内芯管之间设置主保温层;/n所述内芯管的两端具有凸起的台阶部,在所述台阶部上开设有密封沟槽,所述密封沟槽上安装有密封圈;/n所述接箍主体的内壁由两端从外到朝向中心的位置处设置有管道连接部,所述接箍主体的内壁在两个所述管道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开设有一用于所述内芯管固定的定位沟槽、一用于所述内芯管端部密封的上密封面,所述延伸部在靠近与之相邻的所述管道连接部处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定位沟槽,所述定位沟槽中安装有孔用挡圈,所述内芯管一端的台阶部安装在所述上密封面上;/n所述接头主体内部从一侧到另一侧设置有内安装部、下密封面,所述内安装部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管道主体下端直接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内芯管另一端的台阶部安装在所述下密封面上;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安装部,所述外安装部上具有外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上端的接箍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下端的接头主体、安装在所述管道主体内部的内芯管,在所述管道主体和所述内芯管之间设置主保温层;
所述内芯管的两端具有凸起的台阶部,在所述台阶部上开设有密封沟槽,所述密封沟槽上安装有密封圈;
所述接箍主体的内壁由两端从外到朝向中心的位置处设置有管道连接部,所述接箍主体的内壁在两个所述管道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开设有一用于所述内芯管固定的定位沟槽、一用于所述内芯管端部密封的上密封面,所述延伸部在靠近与之相邻的所述管道连接部处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定位沟槽,所述定位沟槽中安装有孔用挡圈,所述内芯管一端的台阶部安装在所述上密封面上;
所述接头主体内部从一侧到另一侧设置有内安装部、下密封面,所述内安装部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管道主体下端直接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内芯管另一端的台阶部安装在所述下密封面上;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安装部,所述外安装部上具有外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面设置在所述内安装部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接头主体内部的端面,外安装部延伸至与接头主体上下密封面同一侧的端面,所述外安装部的长度小于密封面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特种接箍的内保温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箍主体、接头主体的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为群曹征远陈广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冠兆星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