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倩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42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下两端设有把手,所述固定架有且设置有2根,且其中一根固定架一侧设有凹槽,并且凹槽中穿插有帆布,所述帆布一端缠绕固定在滚轴外壁,且帆布另一端通过尼龙绳捆绑固定在另一根固定架上,并且滚轴通过固定轴与固定架的凹槽壁相连接,所述固定架上端设有矩形通孔,且矩形通孔中通过转轴穿插连接有翻盖的一端。该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设有可调节宽度的帆布,通过拉伸2个固定架之间的距离,让帆布被拉伸而带动滚轴滚动,通过拨动翻盖旋转使插杆插入帆布相对应的通孔,使帆布的宽度被固定,此操作方便快捷,节省了调节时间,让不同体型的急救病人的救援效率更高,救援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心内科病人,在运送过程中要非常小心,尽量减少病人的活动,否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的担架功能单一,担架宽度不能根据病人体型调节,担架宽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病人运输。专利号为CN201821312818.7的一种心内科用急救装置,能够改变担架的宽度,方便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但是,其改变担架的操作相对复杂,影响急救的时间,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担架宽度调节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下两端设有把手,所述固定架有且设置有2根,且其中一根固定架一侧设有凹槽,并且凹槽中穿插有帆布,所述帆布一端缠绕固定在滚轴外壁,且帆布另一端通过尼龙绳捆绑固定在另一根固定架上,并且滚轴通过固定轴与固定架的凹槽壁相连接,所述固定架上端设有矩形通孔,且矩形通孔中通过转轴穿插连接有翻盖的一端,所述帆布的其中一段设有通孔,且通孔中穿插有插杆,并且插杆固定连接在翻盖底端。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一侧设有固定钩,且另一侧的固定架上通过皮筋连接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固定钩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与另一固定架之间设有相连接的伸缩套杆,且伸缩套杆置于帆布上下两端。优选的,所述滚轴上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且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轴上,并且复位弹簧套在固定轴外壁。优选的,所述翻盖另一端与固定架的贴合处均设置为“7”型结构,且其“7”型结构的横边处均设置有磁铁,并且磁铁设置为相互吸引的异性磁铁。优选的,所述翻盖上端设有弧形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设有可调节宽度的帆布,通过拉伸2个固定架之间的距离,让帆布被拉伸而带动滚轴滚动,通过拨动翻盖旋转使插杆插入帆布相对应的通孔,使帆布的宽度被固定,此操作方便快捷,节省了调节时间,让不同体型的急救病人的救援效率更高,救援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固定架内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固定环连接固定钩示意图。图中:1、把手,2、固定架,3、滚轴,4、帆布,5、复位弹簧,6、插杆,7、磁铁,8、翻盖,9、固定轴,10、伸缩套杆,11、皮筋,12、固定环,13、固定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包括把手1、固定架2、滚轴3、帆布4、复位弹簧5、插杆6、磁铁7、翻盖8、固定轴9、伸缩套杆10、皮筋11、固定环12和固定钩13,固定架2上下两端设有把手1,固定架2一侧设有固定钩13,且另一侧的固定架2上通过皮筋11连接固定环12,且固定环12与固定钩13相匹配,并且固定环12通过皮筋11连接在另一固定架2一侧的凹槽壁中,固定环12套在固定钩13的过程中带动皮筋11被拉伸,使皮筋11对急救病人起到了一定的防护固定作用,避免急救病人从帆布4上脱落,固定架2与另一固定架2之间设有相连接的伸缩套杆10,且伸缩套杆10置于帆布4上下两端,伸缩套杆10能让2根固定架2的位置保持水平,避免2根固定架2在搬运病人的过程中错位而对病人造成伤害,固定架2有且设置有2根,且其中一根固定架2一侧设有凹槽,并且凹槽中穿插有帆布4,帆布4一端缠绕固定在滚轴3外壁,且帆布4另一端通过尼龙绳捆绑固定在另一根固定架2上,并且滚轴3通过固定轴9与固定架2的凹槽壁相连接,滚轴3上设有用于固定轴9穿插转动连接的凹槽,滚轴3上固定连接复位弹簧5的一端,且复位弹簧5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轴9上,并且复位弹簧5套在固定轴9外壁,复位弹簧5能让转动的滚轴3快速复位,使帆布4的卷收操作快捷,为该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的收纳工作提供了方便,固定架2上端设有矩形通孔,且矩形通孔中通过转轴穿插连接有翻盖8的一端,翻盖8另一端与固定架2的贴合处均设置为“7”型结构,且其“7”型结构的横边处均设置有磁铁7,并且磁铁7设置为相互吸引的异性磁铁,翻盖8另一端通过磁铁7作用于另一块磁铁7与固定架2构成磁性吸附结构,此结构连接效果好,且拆装方便,让帆布4受到的固定作用力更加牢固,翻盖8上端设有弧形通孔,弧形通孔方便被着力,让翻盖8的活动操作便捷省力,帆布4的其中一段设有通孔,且通孔中穿插有插杆6,并且插杆6固定连接在翻盖8底端。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时,首先,将根据急救病人的身体宽度分离2根固定架2,此操作使帆布4和伸缩套杆10受力而伸展,帆布4伸展带动滚轴3转动,滚轴3转动使复位弹簧5收缩,然后,拨动翻盖8活动,翻盖8旋转闭合其中一个固定架2,同时,翻盖8旋转带动插杆6插入帆布4上相应的通孔,此过程,也使固定架2与翻盖8上的磁铁7相互吸附,帆布4的宽度由此被固定,再然后,把急救病人放置在帆布4上,病人的身高要短于帆布4的长度,拉动固定环12活动,使固定环12套在固定钩13上,固定环12活动带动皮筋11被拉伸,皮筋11围在急救病人身体外对其起到了保护作用,最后,通过把手1将该装置水平抬起进行运输,这就是该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的使用过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包括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上下两端设有把手(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有且设置有2根,且其中一根固定架(2)一侧设有凹槽,并且凹槽中穿插有帆布(4),所述帆布(4)一端缠绕固定在滚轴(3)外壁,且帆布(4)另一端通过尼龙绳捆绑固定在另一根固定架(2)上,并且滚轴(3)通过固定轴(9)与固定架(2)的凹槽壁相连接,所述固定架(2)上端设有矩形通孔,且矩形通孔中通过转轴穿插连接有翻盖(8)的一端,所述帆布(4)的其中一段设有通孔,且通孔中穿插有插杆(6),并且插杆(6)固定连接在翻盖(8)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包括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上下两端设有把手(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有且设置有2根,且其中一根固定架(2)一侧设有凹槽,并且凹槽中穿插有帆布(4),所述帆布(4)一端缠绕固定在滚轴(3)外壁,且帆布(4)另一端通过尼龙绳捆绑固定在另一根固定架(2)上,并且滚轴(3)通过固定轴(9)与固定架(2)的凹槽壁相连接,所述固定架(2)上端设有矩形通孔,且矩形通孔中通过转轴穿插连接有翻盖(8)的一端,所述帆布(4)的其中一段设有通孔,且通孔中穿插有插杆(6),并且插杆(6)固定连接在翻盖(8)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用辅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一侧设有固定钩(13),且另一侧的固定架(2)上通过皮筋(11)连接固定环(12),且固定环(12)与固定钩(13)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倩
申请(专利权)人:刘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