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静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69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包括窗楣板和窗台板,所述窗楣板和窗台板之间设有两块均竖直设置的玻璃板,所述窗楣板的下侧壁上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上端设有储液腔,所述通风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振动叉,所述振动叉包括上振动板和下振动板,两两相对的所述上振动板和下振动板之间均通过连接细杆固定连接有网板,位于上端的所述网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远离网板的一侧延伸至储液腔内设置,两块所述玻璃板的上端均延伸至通风槽内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机构能调节两块玻璃板与通风槽之间的间隙,从而起到调节通风口大小的作用,在调节通风效果的同时也不会留下较大的通风口,安全性能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意追求生活的品质,这常常体现在家居生活中,智能家居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使人类的家居生活更智能、舒适。在家居生活中,为了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大多传统的窗户常常采用双层玻璃,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夏季,梅雨季节,常常需要开窗进行通风,然而将窗户打开后,窗外的噪音很容易便会进入到室内,从而影响到室内人员的休息或学习,而且,大多传统的窗户的打开方式可分为平开式和外开式,窗户打开时都会留下较大的窗口,较小的孩童容易攀爬到窗户上发生危险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大多传统窗户在进行通风时难以隔离噪音的问题,提供一种在通风时能有效隔离噪音的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包括窗楣板和窗台板,所述窗楣板和窗台板之间设有两块均竖直设置的玻璃板,所述窗楣板的下侧壁上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上端设有储液腔,所述通风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振动叉,所述振动叉包括上振动板和下振动板,两两相对的所述上振动板和下振动板之间均通过连接细杆固定连接有网板,位于上端的所述网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远离网板的一侧延伸至储液腔内设置,两块所述玻璃板的上端均延伸至通风槽内设置,每块所述玻璃板的上端均固定粘贴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的上侧壁贴合下振动板设置,所述窗楣板内设有调节机构,所述窗台板内设有滑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窗外的噪音传到通风槽内时,会使上振动板和下振动板发生振动,会带动两块网板和海绵层进行振动,海绵层振动的同时会不断的将储液腔内的水输送到上端的网板上,在两个网板同时进行振动时,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在网板之间形成水膜,音波会被层层水膜吸收,从而达到去除噪音的效果。在上述的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通风槽内水平设置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两块玻璃板设置并延伸至窗楣板的外部设置,所述螺纹杆左右半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调节机构能调节两块玻璃板与通风槽之间的间隙,从而起到调节通风口大小的作用,在调节通风效果的同时也不会留下较大的通风口,安全性能更高。在上述的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窗台板上侧壁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杆,两块所述玻璃板的下端均延伸至滑动槽内设置并与滑动槽的内底面滑动连接。通过滑动机构能保证在调节两块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时,对玻璃板的下端进行有效的固定。在上述的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中,两块所述玻璃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螺纹杆匹配的调节孔和与固定杆匹配的通孔,所述螺纹杆与调节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杆与通孔滑动连接。在上述的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中,位于两块所述玻璃板之间的固定杆上套设有侧壁上设有进气孔的弹性囊,所述窗台板内设有多根导管,每根所述导管的一端均与弹性囊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滑动槽的槽底连通。当两块玻璃板相互靠近时会同时挤压固定杆上的弹性囊,将弹性囊内的空气通过导管喷向滑动槽的底部,由于滑动槽的槽口是向上设置的,因而槽底容易积聚灰尘,导管喷出的气体会将滑动槽内的灰尘吹出,无需再进行人工清理,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窗楣板;2窗台板;3玻璃板;4通风槽;5储液腔;6振动叉;7上振动板;8下振动板;9连接细杆;10网板;11海绵层;12吸音层;13螺纹杆;14滑动槽;15固定杆;16弹性囊;17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包括窗楣板1和窗台板2,窗楣板1设置在窗台板2上端,窗楣板1和窗台板2之间设有两块均竖直设置的玻璃板3,窗楣板1的下侧壁上设有通风槽4,通风槽4的上端设有储液腔5,通风槽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振动叉6,振动叉6包括上振动板7和下振动板8。两两相对的上振动板7和下振动板8之间均通过连接细杆9固定连接有网板10,两块网板10之间的距离为5毫米,位于上端的网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11,海绵层11远离网板10的一侧延伸至储液腔5内设置,海绵层11能将储液腔5内的水传送到网板10上,但不会使储液腔5内的水成股流下。两块玻璃板3的上端均延伸至通风槽4内设置,每块玻璃板3的上端均固定粘贴有吸音层12,吸音层12的上侧壁贴合下振动板8设置,吸音层12能避免音波从玻璃板3上端与下振动板8之间的间隙传到室内,提高窗户的隔音效果。窗楣板1内设有调节机构,具体的,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通风槽4内水平设置的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侧壁上设有细牙螺纹,螺纹升角小于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具有自锁性,螺纹杆13的一端贯穿两块玻璃板3设置并延伸至窗楣板1的外部设置,螺纹杆13延伸至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转钮或与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统连接,螺纹杆13左右半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窗台板2内设有滑动机构,具体的,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窗台板2上侧壁的滑动槽14,滑动槽14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杆15,两块玻璃板3的下端均延伸至滑动槽14内设置并与滑动槽14的内底面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两块玻璃板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螺纹杆13匹配的调节孔和与固定杆15匹配的通孔,螺纹杆13与调节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固定杆15与通孔滑动连接。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调节窗户通风口的大小时,只需转动螺纹杆13,由于螺纹杆13左、右半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会带动两块玻璃板3向相反的两个方向移动,若两块玻璃板3相互靠近,则与通风槽4之间的通风口会增大,若两块玻璃板3相互远离,则与通风槽4之间的通风口会减小。在通风过程中外界的噪音传到通风槽4内时,使振动叉6的上振动板7和下振动板8发生振动,会带动两块网板10和海绵层11进行振动,海绵层11振动的同时会不断的将储液腔5内的水输送到上端的网板10上,在两个网板10同时进行振动时,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在网板10之间形成水膜,音波会被层层水膜吸收,从而达到去除噪音的效果。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位于两块玻璃板3之间的固定杆15上套设有侧壁上设有进气孔的弹性囊16,进气孔内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弹性囊16内的单向阀,窗台板2内设有多根导管17,导管17内设有只允许气体从弹性囊16排到导管17内的单向阀,能实现气体的定向传输,每根导管17的一端均与弹性囊16连通,导管17的另一端与滑动槽14的槽底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包括窗楣板(1)和窗台板(2),所述窗楣板(1)和窗台板(2)之间设有两块均竖直设置的玻璃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楣板(1)的下侧壁上设有通风槽(4),所述通风槽(4)的上端设有储液腔(5),所述通风槽(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振动叉(6),所述振动叉(6)包括上振动板(7)和下振动板(8),两两相对的所述上振动板(7)和下振动板(8)之间均通过连接细杆(9)固定连接有网板(10),位于上端的所述网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11),所述海绵层(11)远离网板(10)的一侧延伸至储液腔(5)内设置,两块所述玻璃板(3)的上端均延伸至通风槽(4)内设置,每块所述玻璃板(3)的上端均固定粘贴有吸音层(12),所述吸音层(12)的上侧壁贴合下振动板(8)设置,所述窗楣板(1)内设有调节机构,所述窗台板(2)内设有滑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包括窗楣板(1)和窗台板(2),所述窗楣板(1)和窗台板(2)之间设有两块均竖直设置的玻璃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楣板(1)的下侧壁上设有通风槽(4),所述通风槽(4)的上端设有储液腔(5),所述通风槽(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振动叉(6),所述振动叉(6)包括上振动板(7)和下振动板(8),两两相对的所述上振动板(7)和下振动板(8)之间均通过连接细杆(9)固定连接有网板(10),位于上端的所述网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层(11),所述海绵层(11)远离网板(10)的一侧延伸至储液腔(5)内设置,两块所述玻璃板(3)的上端均延伸至通风槽(4)内设置,每块所述玻璃板(3)的上端均固定粘贴有吸音层(12),所述吸音层(12)的上侧壁贴合下振动板(8)设置,所述窗楣板(1)内设有调节机构,所述窗台板(2)内设有滑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用隔音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通风槽(4)内水平设置的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的一端贯穿两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