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制氯化氢综合吸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6296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制氯化氢综合吸收系统,包括有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成品液体中间罐、一级吸收段金属筒体、气液汇集器、二级吸收段金属筒体、气液混合器、气液混合室和三级吸收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占空小,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少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制氯化氢综合吸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氯化氢吸收塔,特别是一种石墨制氯化氢综合吸收系统。
技术介绍
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当大(1:450);用水吸收氯化氢生产盐酸的技术比较成熟,是工业副产氯化氢最常规的处理方法。现阶段最完整的氯化氢吸收及尾气处理工艺系统是由一级降膜吸收器、二级降膜吸收器、三级尾气吸收塔、四级水利喷射泵、五级碱洗塔组成的成套装置,其系统庞大、投资成本高、操作复杂、运行费用高,极大的增加了相关企业的经济和技术负担。目前国内已有技术的设备是吸收塔和降膜吸收器的二级组合,仅仅实现了一级降膜吸收器和二级尾气吸收的工艺功能,因传统降膜吸收器需要预留外部浮动空间,使得其无法实现更多功能的组合,而且只能使用悬挂式支撑结构;无法实现高塔结构设计,设备单独使用时无法实现尾气达标排放,只能作为尾气处理的附属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制氯化氢综合吸收系统。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占空小,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少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石墨制氯化氢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制氯化氢综合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成品液体中间罐(3)、一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8)、气液汇集器(10)、二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2)、气液混合器(15)、气液混合室(17)和三级吸收塔(24);/n所述成品液体中间罐(3)的底部设有吸收液循环出口(1)和成品液体出口(43),中部设有吸收液进口(42),上部设有第一氯化氢气体进口(4);/n所述一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8)与成品液体中间罐(3)连接处的内部设有第一浮动管板(5),第一浮动管板(5)的过流孔内连接有第一石墨换热管(39),一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8)的下端设有第一循环水入口(6)和第一排污口(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制氯化氢综合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成品液体中间罐(3)、一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8)、气液汇集器(10)、二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2)、气液混合器(15)、气液混合室(17)和三级吸收塔(24);
所述成品液体中间罐(3)的底部设有吸收液循环出口(1)和成品液体出口(43),中部设有吸收液进口(42),上部设有第一氯化氢气体进口(4);
所述一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8)与成品液体中间罐(3)连接处的内部设有第一浮动管板(5),第一浮动管板(5)的过流孔内连接有第一石墨换热管(39),一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8)的下端设有第一循环水入口(6)和第一排污口(40),上端设有第一放空口(8)和第一循环水出口(37);
所述气液汇集器(10)与一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8)之间经第一固定管板(9)连接,第一固定管板(9)的过流孔的下侧与第一石墨换热管(39)连接,第一固定管板(9)的过流孔的上侧连接有第一液体再分布成膜器(36);
所述二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2)与气液汇集器(10)连接处的内部设有第二浮动管板(35),第二浮动管板(35)的过流孔内连接有第二石墨换热管(33),二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2)的下端设有第二循环水入口(11)和第二排污口(34),上端设有第二放空口(13)和第二循环水出口(31);
所述气液混合器(15)与二级吸收段金属筒体(32)之间经第二固定管板(30)连接,第二固定管板(30)的过流孔的下侧与第二石墨换热管(33)连接,第二固定管板(30)的过流孔的上侧连接有第二液体再分布成膜器(29),气液混合器(15)的下侧设有液体进口(14),上侧设有气体出口(28);
所述气液混合室(17)和气液混合器(15)之间阻断连接,气液混合室(17)的下侧设有吸收液出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海波杨颖罗祥丽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兰鑫石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