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树清专利>正文

一种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625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及方法,涉及体育器材领域。该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包括泡沫框架、左侧腿部模拟干扰片、右侧腿部模拟干扰片、左侧手臂模拟干扰片和右侧手臂模拟干扰片,所述泡沫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圆台座,所述圆台座底部中部的背面通过安装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的中部套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底部连接有形变弹簧,所述形变弹簧的底部连接有负重块。进攻球员在跑动训练器前时,跑动时带动的气流能够通过冲击带动左侧腿部模拟干扰片、右侧腿部模拟干扰片、左侧手臂模拟干扰片和右侧手臂模拟干扰片进行活动,从而让进攻球员能够根据训练器的反应进行体前变向训练,训练球员在体前变向时的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及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7月26日,申请号为CN201810830949.2的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材
,具体为一种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篮球体前变向是非常有效的突破手段,目前体前变向一般都是采用防守队员来完成体前变向的动作,还有一些在没有防守队员的情况下通过路径阻挡设备来训练球员的体前变向技巧。申请人在专利技术本专利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篮球体前变向突破训练器”,其申请号为“2017103156301”,本方案主要公开了一种单人在训练体前变向时的训练器,训练器在训练时产生的一系列动作皆是进攻球员出力时出现的,虽然训练器能够通过进攻球员的出力产生不同的形态,但是不能很好的训练体前变向时的变向速度,且该方案的训练器主要适用于原地单打情况下的体前变向,需要进攻球员与训练器进行接触对抗,而行进间的体前变向主要是靠身体晃动时的假动作而进行体前变向的,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在行进间进行体前变向的训练器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包括泡沫框架(1)、左侧腿部模拟干扰片(9)、右侧腿部模拟干扰片(10)、左侧手臂模拟干扰片(11)和右侧手臂模拟干扰片(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框架(1)的底部连接有圆台座(2),所述圆台座(2)底部中部的背面通过安装环(3)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外侧的中部套接有承接板(5),所述承接板(5)的底部连接有形变弹簧(6),所述形变弹簧(6)的底部连接有负重块(7),所述圆台座(2)的两侧均连接有插杆A(8),所述左侧腿部模拟干扰片(9)和右侧腿部模拟干扰片(10)的顶部均开设有插口A(13),所述插杆A(8)远离圆台座(2)的一端伸进插口A(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进间篮球变向训练器,包括泡沫框架(1)、左侧腿部模拟干扰片(9)、右侧腿部模拟干扰片(10)、左侧手臂模拟干扰片(11)和右侧手臂模拟干扰片(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框架(1)的底部连接有圆台座(2),所述圆台座(2)底部中部的背面通过安装环(3)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外侧的中部套接有承接板(5),所述承接板(5)的底部连接有形变弹簧(6),所述形变弹簧(6)的底部连接有负重块(7),所述圆台座(2)的两侧均连接有插杆A(8),所述左侧腿部模拟干扰片(9)和右侧腿部模拟干扰片(10)的顶部均开设有插口A(13),所述插杆A(8)远离圆台座(2)的一端伸进插口A(13)的内侧,所述泡沫框架(1)的两侧均连接有插杆B(14),所述左侧手臂模拟干扰片(11)和右侧手臂模拟干扰片(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插口B(15),所述插杆B(14)远离泡沫框架(1)的一端伸进插口B(15)的内侧,所述泡沫框架(1)的顶部通过支杆连接有圆板(16),所述左侧腿部模拟干扰片(9)和右侧腿部模拟干扰片(10)靠近圆台座(2)外侧的一端和左侧手臂模拟干扰片(11)与右侧手臂模拟干扰片(12)靠近泡沫框架(1)外侧的一端均开设有卡紧槽(17),所述卡紧槽(17)的内侧设置有收紧带(18),所述安装环(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晃动槽(19),所述固定杆(4)两侧的顶部均连接有带动杆(20),所述带动杆(20)的一端伸进晃动槽(19)的内腔,所述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树清
申请(专利权)人:杜树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