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峥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753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门板,所述门板与管道的端部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所述管道远离门板的一端内部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侧壁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连接管内滑动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连接管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管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位于门板和连接管之间的格栅,所述管道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格栅与门板之间的转板,所述管道的内部固定有绕线轮,所述转板的下端固定有绕过绕线轮与门板内侧壁连接的钢丝绳。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格栅堵塞时通过活塞板的移动带动转板进行转动,使出料口露出进行杂质的导出,实现杂质的自动清理,保证截污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廊道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
技术介绍
廊道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而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排污系统是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过滤去除杂质的作用,但传统生态廊道的排污系统当出现堵塞时不能及时进行格栅或滤网的处理,进而影响后续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门板,所述门板与管道的端部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所述管道远离门板的一端内部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侧壁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连接管内滑动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连接管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管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位于门板和连接管之间的格栅,所述管道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格栅与门板之间的转板,所述管道的内部固定有绕线轮,所述转板的下端固定有绕过绕线轮与门板内侧壁连接的钢丝绳,所述管道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转板的上端穿过开口延伸至管道的外壁,所述活塞板靠近复位弹簧的一侧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贯穿连接管延伸之管道的外部连接有位于转板一侧的推板。优选地,所述管道的内底壁设有圆弧面,所述格栅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圆弧面相接触的密封块。优选地,所述圆弧面上开设有出料口。优选地,所述管道的上侧壁固定有两个限位板,所述推板贯穿两个限位板设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的优点在于:1、当格栅表面的杂质过多时,水流进入减少,此时水对活塞板的压力减小,活塞板带动连接杆和推板左移,推板与转板的上端接触,挤压转板进行转动,转板的下端挤压格栅往内侧转动,出料口露出,格栅表面的杂质下滑从出料口中排出,格栅即可恢复通水;2、设置钢丝绳,再进行杂质的清理时,钢丝绳拉动门板往内侧转动进行水流的遮挡,避免水流的排入,避免污水的流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格栅堵塞时通过活塞板的移动带动转板进行转动,使出料口露出进行杂质的导出,实现杂质的自动清理,保证截污系统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中圆弧面的俯视图。图中:1管道、2门板、3连接管、4活塞板、5出水管、6复位弹簧、7连接杆、8推板、9限位板、10转板、11绕线轮、12钢丝绳、13伸缩弹簧、14格栅、15密封块、16圆弧面、17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包括管道1,管道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门板2,门板2与管道1的端部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13,正常排入水流时,伸缩弹簧13将门板2弹起,管道1远离门板2的一端内部固定有连接管3,连接管3的下侧壁连接有出水管5,连接管3内滑动有活塞板4,活塞板4与连接管3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6,水流挤压活塞板4往复位弹簧6一侧移动,复位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管道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位于门板2和连接管3之间的格栅14,格栅14对污水进行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杂质。管道1的内底壁设有圆弧面16,圆弧面16上开设有出料口17,格栅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圆弧面16相接触的密封块15,密封块15大于出料口17的大小,正常状态下,密封块15对出料口17进行遮挡,避免水从出料口17排出。管道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格栅14与门板2之间的转板10,管道1的内部固定有绕线轮11,转板10的下端固定有绕过绕线轮11与门板2内侧壁连接的钢丝绳12,管道1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转板10的上端穿过开口延伸至管道1的外壁,活塞板4靠近复位弹簧6的一侧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连接杆7,连接杆7的端部贯穿连接管3延伸之管道1的外部连接有位于转板10一侧的推板8,管道1的上侧壁固定有两个限位板9,推板8贯穿两个限位板9设置,限位板9对推板8进行限位,保证推板8移动时的平稳,当格栅14表面的杂质过多时,水流进入减少,此时水对活塞板4的压力减小,在复位弹簧6的反向弹力作用下,活塞板4往左侧移动,带动连接杆7和推板8进行移动,推板8与转板10的上端接触,挤压转板10进行转动,转板10的下端挤压格栅14往内侧转动,出料口17露出,格栅14表面的杂质下滑从出料口17中排出,格栅14恢复通水,活塞板4、连接杆7和推板8回移。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现对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原理作如下阐述:水流从门板2一侧往连接管3一侧流动,在水流压力的情况下,挤压活塞板4往复位弹簧6一侧移动,进行复位弹簧6的挤压,此时推板8远离转板10,门板2正常打开,水流正常排入,当格栅14堵塞时,水流无法进入至连接管3内,在复位弹簧6的反向弹力下,活塞板4往格栅14一侧滑动,带动连接杆7和推板8进行移动,转板10的上端往外侧转动,转板10的下端往内侧转动挤压格栅14往内侧转动,带动密封块15转离出料口17,同时拉动钢丝绳12的端部往内侧移动,带动门板2往内侧转动,停止污水的排入,同时格栅14表面的杂质落下滑入出料口17中进行处理,此时水重新往活塞板4流动,带动连接杆7和推板8远离转板10,门板2重新打开恢复水的流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包括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门板(2),所述门板(2)与管道(1)的端部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13),所述管道(1)远离门板(2)的一端内部固定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下侧壁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连接管(3)内滑动有活塞板(4),所述活塞板(4)与连接管(3)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6),所述管道(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位于门板(2)和连接管(3)之间的格栅(14),所述管道(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格栅(14)与门板(2)之间的转板(10),所述管道(1)的内部固定有绕线轮(11),所述转板(10)的下端固定有绕过绕线轮(11)与门板(2)内侧壁连接的钢丝绳(12),所述管道(1)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转板(10)的上端穿过开口延伸至管道(1)的外壁,所述活塞板(4)靠近复位弹簧(6)的一侧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端部贯穿连接管(3)延伸之管道(1)的外部连接有位于转板(10)一侧的推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廊道截污系统,包括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门板(2),所述门板(2)与管道(1)的端部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13),所述管道(1)远离门板(2)的一端内部固定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下侧壁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连接管(3)内滑动有活塞板(4),所述活塞板(4)与连接管(3)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6),所述管道(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位于门板(2)和连接管(3)之间的格栅(14),所述管道(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格栅(14)与门板(2)之间的转板(10),所述管道(1)的内部固定有绕线轮(11),所述转板(10)的下端固定有绕过绕线轮(11)与门板(2)内侧壁连接的钢丝绳(12),所述管道(1)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转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峥
申请(专利权)人:丁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