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246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组织牵引器是两端O型圈中间连接线的哑铃型结构体;推送器包括细管前端连接前端针、后端连接握杆,从前端针后端面向内轴向开设两个管腔,管腔前端通至前端针周表面形成通孔,拉手与握杆相对移位活动连接,两根金属丝穿在前端针的管腔中,前端露出前端针周表面,组织牵引器的两端O型圈孔分别卡在金属丝前端上,金属丝后端穿过软管中空腔,穿进握杆内与拉手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随时根据术中需要将组织牵引器经内镜活检孔道送入内镜手术区域,无需退出内镜,联合钛夹可以实现在腔内进行精准牵引,有效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手术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辅助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内镜治疗术中组织牵引装置,包括组织牵引器及其推送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内镜治疗新技术应用而生,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肿瘤挖除术(ESE)、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以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等等。由于内镜本身的器械结构局限性,不能在镜下进行组织牵引,从而给内镜下实施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及障碍。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牙线牵引等技术辅助治疗,但这种牵引技术具有很多局限性,实施起来比较繁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了能更好的实现内镜术中牵引,为内镜手术提供良好视野,有必要开发一种更简单有效的牵引装置,辅助内镜医师完成高难度的内镜手术,从而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从而有效解决内镜下实现精准组织牵引这一临床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可简便的将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织牵引器(6)及其推送器,所述组织牵引器(6)是柔软性高分子材料制作的两端O型圈中间连接线的哑铃型结构体;所述推送器包括前端针(5)、细管(4)、握杆(2)、拉手(3)和金属丝(7),细管(4)前端连接前端针(5)、后端连接握杆(2),从前端针(5)后端面向内轴向开设两个管腔(51),管腔(51)前端通至前端针周表面形成通孔(52),拉手(3)与握杆(2)相对移位活动连接,金属丝(7)穿在前端针的管腔(51)中,前端露出前端针(5)周表面,组织牵引器(6)的两端O型圈孔分别卡在金属丝(7)前端上,金属丝(7)后端穿过细管(4)中空腔,穿进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织牵引器(6)及其推送器,所述组织牵引器(6)是柔软性高分子材料制作的两端O型圈中间连接线的哑铃型结构体;所述推送器包括前端针(5)、细管(4)、握杆(2)、拉手(3)和金属丝(7),细管(4)前端连接前端针(5)、后端连接握杆(2),从前端针(5)后端面向内轴向开设两个管腔(51),管腔(51)前端通至前端针周表面形成通孔(52),拉手(3)与握杆(2)相对移位活动连接,金属丝(7)穿在前端针的管腔(51)中,前端露出前端针(5)周表面,组织牵引器(6)的两端O型圈孔分别卡在金属丝(7)前端上,金属丝(7)后端穿过细管(4)中空腔,穿进握杆(2)内与拉手(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与握杆相对移位活动连接是指,握杆(2)中下部开挖一段长度大于拉手长度的通槽(21),“T”字或“工”字型拉手(3)置于通槽(21)中,拉手(3)上端弹簧(1)连接于上方握杆(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1)上方的握杆内设有轴向圆柱槽(22),弹簧(1)置于圆柱槽(22)内,底端连接在拉手(3)顶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守斌王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