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65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包括安装固定有配电箱的混凝土基础,还包括立柱杆,立柱杆竖直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端,并且位于配电箱的周侧,立柱杆底端固定有橡胶支座,立柱杆上端设有缓冲孔,缓冲孔内通过消能结构连接有缓冲杆;顶棚,顶棚分别与各个立柱杆上的缓冲杆的上端球铰连接;围栏,围栏由连接件和横杆围成,连接件沿立柱杆长度方向呈间隔固定,横杆两端与相邻立柱杆上的两个连接件形成球铰连接;安全门,安全门两侧与相邻两个立柱杆上的连接件形成球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护棚整体在受到冲击时可通过晃动来消除冲击能量,架构自身的刚性和稳定性很好,使得防护棚架构在不易受损变形的情况下,可具有更好的防冲撞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箱防护棚
,特别是涉及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
技术介绍
“电”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建筑施工现场中“电”也是一种重大危险源,而恰恰很多施工现场就是在“安全用电”上存在薄弱环节,而引发了断电、触电等生产安全事故。建筑工地围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都会安装临时配电箱,为了确保施工工地用电的安全,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工地安装的临时配电箱一定要安装防护棚。配电箱防护棚的用途是用于施工现场一、二级配电箱防护。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棚一般采用可装拆式钢管、钢板网利用角钢和螺栓进行组装,防护棚地面应做硬化处理,地面需要干净整洁,不得堆放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现有技术的防护棚在施工现场受到较大的机械冲撞时会产生架构损坏严重现象,容易导致配电箱受损,产生安全事故,同时,受损的防护棚零件难以用于二次搭建,对于临时安装需求的防护棚来说,造成成本太高,不利于循环长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其具有较好的可晃动防冲撞能力和抗冲击形变特性,可对配电箱提供全方位的防护。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包括安装固定有配电箱的混凝土基础,还包括立柱杆,立柱杆竖直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端,并且位于配电箱的周侧,立柱杆底端固定有橡胶支座,立柱杆上端设有缓冲孔,缓冲孔内通过消能结构连接有缓冲杆;-顶棚,顶棚分别与所述各个立柱杆上的缓冲杆的上端球铰连接;-围栏,围栏由连接件和横杆围成,连接件沿立柱杆长度方向呈间隔固定,横杆两端与相邻立柱杆上的两个连接件形成球铰连接;-安全门,安全门两侧与相邻两个立柱杆上的连接件形成球铰连接。优选地,所述橡胶支座包括橡胶柱、在橡胶柱内分层固定的环状钢板、固定在橡胶柱上端的上连接钢板以及固定在橡胶柱下端的下连接钢板,上连接钢板固定于立柱杆下端,下连接钢板通过螺栓连接有预埋钢制脚。优选地,所述消能结构为填充在缓冲杆与缓冲孔内壁之间的阻尼消能层。优选地,所述消能结构为消能弹簧,消能弹簧套设在缓冲杆与缓冲孔内壁之间。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套,固定套侧面通过定位螺丝与立柱杆连接,固定套周侧固定有两个A球铰座,A球铰座活动连接有A球头,A球头表面固定有连接柱头。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固定套周侧的两个A球铰座呈90°固定,并且该连接件安装在位于围栏拐角位置的立柱杆表面。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固定套周侧的两个A球铰座呈180°固定,并且该连接件安装在位于围栏侧边的立柱杆表面。优选地,所述缓冲杆上端设有B球头,B球头活动连接有B球铰座,B球铰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棚下端。优选地,所述安全门包括门框,门框内侧铰接有栏门,栏门与门框之间安装有门锁,门框两侧与连接件的连接柱头连接。优选地,所述顶棚上部为向上拱起的锥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立柱杆形成主体支撑结构,立柱杆自身可通过晃动消除冲击能量,同时,立柱杆上端的缓冲杆与顶棚形成球铰连接,立柱杆通过连接件与围栏的横杆和安全门也形成球铰连接,使防护棚整体在受到冲击时都可通过晃动来消除冲击能量,同时,架构自身的刚性和稳定性依然很好,使得防护棚架构在不易受损变形的情况下,可具有更好的防冲撞能力,能够长久循环使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的主视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立柱杆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连接件第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连接件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二中立柱杆的局部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配电箱,2-混凝土基础,3-立柱杆,301-缓冲孔,4-橡胶支座,401-橡胶柱,402-环状钢板,403-上连接钢板,404-下连接钢板,5-缓冲杆,501-B球头,502-B球铰座,6-顶棚,7-连接件,701-固定套,702-定位螺丝,703-A球铰座,704-A球头,705-连接柱头,8-横杆,9-安全门,901-门框,902-栏门,903-门锁,10-预埋钢制脚,11-阻尼消能层,12-消能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8所示,提供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安装固定有配电箱1的混凝土基础2,还包括立柱杆3,立柱杆3竖直安装在混凝土基础2上端,并且位于配电箱1的周侧,立柱杆3底端固定有橡胶支座4,其中,橡胶支座4包括橡胶柱401、在橡胶柱401内分层固定的环状钢板402、固定在橡胶柱401上端的上连接钢板403以及固定在橡胶柱401下端的下连接钢板404,上连接钢板403固定于立柱杆3下端,下连接钢板404通过螺栓连接有预埋钢制脚10,预埋钢制脚10可用于一次搭建不再回收,便于立柱杆3拆装,拆除防护棚时可不用破坏混凝土基础2,立柱杆3上端设有缓冲孔301,缓冲孔301内通过消能结构连接有缓冲杆5,其中,橡胶支座4使立柱杆3具备了很好的抗冲击韧性,在受到冲撞时可通过晃动来抵消能量,提高了防护棚抗冲击保护的能力,同时降低了立柱杆2自身受冲击变形的可能,立柱杆2不易受损,使用寿命久,防护棚可重复拆卸和搭建,更符合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临时搭建的理念,使防护棚更适用于施工现场的环境。防护棚还包括顶棚6,顶棚6分别与各个立柱杆3上的缓冲杆5的上端球铰连接,其中,缓冲杆5上端设有B球头501,B球头501活动连接有B球铰座502,B球铰座50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棚6下端。防护棚还包括围栏,围栏由连接件7和横杆8围成,连接件7沿立柱杆3长度方向呈间隔固定,横杆8两端与相邻立柱杆3上的两个连接件7形成球铰连接。防护棚还包括安全门9,安全门9两侧与相邻两个立柱杆3上的连接件7形成球铰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棚的通过立柱杆3形成主体支撑结构,立柱杆3自身可通过晃动消除冲击能量,同时,立柱杆3上端的缓冲杆5与顶棚6形成球铰连接,立柱杆3通过连接件7与围栏的横杆8和安全门9也形成球铰连接,使防护棚整体在受到冲击时都可通过晃动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包括安装固定有配电箱(1)的混凝土基础(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杆(3),立柱杆(3)竖直安装在混凝土基础(2)上端,并且位于配电箱(1)的周侧,立柱杆(3)底端固定有橡胶支座(4),立柱杆(3)上端设有缓冲孔(301),缓冲孔(301)内通过消能结构连接有缓冲杆(5);/n-顶棚(6),顶棚(6)分别与所述各个立柱杆(3)上的缓冲杆(5)的上端球铰连接;/n-围栏,围栏由连接件(7)和横杆(8)围成,连接件(7)沿立柱杆(3)长度方向呈间隔固定,横杆(8)两端与相邻立柱杆(3)上的两个连接件(7)形成球铰连接;/n-安全门(9),安全门(9)两侧与相邻两个立柱杆(3)上的连接件(7)形成球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包括安装固定有配电箱(1)的混凝土基础(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杆(3),立柱杆(3)竖直安装在混凝土基础(2)上端,并且位于配电箱(1)的周侧,立柱杆(3)底端固定有橡胶支座(4),立柱杆(3)上端设有缓冲孔(301),缓冲孔(301)内通过消能结构连接有缓冲杆(5);
-顶棚(6),顶棚(6)分别与所述各个立柱杆(3)上的缓冲杆(5)的上端球铰连接;
-围栏,围栏由连接件(7)和横杆(8)围成,连接件(7)沿立柱杆(3)长度方向呈间隔固定,横杆(8)两端与相邻立柱杆(3)上的两个连接件(7)形成球铰连接;
-安全门(9),安全门(9)两侧与相邻两个立柱杆(3)上的连接件(7)形成球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支座(4)包括橡胶柱(401)、在橡胶柱(401)内分层固定的环状钢板(402)、固定在橡胶柱(401)上端的上连接钢板(403)以及固定在橡胶柱(401)下端的下连接钢板(404),上连接钢板(403)固定于立柱杆(3)下端,下连接钢板(404)通过螺栓连接有预埋钢制脚(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结构为填充在缓冲杆(5)与缓冲孔(301)内壁之间的阻尼消能层(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配电箱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结构为消能弹簧(12),消能弹簧(12)套设在缓冲杆(5)与缓冲孔(301)内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耕李大钧陶恩正张世安周磊陈常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立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