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禄鑫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33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环形片和圆盘,所述圆盘扣合于环形片上,所述圆盘的中心设有一长方形孔,长方形孔长边中心位置设置对称性的固定卡槽;所述圆盘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半圆盘体,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分设于中心长方形孔的两侧,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圆盘;所述圆盘中心设一空芯针柱,该空芯针柱的下端有一对固定轴,卡在长方形孔的固定卡槽内,所述空芯针柱上端有一对对称的短柱,用以辅助固定,短柱末端带刻度指针。本装置能够轻松将同轴定位针/穿刺针固定在体表;同时帮助操作医生以精准角度进行穿刺,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刺辅助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经皮穿刺活检术在临床上经常用到,它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内目标病变,通过细条柱状切割或抽吸获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的一种诊疗技术。而穿刺所用到的轴套管针/穿刺针具有一定重量,穿刺过程中进针较浅时或患者较瘦、肌肉层较薄时,同轴套管/穿刺针无法按进针方向固定,容易发生歪斜,不能判断进针方向与靶点的关系,进而影响穿刺操作过程。甚至无法精确穿刺时,不得已会让操作者穿铅衣近距离持针进行CT扫描复位,这个过程安全风险性较大。此外,医生徒手操作进针角度就会有误差,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穿刺针偏离靶点,增加进针的次数,极大地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给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环形片和圆盘,所述圆盘扣合于环形片上,所述圆盘的中心设有一长方形孔,长方形孔长边中心位置设置对称性的固定卡槽;所述圆盘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半圆盘体,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分设于中心长方形孔的两侧,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圆盘;所述圆盘中心设一空芯针柱,该空芯针柱的下端有一对固定轴,卡在长方形孔的固定卡槽内,所述空芯针柱上端有一对对称的短柱,用以辅助固定,短柱末端带刻度指针。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片上设有角度刻度线。进一步的,所述圆盘上设有一对对称的指针,与所述的长方形孔处于同一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半圆盘体上设有角度刻度线。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片的四周还设有贴片,用于黏贴于体表上,从而固定装置。上述固定装置的具体操作过程:在穿刺前进行薄层CT扫描,并三维重建确定体表的穿刺点A,靶点M,靶点的垂直体表投影点M”,首先在CT片上测量MAM”的夹角α及MA长度L,并在体表划出直线AM”,将固定装置黏贴在患者皮肤上,中心孔与穿刺点A重合,建立平面坐标系,身体长轴为y,其垂直方向为x轴,旋转圆盘使得圆盘上的指针11与AM”、两个半圆盘体之间的长方形孔与AM”重合;将同轴套管针插入空芯针柱5内,反方向(向背离M”方向)调整空芯针柱角度,使刻度指针10指向角度α(即同轴套管针与皮肤夹角等于α),沿此方向进针深度L,即可将同轴套管针沿设计角度深度顺利穿刺到位。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置较为巧妙,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方便使用,易于推广。使用本装置能够轻松将同轴定位针/穿刺针固定在体表;同时帮助操作医生以精准角度进行穿刺,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装置的设计也能够解决穿刺针的倾斜问题,使其按操作者的要求沿进针方向固定在体表;且本装置在固定作用的基础上增加角度调节装置,帮助操作医生精准把握进针角度,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几率,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平面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立体意图。图3为本技术圆环体结构示立体意图。图4为本技术圆盘体结构示立体意图。图5为本技术圆盘体结构示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心针柱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心针柱的结构示立体意图。其中,1-贴片,2-环形片,3-圆盘,4-半圆盘体,5-空芯针柱,6-中心孔,7-固定轴,8-固定卡槽,9-短柱,10-刻度指针,11-指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如图1-7所示,该装置包括环形片2和圆盘3,所述圆盘3扣合于环形片2上,所述圆盘3的中心点设有较窄的长方形孔6,长边中心设置一对对称的固定卡槽,该卡槽为圆柱形卡槽;所述圆盘3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半圆盘体4,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4分设于中心孔6的两侧,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4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圆盘3。所述环形片2上设有角度刻度线。所述半圆盘体4上设有角度刻度线。所述环形片2的四周还设有4个贴片1,用于黏贴于体表上,从而固定装置。所述环形片2内侧圆周位置为一凹槽沿,使得圆盘3扣合于环形片2上,并能够进行转动。其中,环形片2的内环半径10mm,外环半径15mm,外环上标有角度刻度。圆盘3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盘3,半径10mm,中心长方形孔(长12mm,宽2.2mm),长边中心设有圆柱形固定卡槽,圆盘3外缘设有卡槽,可以卡在环形片2的内环上。半圆盘体4为直径18mm的半圆,边缘带角度刻度。中心针柱5为空芯,外径约2.2mm,内径约2.0mm,中心针柱5长12mm,中心针柱5下端设有一对固定轴7,上端设有一端短柱9辅助固定,短柱9末端设有刻度指针10。上述固定装置的具体操作过程:在穿刺前进行薄层CT扫描,并三维重建确定体表的穿刺点A,靶点M,靶点的垂直体表投影点M”,首先在CT片上测量MAM”的夹角α及MA长度L,并在体表划出直线AM”,将固定装置黏贴在患者皮肤上,中心针柱5的中心(初始状态中心针柱5处于垂直圆盘3)与穿刺点A重合,建立平面坐标系,身体长轴为y,其垂直方向为x轴,旋转圆盘3使得圆盘指针11与AM”、两个半圆盘体4之间的长方形孔与AM”处于同一轴线上;将同轴套管针沿中心针柱5插入,反方向(向背离M”方向)调整中心针柱5,使其刻度指针10指向角度α,即使得同轴套管针与皮肤夹角等于α,沿此方向进针深度L,即可将同轴套管针沿设计角度深度顺利穿刺到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环形片(2)和圆盘(3),所述圆盘(3)扣合于环形片(2)上,所述圆盘(3)的中心设有一长方形孔,长方形孔长边中心位置设置对称性的固定卡槽(8);所述圆盘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半圆盘体(4),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4)分设于中心长方形孔的两侧,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4)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圆盘(3);所述圆盘(3)中心设一空芯针柱(5),该空芯针柱(5)的下端有一对固定轴(7),卡在长方形孔的固定卡槽(8)内,所述空芯针柱(5)上端有一对对称的短柱(9),所述短柱(9)末端设有刻度指针(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穿刺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环形片(2)和圆盘(3),所述圆盘(3)扣合于环形片(2)上,所述圆盘(3)的中心设有一长方形孔,长方形孔长边中心位置设置对称性的固定卡槽(8);所述圆盘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半圆盘体(4),所述的两个半圆盘体(4)分设于中心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云张光锟梁玉柱李禄鑫
申请(专利权)人:李禄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