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655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次气筒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端面偏左位置处胶连有次气筒,所述次气筒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交流气缸,所述底座的上端端面偏右位置处胶连有主气筒,所述主气筒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连接气缸,所述连接气缸的右端端口贯穿胶连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端口套接有吹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分流球、次堵塞块、筒身、支撑杆和次导流圈组成的次气筒,采用次堵塞块和次导流圈来使筒身中的水流能从次导流圈中流出,从而使筒身能采用水流来清洗,保证了筒身的洁净,同时次堵塞块能保证筒身密闭,从而使筒身中的分流球能被吹起,保证达到锻炼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如斜方肌、斜角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肺活量训练装置采用阻抗训练基础原理,使用者透过吸气训练器吸气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装置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肺活量训练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需要向训练装置内部吹气,导致训练装置内充满水汽,且训练装置内部由于是半密闭空间,导致水汽无法散去,长时间使用后导致训练装置内出现异味,对正常的肺活量训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训练装置内部水汽无法散去导致出现异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次气筒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端面偏左位置处胶连有次气筒,所述次气筒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交流气缸,所述底座的上端端面偏右位置处胶连有主气筒,所述主气筒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连接气缸,所述连接气缸的右端端口贯穿胶连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端口套接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下端端口胶连有咬合圈,所述次气筒包括分流球、次堵塞块、筒身、支撑杆和次导流圈,所述筒身的下端端口胶连有次导流圈,所述次导流圈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次堵塞块,所述次导流圈的上方在筒身的内表面下端胶连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球。优选的,所述主气筒包括主导流圈、筒壁和主堵塞块,所述筒壁的下端端口胶连有主导流圈,所述主导流圈的中部贯穿连接有主堵塞块。优选的,所述交流气缸包括橡胶层、拉动块、连接圈、连接架、左堵塞橡胶块、右堵塞橡胶块、次气筒连接圈和气缸外壁,所述拉动块的下端端面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内表面下端连接有橡胶层,所述连接圈的下端端口贯穿胶连有气缸外壁,所述气缸外壁的内表面偏上位置处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端端面偏左位置处胶连有左堵塞橡胶块,所述连接架的下端端面偏右位置处胶连有右堵塞橡胶块,所述气缸外壁的下端端面贯穿连接有次气筒连接圈。优选的,所述次气筒共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次气筒的大小和构造均相同。优选的,所述筒身的材质为透明树脂材质,所述分流球的质量为2.7克,所述次堵塞块向下拉可从次导流圈中拔出。优选的,所述筒壁的材质为透明树脂材质,所述主堵塞块向下拉可从主导流圈中拉出。优选的,所述拉动块的下端端面胶连在连接架的上表面,所述筒身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在次气筒连接圈的内表面,所述次气筒连接圈共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次气筒连接圈的位置关系为左中右关系。优选的,所述交流气缸的左端端面设置有小孔与大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有分流球、次堵塞块、筒身、支撑杆和次导流圈组成的次气筒,采用次堵塞块和次导流圈来使筒身中的水流能从次导流圈中流出,从而使筒身能采用水流来清洗,保证了筒身的洁净,同时次堵塞块能保证筒身密闭,从而使筒身中的分流球能被吹起,保证达到锻炼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次气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主气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交流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交流气缸;2、次气筒;3、底座;4、连接气缸;5、连接管;6、吹气管;7、咬合圈;8、主气筒;11、橡胶层;12、拉动块;13、连接圈;14、连接架;15、左堵塞橡胶块;16、右堵塞橡胶块;17、次气筒连接圈;18、气缸外壁;21、分流球;22、次堵塞块;23、筒身;24、支撑杆;25、次导流圈;81、主导流圈;82、筒壁;83、主堵塞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次气筒2和底座3,底座3的上端端面偏左位置处胶连有次气筒2,次气筒2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交流气缸1,底座3的上端端面偏右位置处胶连有主气筒8,主气筒8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连接气缸4,连接气缸4的右端端口贯穿胶连有连接管5,连接管5的右端端口套接有吹气管6,吹气管6的下端端口胶连有咬合圈7,次气筒2包括分流球21、次堵塞块22、筒身23、支撑杆24和次导流圈25,筒身23的下端端口胶连有次导流圈25,次导流圈25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次堵塞块22,次导流圈25的上方在筒身23的内表面下端胶连有支撑杆24,支撑杆24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球2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主气筒8包括主导流圈81、筒壁82和主堵塞块83,筒壁82的下端端口胶连有主导流圈81,主导流圈81的中部贯穿连接有主堵塞块83,主堵塞块83能使筒壁82中清洗的水流从主导流圈81中流出,从而保持筒壁82的清洁。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交流气缸1包括橡胶层11、拉动块12、连接圈13、连接架14、左堵塞橡胶块15、右堵塞橡胶块16、次气筒连接圈17和气缸外壁18,拉动块12的下端端面连接有连接圈13,连接圈13的内表面下端连接有橡胶层11,连接圈13的下端端口贯穿胶连有气缸外壁18,气缸外壁18的内表面偏上位置处连接有连接架14,连接架14的下端端面偏左位置处胶连有左堵塞橡胶块15,连接架14的下端端面偏右位置处胶连有右堵塞橡胶块16,气缸外壁18的下端端面贯穿连接有次气筒连接圈17,采用左堵塞橡胶块15和右堵塞橡胶块16来达到调节锻炼强度的目的,从而增加对不同程度肺活量的使用人群的适配性,次气筒2共设置有三个,三个次气筒2的大小和构造均相同,三个次气筒2能适应不同肺活量的使用人群的要求,有效增加装置的适应性,筒身23的材质为透明树脂材质,分流球21的质量为2.7克,次堵塞块22向下拉可从次导流圈25中拔出,透明树脂材质能直接看到分流球21是否悬浮,从而观察训练成果,筒壁82的材质为透明树脂材质,主堵塞块83向下拉可从主导流圈81中拉出,主堵塞块83可拉出,能使筒壁82在清洗时,水可从主导流圈81中流出,拉动块12的下端端面胶连在连接架14的上表面,筒身23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在次气筒连接圈17的内表面,次气筒连接圈17共设置有三个,三个次气筒连接圈17的位置关系为左中右关系,贯穿连接能使筒身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次气筒(2)和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上端端面偏左位置处胶连有次气筒(2),所述次气筒(2)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交流气缸(1),所述底座(3)的上端端面偏右位置处胶连有主气筒(8),所述主气筒(8)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连接气缸(4),所述连接气缸(4)的右端端口贯穿胶连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右端端口套接有吹气管(6),所述吹气管(6)的下端端口胶连有咬合圈(7),所述次气筒(2)包括分流球(21)、次堵塞块(22)、筒身(23)、支撑杆(24)和次导流圈(25),所述筒身(23)的下端端口胶连有次导流圈(25),所述次导流圈(25)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次堵塞块(22),所述次导流圈(25)的上方在筒身(23)的内表面下端胶连有支撑杆(24),所述支撑杆(24)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球(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次气筒(2)和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上端端面偏左位置处胶连有次气筒(2),所述次气筒(2)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交流气缸(1),所述底座(3)的上端端面偏右位置处胶连有主气筒(8),所述主气筒(8)的上端端口贯穿连接有连接气缸(4),所述连接气缸(4)的右端端口贯穿胶连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右端端口套接有吹气管(6),所述吹气管(6)的下端端口胶连有咬合圈(7),所述次气筒(2)包括分流球(21)、次堵塞块(22)、筒身(23)、支撑杆(24)和次导流圈(25),所述筒身(23)的下端端口胶连有次导流圈(25),所述次导流圈(25)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次堵塞块(22),所述次导流圈(25)的上方在筒身(23)的内表面下端胶连有支撑杆(24),所述支撑杆(24)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球(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筒(8)包括主导流圈(81)、筒壁(82)和主堵塞块(83),所述筒壁(82)的下端端口胶连有主导流圈(81),所述主导流圈(81)的中部贯穿连接有主堵塞块(8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气缸(1)包括橡胶层(11)、拉动块(12)、连接圈(13)、连接架(14)、左堵塞橡胶块(15)、右堵塞橡胶块(16)、次气筒连接圈(17)和气缸外壁(18),所述拉动块(12)的下端端面连接有连接圈(13),所述连接圈(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简阳市贾家中心卫生院简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