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391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包括锥形导引头、内鞘管且两者之间通过轴心管连通,沿着内鞘管外侧壁轴向套设有外鞘管,外鞘管底端设有手柄A,所述内鞘管侧壁上沿其径向对称贯穿有两螺纹孔,所述外鞘管侧壁上沿其轴向且关于中心轴对称贯穿有两条形滑槽M,滑槽M与螺纹孔相匹配,通过锁紧螺钉径向穿过滑槽M并与螺纹孔连接;所述外鞘管顶端将导引头底端部覆盖住,且外鞘管与轴心管之间设有自膨式支架。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可知,改变传统的操作模式,舍弃了定位尺,利用锁紧螺钉将内鞘管与外鞘管相对固定,防止周向偏移,从而外鞘管通过滑槽M上下自由移动,实现单人操作,精准定位的目的,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
技术介绍
医用支架自问世以来,以其明显的治疗效果与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被医学界认可。目前,我们使用的自膨式支架输送器操作复杂,要求操作者具有足够的训练和经验才能实现支架的准确释放。释放前,支架、内鞘管和轴心管被外鞘管裹成一体。支架释放过程中,需保证内鞘管与病变的相对位置不变,这样支架在释放时才不会移位。但是,现有的支架输送器需配合定位尺等辅助工具,才能定位,操作过程中难免有位置变化。因此,这就需要助手与内镜医生密切配合,以保证支架释放时不发生大的位置偏移,此过程操作过于复杂,稍有不慎将导致释放支架的偏离,甚至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操作流程复杂、释放支架时位置发生偏移从而不能准确定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包括锥形导引头、内鞘管且两者之间通过轴心管连通,沿着内鞘管外侧壁轴向套设有外鞘管,外鞘管底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包括锥形导引头(1)、内鞘管(2)且两者之间通过轴心管(3)连通,沿着内鞘管(2)外侧壁轴向套设有外鞘管(4),外鞘管(4)底端设有手柄A(4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鞘管(2)侧壁上沿其径向对称贯穿有两螺纹孔(21),所述外鞘管(4)侧壁上沿其轴向且关于中心轴对称贯穿有两条形滑槽M(42),滑槽M(42)与螺纹孔(21)相匹配,通过锁紧螺钉(5)径向穿过滑槽M(42)并与螺纹孔(21)连接;/n所述外鞘管(4)顶端将导引头(1)底端部覆盖住,且外鞘管(4)与轴心管(3)之间设有自膨式支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包括锥形导引头(1)、内鞘管(2)且两者之间通过轴心管(3)连通,沿着内鞘管(2)外侧壁轴向套设有外鞘管(4),外鞘管(4)底端设有手柄A(4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鞘管(2)侧壁上沿其径向对称贯穿有两螺纹孔(21),所述外鞘管(4)侧壁上沿其轴向且关于中心轴对称贯穿有两条形滑槽M(42),滑槽M(42)与螺纹孔(21)相匹配,通过锁紧螺钉(5)径向穿过滑槽M(42)并与螺纹孔(21)连接;
所述外鞘管(4)顶端将导引头(1)底端部覆盖住,且外鞘管(4)与轴心管(3)之间设有自膨式支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钉(5)螺帽与外鞘管(4)外侧壁之间设有垫块(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7)与外鞘管(4)外侧壁接触的面呈弧形面,与锁紧螺钉(5)螺帽接触的面呈直面,当锁紧螺钉(5)将外鞘管(4)位置固定时,弧形面刚好贴合于外鞘管(4)外侧壁上,锁紧螺钉(5)螺帽内端面刚好贴合于直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膨式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管(3)半径小于内鞘管(2)与导引头(1)底端部的半径,且轴心管(3)内沿轴向设有钢丝通道(8),钢丝通道(8)顶端呈斜向上贯穿于轴心管(3)外表面;
所述导引头(1)底端部设有倒立圆台(11),且在圆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亚张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