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7345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方法,包括:SEQ ID NO.1至SEQ ID NO.40中二十个引物对的至少一个引物对及相应测序引物。本方案能够提高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通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检测
,特别涉及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andparaganglioma,PPGL)是分别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交感神经链的肿瘤,主要合成和分泌大量儿茶酚胺(CA),如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并造成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可针对SDHB、SDHC、SDHD、VHL、RET、TMEM127、MAX基因中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突变位点的外显子分别设计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试验,以进行基因突变情况的检测。但是,由于每个PCR反应只能针对上述基因的一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故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通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方法,能够提高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通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PPGL的发生与致病基因的种系突变有关,目前,PPGL的致病基因归为两类:第一类是PPGL肿瘤表现为柠檬酸循环和低氧感应通路的紊乱:SDHx基因、FH基因、EGLN1基因或VHL基因的功能性缺失性基因突变在常在此类中出现,HIF2A基因突变导致的缺氧信号的激活也在该类中发现;第二类是PPGL肿瘤表现为异常的激酶活性,是由反馈回路上的主要调控因子(例如:NF1基因、MAX基因、TMEM127基因)突变导致的。RET基因功能提高的基因突变引起Ras/MEK和PI3K/Akt激酶通路的启动,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生和存活。PPGL依据患者的基因类型不同,其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不同基因突变的患者在PPGL的肿瘤部位、良/恶性、CA分泌类型及复发倾向上均明显不同。有SDHx基因突变的患者多发生头颈部及交感神经PGL,其中部分患者可合并肾癌、胃肠道间质瘤和垂体瘤;VHL、RET、NF1、TMEM127或MAX基因突变常见于PCC患者,且多为双侧肾上腺受累;RET基因突变亦见于多内分泌腺瘤病Ⅱ型(MENⅡ);SDHB和FH基因突变的患者多提示为恶性PGL。有RET和NF1基因突变的PCC主要分泌E,而有VHL、SDHx基因突变的肿瘤则以分泌NE为主。因此,可基于SDHB、SDHC、SDHD、VHL、RET、TMEM127、MAX基因中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突变位点的外显子来设计特异性扩增的上下游引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包括:包括下述二十个引物对中的至少一个引物对:第一引物对用于检测SDHB基因第1号外显子,第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第二引物对用于检测SDHB基因第2号外显子,第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第三引物对用于检测SHDB基因第3号外显子,第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6所示;第四引物对用于检测SDHB基因第4号外显子,第四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8所示;第五引物对用于检测SDHB基因第6、7号外显子,第五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0所示;第六引物对用于检测SDHC基因第1号外显子,第六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第七引物对用于检测SHDC基因第2号外显子,第七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4所示;第八引物对用于检测SDHC基因第4号外显子,第八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6所示;第九引物对用于检测SDHC基因第5号外显子,第九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8所示;第十引物对用于检测SDHD基因第1、2、3号外显子,第十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0所示,测序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1所示;第十一引物对用于检测SDHD基因第4号外显子,第十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2所示;第十二引物对用于检测VHL基因第1号外显子,第十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4所示;第十三引物对用于检测VHL基因第2号外显子,第十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6所示;第十四引物对用于检测VHL基因第3号外显子,第十四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8所示;第十五引物对用于检测RET基因第10、11号外显子,第十五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0所示;第十六引物对用于检测RET基因第14、16号外显子,第十六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2所示;第十七引物对用于检测TMEM127基因第1号外显子,第十七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4所示;第十八引物对用于检测TMEM127基因第2、3号外显子,第十八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6所示;第十九引物对用于检测MAX基因第3号外显子,第十九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8所示;第二十引物对用于检测MAX基因第4号外显子,第二十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0所示。通过上述引物组进行PCR扩增反应,能够提高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通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EQIDNO.1~22所示的至少一个引物对还可在制备用于检测SDHB基因第1号外显子、SD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二十个引物对中的至少一个引物对:/n第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n第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n第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n第四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n第五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n第六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n第七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n第八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n第九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n第十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0所示,测序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1所示;/n第十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2所示;/n第十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4所示;/n第十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6所示;/n第十四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8所示;/n第十五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0所示;/n第十六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2所示;/n第十七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4所示;/n第十八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6所示;/n第十九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8所示;/n第二十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0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检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致病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二十个引物对中的至少一个引物对:
第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第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
第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6所示;
第四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8所示;
第五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0所示;
第六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
第七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4所示;
第八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6所示;
第九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8所示;
第十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0所示,测序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1所示;
第十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2所示;
第十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4所示;
第十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6所示;
第十四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7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8所示;
第十五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9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0所示;
第十六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2所示;
第十七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3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4所示;
第十八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5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6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方圆解娜智慧芳倪君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