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温电磁炒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519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自控温电磁炒药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机架的后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支架;在搅拌桨伸入炒药锅的内的部分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副搅叶和主搅叶,主搅叶采用矩形结构,主要起到推动药材在炒药锅内打圈转动的作用,副搅叶采用“凹”型结构,主要起到分散炒药锅内打圈转动的药材,使得药材在炒药锅内的分散更加均匀,从而使得药材在炒药锅内的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因药材过多导致药材随着主搅叶的推动,仅在炒药锅内打圈转动,内部堆积的药材不与炒药锅接触加热的现象,增强药材的炒制质量和炒制效率,且主搅叶与副搅叶均与搅拌桨螺接固定,便于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控温电磁炒药机
本技术属于药材加工
,具体涉及自控温电磁炒药机。
技术介绍
电磁炒药机是根据制药和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需要,研制的一种新型设备,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实用性强、机械性能稳定、安全、噪声低、耗电省、结构简单,外型美观保温性能好,用控制按钮完成正、反转,达到操作简单等特点,该机最大的优点是高、低两档自动电热调温、恒温装置,能有效地根据各种材质控制温度,使之能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本机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保健品厂、饮料厂、医院和食品等行业,用于各种不同规格和性质的中药材的炒类加工,如麦炒、砂炒、醋炒、清炒、土炒、闷炒、密灸、烘干和果品的炒制,炒制的物品色泽新鲜、均匀、是炒制加工的理想设备,锅体加厚可锻药。传统的电磁炒药机,搅拌桨上的搅叶一般分布在搅拌杆的底部,且为矩形结构,分散力度低,推动力强,在进行药品的炒制加工时,若炒药锅内的药品较多,会导致搅拌桨搅拌过程中带动部分药材随着搅拌桨的旋转力堆积在一起,导致部分药材受热不均,降低药品的炒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自控温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控温电磁炒药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3),所述机架(1)的后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支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支架(13)的底端前侧螺接固定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搅拌组件(5),所述机架(1)的内侧通过倾倒转轴(12)固定安装有锅式微晶陶瓷板(2),所述倾倒转轴(12)与所述锅式微晶陶瓷板(2)转动连接,所述锅式微晶陶瓷板(2)的内侧卡合固定有炒药锅(21),所述机架(1)的左侧顶端螺接固定有倾倒电机(14),所述倾倒电机(14)的输出端与位于所述锅式微晶陶瓷板(2)左侧的所述倾倒转轴(12)固定连接,所述锅式微...

【技术特征摘要】
1.自控温电磁炒药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3),所述机架(1)的后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支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支架(13)的底端前侧螺接固定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搅拌组件(5),所述机架(1)的内侧通过倾倒转轴(12)固定安装有锅式微晶陶瓷板(2),所述倾倒转轴(12)与所述锅式微晶陶瓷板(2)转动连接,所述锅式微晶陶瓷板(2)的内侧卡合固定有炒药锅(21),所述机架(1)的左侧顶端螺接固定有倾倒电机(14),所述倾倒电机(14)的输出端与位于所述锅式微晶陶瓷板(2)左侧的所述倾倒转轴(12)固定连接,所述锅式微晶陶瓷板(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加热线圈(22);
所述搅拌组件(5)包括搅拌桨(51)、副搅叶(52)和主搅叶(53),所述副搅叶(52)位于所述搅拌桨(51)的顶端,所述主搅叶(53)位于所述搅拌桨(51)的底端,所述副搅叶(52)与所述主搅叶(53)均与所述搅拌桨(51)螺接固定,所述锅式微晶陶瓷板(2)、所述加热线圈(22)、所述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应新
申请(专利权)人:安顺市长寿欣新中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