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784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模式切换离合器,所述模式切换离合器构成为对单向模式和自由模式进行切换,在所述单向模式下,传递沿正转方向作用的动力,而阻断沿倒转方向作用的动力,在所述自由模式下,阻断沿正转方向及倒转方向作用的动力。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包括控制用离合器,所述控制用离合器构成为控制转矩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并列地具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专利第5765485中记载了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并列地具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在日本专利第5765485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第一动力传递路径设置有齿轮列及第一离合器,并且在第二动力传递路径设置有无级变速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当在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之间切换动力传递路径的情况下,执行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至离合器控制。然而,在日本专利第5765485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在切换动力传递路径的过渡期间执行离合器至离合器控制,所以需要精密地控制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的转矩容量,会使控制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在并列地具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抑制动力传递路径的切换过渡期间的控制的复杂化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涉及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输入轴;输出轴;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模式切换离合器,所述模式切换离合器构成为对单向模式和自由模式进行切换,在所述单向模式下,传递沿正转方向作用的动力,而阻断沿倒转方向作用的动力,在所述自由模式下,阻断沿正转方向及倒转方向作用的动力。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包括控制用离合器,所述控制用离合器构成为控制转矩容量。在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差动机构,所述差动机构包括:输入部件,所述输入部件被输入动力源的动力;输出部件;以及反作用力部件,通过使所述反作用力部件停止旋转而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沿相反方向旋转。也可以是,所述模式切换离合器被配置成将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相连。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制动器,所述制动器构成为将所述反作用力部件与非旋转构件断开或连接。在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制动器构成为在车辆后退时将所述反作用力部件与非旋转构件连接。也可以是,所述模式切换离合器构成为在车辆后退时切换为所述自由模式。也可以是,所述控制用离合器构成为在车辆后退时释放。在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具有预定的变速比。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包括变速器。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中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定的变速比,被设定为比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中设定的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最大变速比大的值。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在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单向模式并将控制用离合器释放时,能够通过向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传递动力源的动力而进行前进行驶。另外,在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单向模式或自由模式并将控制用离合器卡合时,能够通过向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传递动力源的动力而进行前进行驶。在此,当在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之间切换动力传递路径的切换过渡期间,在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单向模式时,模式切换离合器作为单向离合器发挥功能,因此,利用模式切换离合器在适当的正时自动地对切换过渡期间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的断开或连接进行切换,在切换过渡期间产生的冲击被抑制。另外,由于仅通过对控制用离合器的转矩容量进行控制,就能够进行动力传递路径的切换,因此,能够抑制切换过渡期间的控制的复杂化。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在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单向模式的状态下,在向输入部件输入来自动力源的动力时,该动力经由模式切换离合器向输出部件传递。因此,能够通过向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传递动力而进行前进行驶。另外,在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自由模式并将制动器连接的状态下,在向输入部件传递来自动力源的动力时,通过使反作用力部件停止旋转,从而使输出部件沿相反方向旋转。因此,能够通过向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传递沿车辆后退方向作用的动力而进行后退行驶。像这样,通过切换模式切换离合器的模式及制动器的卡合状态,从而能够进行使用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的前进行驶及后退行驶。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在将制动器卡合时,输出部件相对于输入部件进行反向旋转,但此时,在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单向模式时,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彼此干涉而旋转变得困难。与此相对,通过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自由模式,从而容许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的相对旋转,因此,能够使输出部件进行反向旋转。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由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的变速比比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最大变速比大,所以在将控制用离合器卡合的状态下,模式切换离合器的前后的旋转构件的下游侧(输出轴侧)的转速比模式切换离合器的上游侧(输入轴侧)的旋转部件快。此时,即使在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单向模式的状态下,由于使模式切换离合器空转而将动力传递阻断,所以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的动力传递也被阻断。因此,在通过将控制用离合器卡合并向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传递动力而进行前进行驶的期间,由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被阻断,所以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及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干涉被抑制。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其中:图1是说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周边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在图2中利用由单点划线示出的切割线A切割模式切换离合器而得到的剖视图,且示出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单向模式的状态。图4是在图2中利用由单点划线示出的切割线A切割模式切换离合器而得到的剖视图,且示出将模式切换离合器切换为自由模式的状态。图5是示出对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状态进行切换的各卡合装置的卡合状态的卡合工作表。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切换为齿轮驱动(前进行驶)时的动力传递的流程的示意图。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切换为带驱动时的动力传递的流程的示意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切换为齿轮驱动(后退行驶)时的动力传递的流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附图适当地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及形状等并不一定被准确地描绘出。图1是说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1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中,车辆10具备向驱动轮14传递作为动力源发挥功能的发动机12的动力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以下,称为动力传递装置16)。动力传递装置16设置于发动机12与驱动轮14之间。动力传递装置16在作为非旋转构件的壳体18内具备:作为与发动机12连结的流体式传动装置的公知的变矩器20、与变矩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包括:/n输入轴;/n输出轴;/n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以及/n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其中,/n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模式切换离合器,所述模式切换离合器构成为对单向模式和自由模式进行切换,在所述单向模式下,传递沿正转方向作用的动力,而阻断沿倒转方向作用的动力,在所述自由模式下,阻断沿正转方向及倒转方向作用的动力,并且,/n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包括控制用离合器,所述控制用离合器构成为控制转矩容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1 JP 2019-016423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包括:
输入轴;
输出轴;
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以及
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其中,
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模式切换离合器,所述模式切换离合器构成为对单向模式和自由模式进行切换,在所述单向模式下,传递沿正转方向作用的动力,而阻断沿倒转方向作用的动力,在所述自由模式下,阻断沿正转方向及倒转方向作用的动力,并且,
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包括控制用离合器,所述控制用离合器构成为控制转矩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差动机构,所述差动机构包括:输入部件,所述输入部件被输入动力源的动力;输出部件;以及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形勇介大板慎司二谷启允藤川惠大石义浩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